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导报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中医药导报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袁长津

月刊

1672-951X

hnzyydb@163.com

0731-84828502,84365506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25号湖南省卫生厅

中医药导报/Journal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湖南省医药类学术期刊中唯一的"十佳科技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并被定为"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本刊以宣传党的中医政策、法规、报道中医药学术、科技成果情报、信息、动态、决策为办刊宗旨,面向广大医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姜黄素通过调控HIF-1α/miR-760/LTBP2机制轴抑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效果研究

    张琳谭劲刘一平陈世娟...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姜黄素通过调控缺氧诱导因子-1α/微小RNA-760/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HIF-1α/miR-760/LTBP2)机制轴抑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效果。方法:40只SD大鼠中随机取10只作为正常组,正常饲养不作处理;另30只大鼠采用槟榔碱诱导建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模型。将3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姜黄素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姜黄素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分别予以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8周。比较各组大鼠张口度、颊黏膜组织变化、纤维化标志物及HIF-1α/miR-760/LTBP2信号轴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张口度明显减小(P<0。05),颊黏膜评分、颊黏膜组织TGF-β1、Col Ⅲ、IFN-γ水平、miR-760 mRNA、HIF-1α mRNA、LTBP2 mRNA及HIF-1α、LTBP2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和阳性对照组张口度均明显增大(P<0。05),颊黏膜评分、TGF-β1、Col Ⅲ、IFN-γ水平、miR-760 mRNA、HIF-1α mRNA、LTBP2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姜黄素组张口度大于阳性对照组(P<0。05),颊黏膜评分、TGF-β1、Col Ⅲ、IFN-γ、miR-760 mRNA、LTBP2 mRNA及HIF-1α、LTBP2蛋白表达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降低HIF-1α、miR-760、LTBP2表达,抑制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姜黄素HIF-1α/miR-760/LTBP2信号轴大鼠

    苦豆子生物碱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罗福祥阿娜古丽·马合木提罗静莺高莉...
    5-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从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中提取分离的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对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分别作用于PC12细胞,采用MTT法分别检测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对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PC12细胞的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及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种苦豆子生物碱均能抑制PC12细胞增殖,促使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或P<0。01),其中苦豆子总碱对PC1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最为显著(P<0。01);随着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作用浓度的增加,PC12细胞NSE的表达显著减弱(P<0。05或P<0。01),而PGC-1α、Nrf 2的表达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苦豆子总碱、苦参碱、槐定碱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中苦豆子总碱最为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和线粒体功能障碍造成的。

    苦豆子生物碱PC12细胞抑制率细胞凋亡毒性作用

    小儿风热清合剂抗炎解热镇痛药理作用研究

    丁哲秦小静刘兴超殷苗苗...
    9-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小儿风热清合剂的抗炎解热镇痛药理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评价小儿风热清合剂的抗炎药理作用;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评价小儿风热清合剂的解热药理作用;采用冰醋酸致痛扭体法和热板法评价小儿风热清合剂的镇痛药理作用。结果:阳性对照组和小儿风热清低、中、高剂量组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度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小儿风热清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TNF-α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儿风热清高剂量组小鼠血清IL-6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小儿风热清高剂量组小鼠脾脏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小儿风热清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温低于模型组,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小儿风热清中、高剂量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低于模型组(P<0。05);小儿风热清合剂可提高热板实验小鼠的痛阈值,随着小儿风热清合剂剂量增加,小鼠痛阈值呈正相关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镇痛效果在60 min内达到峰值。结论:小儿风热清合剂具有良好的抗炎解热镇痛药理作用。

    小儿风热清合剂抗炎解热镇痛小鼠大鼠

    三七皂苷R1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焦亡的影响

    安喆妮文海韬石雅宁覃丽...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三七皂苷R1低剂量组、三七皂苷R1中剂量组、三七皂苷R1高剂量组及依达拉奉组,每组10只。三七皂苷R1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低[25 mg/(kg·d)]、中[50mg/(kg·d)]、高[100 mg/(kg·d)]剂量三七皂苷R1混悬液,依达拉奉组大鼠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 mg/(kg·d)]。连续给药7 d后,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构建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再灌注24 h后取材。采用Zea 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学评价;测定脑组织含水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价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脑组织IL-18和IL-1β的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组织NLRP3、GSDMD和Caspase-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P<0。01);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IL-18和IL-1β的含量及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1)。三七皂苷R1中、高剂量组及依达拉奉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脑组织含水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三七皂苷R1中、高剂量组及依达拉奉组大鼠脑组织中IL-18和IL-1β水平及NLRP3、Caspase-1、GSDMD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三七皂苷R1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焦亡有关。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三七皂苷R1焦亡炎症小体卒中大鼠

    基于MEK/ERK通路研究桂枝茯苓丸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小鼠气道重塑的作用与机制

    邓秀娟杨亿然张真谭宇军...
    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桂枝茯苓丸通过丝裂原活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气道重塑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烟熏的方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将32只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桂枝茯苓丸组、PD98059组和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每组8只。另取8只未烟熏的小鼠为空白组。各组予相应药物灌胃14 d。采用小动物肺功能仪测定小鼠每分钟通气量(MV)、呼气峰值流速(PEF)和吸气峰值流速(PIF),HE染色评估肺组织炎症,Masson染色观察气道重塑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 COL1A1、COL3A1、MEK1、p-MEK1、ERK(1/2)和 p-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小鼠 MV、PIF和PEF水平均低于空白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炎症和气道重塑,且肺组织COL1A1、COL3A1、p-MEK1、p-ERK(1/2)、p-MEK/MEK 和 p-ERK(1/2)/ERK(1/2)均高于空白组(P<0。05)。桂枝茯苓丸组、PD98059组和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小鼠MV、PEF、PJF水平均高于模型组(P<0。05),肺组织COL1A1、COL3A1、p-MEK1、p-ERK(1/2)、p-MEK/MEK 和 p-ERK(1/2)/ERK(1/2)均低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桂枝茯苓丸组、PD98059组和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小鼠的肺组织炎症和气道重塑改善。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小鼠MV、PIF、PEF水平高于桂枝茯苓丸组和PD98059组(P<0。05)。桂枝茯苓丸组小鼠MV、PIF和PEF水平与PD98059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桂枝茯苓丸组小鼠肺组织COL1A1和COL3A1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PD98059组(P<0。05),高于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P<0。05)。PD98059组小鼠肺组织COL1A1和COL3A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P<0。05)。桂枝茯苓丸组小鼠肺组织p-MEK1、p-ERK(1/2)、p-MEK1/MEK1和p-ERK(1/2)/ERK(1/2)低于PD98059组(P<0。05),高于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P<0。05)。PD98059组小鼠肺组织 p-MEK1、p-ERK(1/2)、p-MEK1/MEK1 和 p-ERK(1/2)/ERK(1/2)高于桂枝茯苓丸+PD98059组(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能显著改善COPD小鼠气道重塑过程,抑制MEK/ERK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桂枝茯苓丸气道重塑MEK/ERK通路PD98059小鼠

    金水葶苓汤对肺癌移植瘤恶性胸腔积液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赵林涛缑娇王松海杨宝钢...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复制Lewis肺癌移植瘤胸腔积液小鼠模型,考察金水葶苓汤对模型小鼠胸腔积液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胸腔注射Lewis细胞复制C57小鼠胸腔积液肺癌模型,观察金水葶苓汤及金水葶苓汤协同顺铂注射液对模型小鼠胸腔积液体积、胸壁转移瘤数量和转移瘤质量、生存时间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壁层胸膜AQP1和胸腔积液中VEGF蛋白表达的水平,评价金水葶苓汤对肺癌移植瘤胸腔积液小鼠的治疗作用和机制。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增长明显升高,胸腔积液体积、胸壁转移瘤数量、转移瘤质量明显降低,小鼠胸腔积液中VEGF及胸膜中AQP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金水葶苓汤+顺铂组比单用金水葶苓汤或顺铂注射液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水葶苓汤可以抑制恶性胸腔积液模型小鼠胸腔积液生成,改善小鼠体质量,延长小鼠生存时间,降低胸壁肿瘤转移数量和抑制肿瘤生长,降低胸腔积液中VEGF及胸膜中AQP1蛋白表达水平,且金水葶苓汤协同顺铂注射液优于金水葶苓汤或顺铂注射液单用效果。

    恶性胸腔积液肺癌金水葶苓汤顺铂注射液血小板内皮生长因子水道蛋白1小鼠

    香芪生乳合剂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

    黄涛邱盼子欧阳波田霞...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香芪生乳合剂HPLC-DAD法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CE EXCEL C18-AR(250mm× 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5 ℃,检测波长为203 nm,进样量为10μL。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版本2004A)"分别对10批香芪生乳合剂的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将对照图谱与单味药材进行色谱峰匹配,确定共有峰归属,结合混合标准溶液图谱对其共有峰成分进行指认。结果:10批香芪生乳合剂指纹图谱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大于0。96,有36个共有峰,所有共有峰都能归属到单味药材。结论:建立的香芪生乳合剂HPLC指纹图谱可体现该复方中药制剂中多类成分的整体特征,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依据。

    香芪生乳合剂HPLC-DAD指纹图谱

    基于化学计量学及熵权TOPSIS分析联合多组分定量的洗消液综合质量评价

    马新福魏文霞汪在红李海涛...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不同批次洗消液进行综合质量评价。方法:采用HPLC-QAMS法建立15批洗消液中落新妇苷、黄杞苷、羟基-α-山椒素、羟基-β-山椒素、羟基-γ-山椒素、黄柏酮、苦参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和地肤子皂苷Ic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化学计量学和熵权TOPSIS法对洗消液的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0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 1。88~94。00、1。09~54。50、1。47~73。50、0。74~37。00、0。26~13。00、1。30~65。00、0。82~41。00、0。53~26。50、4。15~207。50、3。26~163。00μg/mL(r>0。999 0),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试验的RSD均<2。0%;平均加样回收率(n=9)在96。74%~100。11%之间(RSD<2。0%)。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识别方法将15批样品分为3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发掘出氧化苦参碱、落新妇苷、羟基-α-山椒素、地肤子皂苷I c和黄柏酮在内的5个主要差异成分。熵权TOPSIS分析结果表明,S14质量最佳,S10质量较次。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洗消液质量的综合评价。

    洗消液化学计量学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熵权优劣解距离法多组分定量

    烫疗药提取工艺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

    陈锋黄蓓韦金彩莫海涛...
    42-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选烫疗药浸渍提取工艺,提升烫疗药质量标准。方法:以浸渍溶剂浓度、浸渍时间、浸渍温度、原料粉碎度为考察因素,以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和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选烫疗药最佳浸渍提取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烫疗药中防风、大黄、姜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川续断皂苷Ⅵ进行定量测定。结果:筛选的最佳浸提工艺为将烫疗药处方饮片粉碎成细粉碎度,以50%的乙醇为溶剂,室温下浸渍5 d;川续断皂苷Ⅵ在19。307 15~154。457 2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37%,RSD=1。48%(n=6);定性鉴别中防风、大黄、姜黄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具有鉴别特征。结论:优选的浸提工艺稳定可行;所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稳定性及重现性良好,专属性较强,可作为烫疗药的质量控制依据。

    烫疗药正交试验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

    参梅含片成型工艺研究

    翁燕管敏戴国友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选参梅含片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辅料种类。采用Design-Expert响应面法,以口感、崩解时限为评价指标,确定主要辅料的用量。结果:得到参梅含片的最优处方为参梅浸膏100 g,乳糖300 g,微晶纤维素100 g,甜菊糖苷4 g。结论:试验所得参梅含片的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参梅含片Design-Expert响应面法口感崩解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