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医药论坛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医药论坛杂志
医药论坛杂志

乔国祥

月刊

1672-3422

yylt@371.net

0371-65937776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47号

医药论坛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edical Forum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周期短、发表快”特点,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捉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医药卫生科技人员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养肺通络方治疗气阴两虚兼痰瘀证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王立彪陈文霞相恒杰黄文龙...
    2577-2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养肺通络方联合西医常规手段治疗气阴两虚兼痰瘀证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手段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肺通络方,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潮气肺功能:潮气量(Tidal Volume/kg)、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MMP-9/TIMP-1)水平,治疗后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积分、IL-6、IL-8、MMP-9、MMP-9/TIMP-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TIMP-1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IL-6、IL-8、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潮气肺功能均表现为潮气量正常,TPTEF/TE、VPEF/VE下降,两种治疗方案均不能改善患者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25/30),对照组总有效率58。06%(18/3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养肺通络方联合常规西医手段治疗气阴两虚兼痰瘀证患儿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医常规手段治疗,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6、IL-8及MMP-9/TIMP-1 水平有关。

    感染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养肺通络方气阴两虚兼痰瘀炎症因子

    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在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王会平黄永杰文佩佩吕朋举...
    2584-25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prealbumin ratio,FPR)在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4年3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72例老年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存活状态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并分别计算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 to albumin ratio,FAR)和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FPR)。比较各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FAR、FPR在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FAR、FPR水平下患者28d累计生存情况。结果 年龄、SOFA评分、FPR是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FAR、FPR水平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PR用于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时的诊断效能优于FAR,当FPR与FAR、SOFA评分联合时,诊断效能达到最大,AUC为0。936,明显高于三项指标单独时的诊断效能。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FAR≥0。16组和FPR≥24。2组28d累计生存率明显低于FAR<0。16组和FPR<24。2组。结论 FPR可以用于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且价值优于FAR。

    老年脓毒症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纤维蛋白原与前白蛋白比值

    肝硬化患者肌少症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王晶晶申丽香赵聪
    2589-2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肌少症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并依此制定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肌少症,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非肌少症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114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肌少症46例,肌少症发生率为40。35%;肌少症组BMI、上臂围、小腿围、ALB低于非肌少症组,男性、存在腹水占比高于非肌少症组(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存在腹水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BMI、ALB是保护因素(OR<1,P<0。05);基于以上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Bootstrap内部验证法对列线图模型进行验证,C-index值0。927,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AUC为0。927(95%置信区间:0。877~0。978,P<0。001),具有一定预测价值;特异度、敏感度、约登指数分别0。912、0。870、0。782。结论 肝硬化患者肌少症发生率较高,BMI、性别、ALB、腹水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影响因素,且在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上具有一定价值,医护人员可通过以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或降低肝硬化患者发生肌少症的风险。

    肝硬化肌少症发生现状影响因素列线图

    血清Neurtin与TGF-β1对脊柱骨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

    丁帅张广泉高延征王红强...
    2594-2598,2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Neurtin、TGF-β1对脊柱骨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23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根据其神经功能恢复程度分为预后良好组41例和预后不良组29例。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检测血清Neurtin、TGF-β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脊柱骨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血清Neurtin、TGF-β1对脊柱骨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原因、脊髓损伤节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Neurtin、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结果表明血清Neurtin、TGF-β1水平偏高是影响脊柱骨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表明,Neurtin、TGF-β1单独诊断脊柱骨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AUC为0。731、0。807,灵敏度分别为62。96%、75。93%,特异度均为77。78%,联合诊断AUC为0。89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9%、79。63%。结论 血清Neurtin、TGF-β1指标可以作为对脊柱骨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的预测的指标,联合诊断的价值较高。

    脊柱骨折血清水平神经功能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患儿在城市和农村的随访时间及转归特点

    郝海菊李艳王军张俊清...
    2599-26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城市和农村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患儿的随访时间特点。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具有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且直立倾斜试验阳性诊断为POTS患儿91例,年龄分布在4~16岁,平均年龄(10。0±2。3)岁,分为农村组48例(男21例、女27例)、城市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和(或药物治疗),随访时间1~17个月(中位数为4个月),比较城乡POTS患儿随访时间间隔、3个月内有效率来评价短期疗效,以无效为终点事件,作Kaplan-Meier曲线比较城市与农村患儿长期累积有效率。结果 农村POTS患儿复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个月(M25=2个月,M75=5。5个月),而城市POTS患儿复为1个月(M25=1个月,M75=3个月),城市POTS患儿随访时间间隔短于农村患儿(Z=-4。132,P<0。001)。城乡POTS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随访结束与初诊时比,两组POTS患儿症状评分值均较初诊时基础值有明显降低(P=0。04,P<0。05),其中城市POTS患儿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进一步分析随访时间间隔与有效率的关系,治疗3个月时,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的随访时间间隔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个月(M25=1个月,M75=3个月)、6个月(M25=3个月,M75=6个月)(Z=-5。368,P<0。001);随访结束时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的随访时间间隔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个月(M25=1个月,M75=3个月)、6 个月(M25=3 个月,M75=6 个月)(Z=-2。654,P=0。008,P<0。05)。长期疗效:Kaplan-Meier 曲线比较城乡POTS患儿在随访期间的累积有效率,结果显示城市POTS患儿的累积有效率明显高于农村患儿,城市POTS患儿晕厥或和晕厥先兆发作的次数少。结论 城市POTS患儿随访时间间隔短于农村POTS患儿,其中治疗有效组随访时间间隔短于无效组。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儿童城市农村

    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呼出气冷凝液介质浓度变化及其与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系

    潘丽红孙明飞饶德新孟庆江...
    2605-2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呼出气冷凝液介质(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浓度变化及其与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8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RDS分为ARDS组41例和非ARDS组37例,比较两组EBC中8-异前列腺素F2a(8-isoPGF2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及其与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患者术后ARDS的相关性。结果 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EBC中8-isopgF2a、TNF-α、IL-6、IL-8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SD-t检验,与气管插管后立即(T1)时点比较,两组手术结束即刻(T2)、手术后2 h(T3)、手术后 6 h(T4)时点 EBC 中 8-isopgF2a、TNF-α、IL-6、IL-8 升高(P<0。05),且与非 ARDS 组比较,ARDS 组T2、T3、T4 时点 EBC 中 8-isopgF2a、TNF-α、IL-6、IL-8 更高(P<0。05)。经 Spearman 分析,EBC 中 T2、T3、T4时点的8-isopgF2a、TNF-α、IL-6、IL-8与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术后ARDS呈正相关(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手术患者EBC中8-isopgF2a、TNF-α、IL-6、IL-8升高,且术后ARDS患者的EBC中8-isopgF2a、TNF-α、IL-6、IL-8水平高于术后非ARDS患者。

    呼吸窘迫综合征心脏瓣膜置换术呼出气冷凝液介质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衰弱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王瑾张冠茂龙东阳
    2610-2614,2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3年12月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HF患者166例,分析CHF合并衰弱的发生情况,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F合并衰弱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回归系数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结果 166例CHF患者中,49。40%(82/166)发生衰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4。464,95%CI:1。487~13。404)、合并基础疾病数量(OR=4。500,95%CI:1。574~12。866)、NYHA 心功能等级(OR=15。302,95%CI:5。238~44。707)、多重用药(OR=4。080,95%CI:1。121~14。845)、NT-proBNP(OR=17。904,95%CI:5。835~54。933)、左心房内径(OR=3。529,95%CI:1。264~9。856)是影响CHF合并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建立的logistic预测模型预测模型预测衰弱的AUC为0。932(95%CI:0。893~0。970),敏感度为91。50%,特异度为83。30%。结论 CHF患者合并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数量、NYHA心功能等级、多重用药、NT-proBNP、左心房内径密切相关,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指导临床筛选CHF合并衰弱高危人群,从而为的CHF合并衰弱防控提供科学指导,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慢性心力衰竭衰弱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中采用Q法牵引技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观察及近期预后观察

    董贾中张峥峥闫晓晖
    2615-2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mucosald,ESD)中采用Q法牵引技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12月间于濮阳市人民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的102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ESD组和Q-ESD组,ESD组采用常规ESD治疗,Q-ESD组采用Q法牵引技术辅助ESD治疗,经倾向性评分配比法平衡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所造成的混杂偏倚,最终获得30对基线资料可比的患者,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病灶切除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Q-ESD组剥离速度、剥离面积显著高于ESD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黏膜下补充注射量显著低于ESD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ESD组一次性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均显著高于ESD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ESD组(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1年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M生存曲线分析,两组1年内无进展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法牵引技术辅助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具有高效、安全、并发症少等优势,近期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Q法牵引食管癌疗效预后

    脑静脉回流障碍与脑梗死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刘素梅张盼盼朱亚飞朱明振...
    2620-2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脑静脉回流障碍与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CI)治疗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濮阳市人民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138例CI患者为观察对象,均行局部静脉窦溶栓治疗,3个月随访时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67例)与预后良好组(7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脑静脉回流情况、预后情况,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预后不良组CVCS分级、血管再通率低于预后良好组,而年龄、脑组织含水率、累及脑深部静脉患者比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比例、NIHSS评分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VCS分级、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是影响溶栓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溶栓治疗后的mRS评分、血管再通率在脑静脉侧支不同CVCS分级中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CVCS分级与治疗后血管再通率呈正相关,与mRS评分呈负相关(r=4。683、-0。574,均P<0。001)。结论 CVCS分级、NIHSS评分、血管再通率是影响溶栓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VCS分级有助于判断CI溶栓治疗预后情况,CVCS分级越低,血管再通率越低,mRS评分越高,预后效果越差。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脑静脉侧支循环mRS评分NHISS评分血管再通率预后

    老年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与其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调查

    丁美幸杨彦萍王佳琪
    2624-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130例老年冠心病(CHD)患者服药依从性情况与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8月—2023年9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30例老年CH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服药依从性各条目得分情况、不同特征服药依从性,并采用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在条目"您是否有忘记服药的情况""这2周内是否因除忘记服药的其他原因而漏服过药物"中选择"是"的占比较高,分别为56。92%、60。77%。年龄>75岁、未婚/离异/丧偶、无业、在职、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评分较低;小学及以下的患者评分低于初中、高中及以上患者,初中患者低于高中及以上患者;服药数量>4种的患者评分低于服药数量4种及<4种的患者,服药数量4种的患者低于服药数量<4种患者;家庭月收入1000~<2 000元的患者评分低于家庭月收入≥3 000元、2000~<3 000元的患者,家庭月收入2 000~<3 000 元的患者低于家庭月收入≥3 000元的患者;服药次数>7次/d的患者低于服药次数5~7次/d、<5次/d的患者,服药次数5~7次/d的患者低于服药次数<5次/d的患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未婚/离异/丧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小学及以下、服药数量>4种、家庭月收入1 000~<2 000元、服药次数>7次/d是老年CHD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CHD患者会忘记服药或漏服药物的占比较高,而年龄>75岁、未婚/离异/丧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小学及以下、服药数量>4种、家庭月收入1 000~<2 000元、服药次数>7次/d是老年CHD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积极改善老年CHD患者服药依从性。

    冠心病老年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