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升陷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贾倩芳李习婉
    385-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探索升陷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筛选升陷汤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GeneCard、OMIM、Drugbank数据库获取并筛选与慢性心力衰竭相关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并构建网络,David数据库将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生物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共筛选得到56种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141个,获得山柰酚、槲皮素、豆甾醇、异鼠李素、木犀草素、黄芪皂苷类为核心活性成分,PTGS2、STAT3、TP53、EGFR、MMP9为核心靶点,关键通路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结论 升陷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要物质基础可能是黄酮类、甾醇类、皂苷类,其潜在作用机制为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室重塑、抑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等方面,未来应开展分子研究进一步验证.

    升陷汤慢性心力衰竭网络药理学数据挖掘

    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制剂的研究现状和热点分析

    杨二强乔高星卢晓静楚尧娟...
    392-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生物制剂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我国UC生物制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发表于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关于UC生物制剂研究的相关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在线分析平台(https://bibliometric.com/)和CiteSpace软件统计分析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期刊等文献关键特征.结果 共纳人文献3 928篇,年发文量整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开展该领域研究的国家/地区有109个,美国占领先优势(1 209篇,占总发文量的31.03%),且与其他国家合作密切;参与该领域研究的机构共456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发文量(121篇)和中心度(0.09)均排名首位;发文量最大的作者是法国洛林大学的Peyrin-Biroulet L(101篇),共被引频次排名首位的作者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Sandborn W J(1 055次);共计1 012个期刊发表了相关文献,发文量和共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均为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267篇,1 376次);共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是Ungaro等在2017年发表的综述"Ulcerative colitis",共被引文献中心度排名首位的是Sandborn等在 2017 年发表的"Tofacitinib as induction and maintenance therapy for ulcerative colitis";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生物制剂有效性、治疗药物监测、特殊群体用药、药物经济学评价等方面.结论 我国UC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及时跟进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

    溃疡性结肠炎生物制剂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

    王秀峰李婷字友梅王莉华...
    400-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0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淋巴浆细胞淋巴瘤患者,其中以利妥昔单抗为主组(23例)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组(25例).比较两组疾病有效率和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以利妥昔单抗为主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利妥昔单抗为主较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PFS时间延长(P<0.05).不良反应方面,以利妥昔单抗为主治疗方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细胞减少和感染,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不良反应主要为周围神经损伤和消化道反应的便秘和腹泻.结论 利妥昔单抗和硼替佐米均可应用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治疗,但两组优劣性各有不同.

    利妥昔单抗硼替佐米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初筛谷丙转氨酶结果偏高献血者的补救方法

    祝丽双王浩
    404-4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初筛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对献血前ALT初筛结果偏高的献血者制定相应补救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生理因素引起的献血前ALT异常造成的献血者流失问题.方法 采用干式生化法,对2022年1-6月至河南省某血站的所有无偿献血者进行ALT初筛,对于ALT>45 U·L-1且乙肝和血红蛋白初筛合格的献血者重复初筛检测3次,取3次结果的平均值,如仍>45 U·L-1则进行相应干预措施,献血后采用速率法复检ALT,比较干预前后献血合格率及血液ALT报废率情况.结果 对乙肝和血红蛋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ALT水平在45~50 U·L-1者,嘱其安静休息30 min复测ALT.结果显示,在安静休息30 min后,ALT轻度偏高的献血者,初筛ALT检测值越低,复测ALT合格率越高,实施补救措施的献血员献血后追踪复检ALT合格率为99.9%.对于安静休息30 min后复测ALT仍不合格者,嘱其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和熬夜,5~7 d后1 250名该类人员参与献血健康检查,其中430名初筛ALT合格,献血后追踪复检ALT合格率为99.7%.结论 对于初筛ALT不合格献血员,通过实施相应干预措施,可使部分ALT异常的献血者降至正常,提升献血合格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用血紧张.

    谷丙转氨酶初筛无偿献血者

    瑞马唑仑镇静治疗对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迟发性脑缺血患者近期应激指标和预后的影响

    马汤力王绍谦张冬惠胡瑞玲...
    408-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镇静治疗对脑动脉瘤破裂介入术后迟发性缺血障碍患者近期应激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开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介入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瑞马唑仑0.05 mg·kg-1·h-1)32例、AA组(瑞马唑仑0.15 mg·kg-1·h-1)32例和对照组(无瑞马唑仑)34例,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预后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准,≥ 15分评定为预后差,<15分为预后良好.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应激指标β-内啡肽(β-EP)、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和3组迟发性脑缺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和预后影响.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β-EP、S100β、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组治疗后血清β-EP、S100β、NSE降低水平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迟发性脑缺血脑血管痉挛发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A组脑血管痉挛发生后持续时间和发生率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的患者中AA组为84.3%,整体预后优于A组(58.8%)和对照组(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A组总发生率11.4%,AA组总发生率15.6%,对照组发生率为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马唑仑镇静治疗可能改善脑组织代谢和脑血管痉挛,高水平相比低水平的瑞马唑仑有较好的脑组织保护和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的作用,对脑动脉瘤破裂术后患者改善临床预后有一定的效果.

    瑞马唑仑脑动脉瘤脑血管痉挛脑功能损伤预后

    接受高压氧综合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VEGF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陶兴白永杰王佳楚金亭...
    412-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压氧综合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依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23例,高压氧治疗组28例,对照组接受溶栓、营养神经、改善脑部循环、抗自由基等治疗;高压氧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高压氧治疗,舱压0.2 MPa,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入院第1天和治疗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并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对不同时间(入院第1、4、7、14天)血清YKL-40、VEGF动态变化水平和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 对照组、高压氧组血清YKL-40水平随着病程进展呈动态变化,于发病第4天达峰值,第7天出现下降(P<0.05),高压氧组低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随着病程进展逐渐升高,于发病第7天达峰值(P<0.05),高压氧组高于对照组(P<0.05).高压氧组好转患者多于未好转者,好转组发病第4、7天血清YKL-40水平低于未好转组(P<0.05),血清VEGF治疗第4、7天高于未好转组(P<0.05).相关分析示血清YKL-40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呈负相关(P<0.05),血清VEGF与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后VEGF(β=0.033,P=0.045)、YKL-40(β=-0.098,P=0.025)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独立相关.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减轻患者机体炎症反应,YKL-40水平可以作为评价高压氧综合治疗后脑梗死患者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高压氧急性脑梗死人类软骨糖蛋白3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活血祛瘀方在PICC相关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中的应用

    李森高慧李艳萍胡明蕾...
    417-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发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应用活血祛瘀方湿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乳腺癌入院采用PICC进行化疗后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试验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活血祛瘀方湿敷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臂臂围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痊愈时间、红肿消退时间、疼痛好转时间)、静脉炎治疗情况、生化指标(白细胞计数、血清C反应蛋白)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通过干预治疗,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且对照组低于试验组(P<0.05);两组患者上臂的臂围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栓性浅静脉炎痊愈用时、皮肤红肿消退时间、疼痛好转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 d后总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和血清C反应蛋白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切除术后采用PICC输液时发生浅静脉炎的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应用活血祛瘀方湿敷治疗的临床效果明确,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恢复,且安全性高.

    活血祛瘀方中药封包血栓性浅静脉炎静脉炎

    雷火灸结合三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曹艳艳杨红蕾曾霞梁闪...
    42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雷火灸结合三伏贴治疗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三伏贴和瓜蒌薤白白酒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雷火灸结合三伏贴治疗.干预前,干预1周后采用中医证候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1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胸闷、心悸、畏寒肢冷、气短乏力、倦怠懒言、失眠多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火灸结合三伏贴治疗有助于改善寒凝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雷火灸三伏贴寒凝血瘀型冠心病

    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婚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索莉娜刘梦珂刘珊珊张志飞...
    426-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其与婚姻质量的相关性,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0例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妇科肿瘤化疗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Olson婚姻质量调查问卷对患者的焦虑、抑郁及婚姻质量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婚姻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妇科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60.0%、56.0%,婚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与焦虑、抑郁均呈负相关(P<0.01),年龄、确诊时间、月收入、睡眠质量及婚姻质量是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应注意对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时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同时应加强患者的家庭支持,提高其婚姻质量,促进患者心理健康.

    妇科肿瘤焦虑抑郁婚姻质量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周文婧郭亚嫚贺春艳
    431-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接诊的8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口服抗抑郁症药物,观察组联合应用低频rTMS,治疗时间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D-24)、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分别进行抑郁症状和认知功能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神经营养因子,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HAMD-24评分在治疗3周和6周时均有降低,观察组两时间点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时,两组RBANS和MoCA评分有升高,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指标有升高,并且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量表评分和血清神经营养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抑郁症药物联合低频rTMS治疗方式应用于青少年抑郁症,可减轻病情,改善认知功能和神经营养因子,临床安全性较好.

    抑郁症青少年重复经颅磁刺激认知功能神经营养因子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