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南医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南医学研究
河南医学研究

关方霞

双月刊

1004-437X

yxyj2006@yahoo.com.cn

0371-65952931,65952914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河南医学研究/Journal Henan Medic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载河南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疗法、新经验等)的原始论文和学术论著,科研法规、科学管理和知识产权方面的论述,科研成果传播和转化方面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以及国内外医学科研动态和学术进展等。主编由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理事暨河南分会副会长、河南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张广兴教授担任,十几位省内外医学界知名学者任编委。1992年创刊以来,在政治、学术、编辑、出版等各方面高标准、严要求,赢得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本刊已被多家权威期刊检索文摘、数据库收录,并被国内各医学图书馆、医学院校、科研部门和医学情报单位收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参数NWI、GSM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

    郭文博史景璐张嵘
    1423-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参数标准化管壁指数(NWI)、灰阶中位数(GSM)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11月108例于郑州人民医院接受颈动脉斑块超声检查的患者病历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稳定斑块组(51例)与易损斑块组(64例).两组均接受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检测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较发生易损斑块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参数NWI、GSM对颈动脉斑块性质的评估价值.结果 易损斑块体积、厚度、最大面积狭窄率及GSM低于稳定板块,NWI高于稳定斑块(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参数NWI、GSM均为易损斑块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参数NWI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的曲线下面积、特异度高于GSM,GSM评估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灵敏度高于NWI(P<0.05).结论 对颈动脉斑块患者采用三维超声血管斑块定量参数NWI、GSM检测,可帮助对斑块回声进行量化分析,同时也有利于对斑块累及血管负荷进行评估,对患者血管斑块具有较高的定性评估价值.

    颈动脉斑块三维超声标准化管壁指数灰阶中位数

    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

    杜小婉吕英华杨俊朋史晓阳...
    1426-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孕早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和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体检的560例孕早期(孕5~12周)女性临床病历资料,根据孕24~28+6周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GDM组和对照组.统计孕早期维生素D营养状态与GDM发生率,比较GDM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清25-(OH)D3水平、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孕早期血清25-(OH)D3水平与HOMA-IR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期血清25-(OH)D3水平及HOMA-IR与GDM的关系.结果 纳入的560例孕妇中GDM发生率为7.86%,其中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者,GDM发生率达到81.82%,孕早期不同维生素D营养状态的孕妇GDM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IR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25-(OH)D3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67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早期血清25-(OH)D3水平低下和HOMA-IR升高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孕早期血清25-(OH)D3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早期维生素D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妊娠期妇女GDM发生风险,妊娠期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制剂,以降低GDM发生风险.

    孕早期25-羟维生素D3胰岛素抵抗妊娠糖尿病相关性

    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武晓敏李雷花
    1430-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医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其分为生存组和病死组.所有患者于入院时检测血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计算DFR.采用点二列相关性检验DFR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FR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0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其中18例病死,占比17.65%,纳入病死组,其余84例患者纳入生存组.病死组DFR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DFR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死呈正相关关系(r=0.431,P<0.001).绘制ROC曲线,DFR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死有一定预测价值(AUC=0.795,P<0.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病死患者DFR呈高表达,可作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

    血清IL-2、sST2表达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

    王念华吴玉彩
    1433-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表达水平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1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于入院时检测患者血清IL-2、sST2,并于治疗完成后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依据患者治疗反应性分为缓解组与未缓解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入院时血清IL-2、sST2水平,采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血清IL-2、sST2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L-2、sST2水平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价值.结果 1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共有132例完成规律治疗,经免疫抑制剂治疗6个月后,101例患者疾病缓解,纳入缓解组,其余31例患者纳入未缓解组.未缓解组年龄、入院时肾功能分级、疾病分期、血清IL-2、sST2水平均高于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2、sST2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不良风险呈正相关(r1=0.428,P1<0.001;r2=0.344,P2<0.001);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2、sST2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血清IL-2、sST2表达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密切相关,二者表达水平越高,治疗反应性越差,且联合检测可作为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抑制剂治疗反应性的敏感指标.

    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剂白介素-2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治疗反应性

    CTA参数及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李培恒陈杰胡莹刘小焕...
    1437-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参数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冠心病(CHD)患者,纳入研究组,根据1∶1选例原则,另选取同期、同年龄段健康体检者98例,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冠脉病变程度及不同预后患者CTA参数[最小管腔直径(MLD)、最小管腔面积(MLA)、斑块总体积(TPV)]及血清Hcy水平,分析CTA参数及血清Hcy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联合应用对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CTA参数MLD、MLA值小于对照组,TPV值及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MLD、MLA值比较:重度病变<中度病变<轻度病变.TPV值及血清Hcy水平比较:重度病变>中度病变>轻度病变(P<0.05).MLD、MLA值与冠脉病变程度呈负相关,TPV值及血清Hcy水平与之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患者MLD、MLA值小于预后良好患者,TPV值及血清Hcy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且联合预测CHD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99,最佳诊断敏感度为90.16%,最佳诊断特异度为89.19%,约登指数0.794.结论 CTA参数MLD、MLA、TPV值及血清Hcy水平与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联合应用对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评估病变程度及预后的有效方案之一.

    CT血管造影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冠脉病变预后

    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联合微波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

    张海娜党长林陈冲王正辉...
    1441-1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联合微波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6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每组28例,A组接受常规康复联合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治疗,B组接受常规康复、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及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评分及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PROM)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肩关节前屈及外展PROM、FM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B组VAS评分低于A组,肩关节前屈、外展PROM及FMA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P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曲安奈德注射联合微波对于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肩痛曲安奈德微波

    血尿酸及血清RBP4、Cys-C、Lp-PLA2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牛振霞李广华郭若楚
    1444-1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尿酸(SUA)及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胱抑素C(Cys-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糖尿病肾病(DK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河南省荣军医院诊治的82例DR患者,按照是否合并DKD分为合并DKD组(21例)和未合并DKD组(61例),比较两组SUA及血清RBP4、Cys-C、Lp-PLA2水平,并分析SUA及血清RBP4、Cys-C、Lp-PLA2与DR患者合并DKD的相关性以及对DR患者合并DKD的预测价值.结果 合并DKD组SUA、RBP4、Cys-C、Lp-PLA2与未合并DKD组比较,更高(P<0.05).经 Spearman 分析,SUA 及血清 RBP4、Cys-C、Lp-PLA2 与 DR 合并 DKD 呈正相关(r=0.507、0.440、0.402、0.49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SUA、RBP4、Cys-C、Lp-PLA2、联合预测DR患者合并DK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5、0.791、0.766、0.827、0.913,在最佳临街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SUA为90.5%、62.3%,RBP4 为 52.4%、100.0%,Cys-C 为 52.4%、100.0%,Lp-PLA2 为 61.9%、100.0%,联合为 85.7%、88.5%.结论 DR患者合并DKD其SUA及血清RBP4、Cys-C、Lp-PLA2水平升高,且与DR患者合并DKD呈正相关,SUA、RBP4、Cys-C、Lp-PLA2联合对DR患者合并DKD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血尿酸黄醇结合蛋白4胱抑素C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

    秦跃辉
    1448-1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医院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9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神经损伤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8例)和未发生组(7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因素.结果 发生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饮酒史、手术部位、颈动脉阻断时间、术中使用转流管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重度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疾病史、术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度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疾病史、术前血清Hcy水平是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神经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重度颈动脉狭窄、外周动脉疾病史、术前血清Hcy水平.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神经损伤影响因素

    药物涂层球囊与普通球囊扩张术对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赵辉路怀志朱艳卫宋雅信...
    1451-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药物涂层球囊(DCB)与普通球囊扩张术对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筛选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经介入治疗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CB组和普通组,各60例,DCB组接受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普通组接受普通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扩张成功率和心肌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和随访12个月后的晚期管腔丢失、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脑卒中、心力衰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果 治疗后,DCB组的扩张成功率(95.00%)高于普通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CB 组 CK-MB 为(12.86±2.45)U·L-1、肌钙蛋白 T 为(0.12±0.02)µg·L-1,均较普通组的(15.45±2.48)U·L-1、(0.22±0.04)μg·L1下降明显(P<0.05);DCB组的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为(2.45± 0.12)mm,相较于普通组的(2.06±0.04)mm更大(P<0.05);经过12个月的随访复查冠脉造影,DCB组的晚期管腔丢失为(0.26±0.04)mm,明显小于普通组的(0.38±0.08)mm(P<0.05);随访12个月后,DCB组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5.00%)低于普通组(16.67%)(P<0.05);DCB 组 MACE 发生率(16.67%)与普通组(33.33%)相比更低(P<0.05).结论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比普通球囊扩张术更好,晚期管腔丢失较少,支架内再狭窄率较低,且MACE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药物涂层球囊普通球囊扩张术

    改良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陈武林阮成群李光明
    1455-1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Kocher-Langenbeck(K-L)入路与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在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骨盆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将80例患者分为改良K-L组(40例)和腹直肌外侧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 d时骨折复位质量,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腹直肌外侧组手术时间短于改良K-L组,术中出血量少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直肌外侧组骨折复位优良率高于改良K-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K-L入路和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应用于骨盆髋臼骨折患者各有优劣,两种手术方式均可较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腹直肌外侧入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更好.

    骨盆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改良Kocher-Langenbeck入路腹直肌外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