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导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导报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中医药导报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 湖南省中医管理局

袁长津

月刊

1672-951X

hnzyydb@163.com

0731-84828502,84365506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25号湖南省卫生厅

中医药导报/Journal Guid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南省卫生厅主管,湖南省中医药学会、湖南省中医管理局主办的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是湖南省医药类学术期刊中唯一的"十佳科技期刊"、"湖南省一级期刊,",并被定为"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本刊以宣传党的中医政策、法规、报道中医药学术、科技成果情报、信息、动态、决策为办刊宗旨,面向广大医药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腹针联合雷火灸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中医证候、血清C反应蛋白及复发率的影响

    曹玲君丁娜王峥妍张园曼...
    63-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腹针联合雷火灸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PID)患者中医证候、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92例SPID患者分为常规组(43例)、联合组(49例),常规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联合组接受西药常规治疗与腹针联合雷火灸治疗,治疗周期均为8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盆底局部体征(盆底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最大深度、盆腔体征积分)、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含量)、血清炎症因子[CRP、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盆底包块最大直径、盆腔积液最大深度、盆腔体征积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腹针联合雷火灸治疗SPID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盆底症状,改善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反应和复发率。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腹针雷火灸中医证候C反应蛋白复发率

    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临床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陈浩然王远红王伟蔚王科军...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和验证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临床预测模型,以期辅助临床辨证,为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辨证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东营医院就诊的17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LASSO-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式构建模型,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正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经过LASSO-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和空腹血糖为纳入模型中的特征,高龄、糖尿病和高空腹血糖是患者被诊断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高左室射血分数是患者被诊断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训练组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9[95%CI(0。755,0。903)],验证组中模型的AUC为0。775[95%CI(0。631,0。918)],校正曲线显示模型的预测曲线与实际观测曲线较为接近,DCA显示模型在小于0。8的决策阈值下能够为患者提供临床收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临床预测模型效能较好,能够为冠心病气阴两虚证的辨证诊疗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

    冠心病气阴两虚证列线图临床预测模型

    基于德尔菲法制定《海派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石婷婷姜之炎肖臻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德尔菲法和专家论证制定以流派学术思想为基础的《海派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方法:早期以文献检索和海派"徐氏儿科"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经验制定德尔菲法问卷,将问卷以电子邮件形式对36位长三角地区有关专家进行两轮调研,规定时限内回收并分析,形成相关共识初稿并对其进行多轮专家论证及审查。结果:最终形成《海派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并发布。结论:以德尔菲法结合专家论证可以高效地形成科学、实用、公平的《海派中医特色优势病种儿童腺样体肥大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为临床基层使用提供实践依据。

    儿童腺样体肥大德尔菲法海派中医专家共识运脾治鼻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刘梦迪张涵悠尹树言姜彩妮...
    78-8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角度对中医药调控抽动障碍进行总结,以期为抽动障碍的防治提供中医药理论依据。通过文献整理分析可知,中医药疗法可影响微生物-肠-脑轴,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分布、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减轻神经炎症等机制干预脑肠活动,改善抽动障碍临床症状,具有多靶点、多层次、多途径的优势。

    抽动障碍微生物-肠-脑轴肠道菌群神经系统作用机制中医药综述

    活血化瘀中药防治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张园园高媛赵御凯董正...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是指冠状动脉微循环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冠状动脉血流量受损,最终导致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中中医多以活血化瘀中药治疗CMD。活血化瘀中药可通过多种分子机制对CMD发挥治疗作用,包括改善微血管内皮舒缩功能、促进微血管新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与迁移、抑制炎症反应、调控心脏细胞的凋亡、抑制氧化应激、改善血小板活化和聚集等。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分子机制中药活血化瘀信号通路

    中药单体调控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干预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李卓立秦竹彭婉莹李敬孝...
    88-9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是导致变应性鼻炎(AR)发病的一个关键因素。一些中药单体能够通过干预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减少氧化应激损伤,纠正T细胞失衡,调控细胞凋亡,从而发挥AR治疗作用。

    变应性鼻炎信号通路p38MAPKNF-κB中药单体

    中医药调控NF-κB信号通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关节破坏的研究进展

    曹星星苗喜云曹玉举王华琛...
    94-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易出现四肢关节破坏,故致残率高。通过阐述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RA四肢关节破坏中的关键作用,对中医药调控NF-κB信号通路治疗RA四肢关节破坏的机制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RA的临床治疗及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中医药可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滑膜炎症反应及滑膜组织增殖,促进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活化及减少软骨及骨质破坏,从多个环节抗RA四肢关节破坏。

    类风湿关节炎四肢关节破坏NF-κB信号通路中医药综述

    山豆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韦彩柳李金莎裴京楠邓家刚...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豆根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咽喉炎症、支气管炎、牙龈肿痛等多种疾病。山豆根生物碱类、黄酮类成分既是山豆根发挥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同时也是其引起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损伤等毒副作用的毒性成分。山豆根引起的器官损伤以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最为严重,危害最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机制多与山豆根诱导机体发生氧化应激,诱导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抑制神经系统相关酶活性和干扰离子通道功能有关。目前,报道山豆根中毒临床病例较少,中毒表现多与运动功能障碍有关,病例多是儿童,其他人群中毒表现尚不清楚。山豆根神经毒性成分的研究尚需拓宽、深入。中毒机制研究有待在分子水平上采用现代生物学手段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

    山豆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成分毒性机制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综述

    药食两用中药黄精的保健功能及其研究进展

    齐慧娴李文林
    10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阅读与整理,探究中医学对药食两用中药黄精及其炮制品的运用,发掘黄精补益脾胃、补肾填精益肾气之效,分析其多种营养成分在养生保健中的价值,及其多糖、黄酮类、甾体皂苷类化合物、皂苷、异鼠李素等药理成分在调节免疫力、抗炎、抗氧化、保护肝肾胰岛功能等方面的运用,并总结了黄精保健品改善中老年人群亚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抗运动疲劳等方面的作用,以期为黄精及其炮制品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黄精保健功能药食两用综述

    基于"膜腠三焦"理论分期论治特发性肺纤维化

    吴宣諭肖祥杜全宇王飞...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膜腠三焦"理论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陈潮祖提出,其认为三焦是由膜与腠构成,是气血精津液运行的通道,影响全身物质代谢与能量流通。特发性肺纤维化病理演进与"肺痹-肺痿"病程转归特点高度契合,膜腠失和,三焦失司贯穿其病程始终:炎症期久病肺虚,复感外邪,膜腠不利;纤维化形成期痰瘀蕴毒,痹阻不行,膜腠僵硬;纤维化期膜损腠衰,三焦枯槁,痿废失用。强调调理膜腠、疏利三焦的基本治则,分期采用"疏、消、养"三大治法:一者祛邪利肺,疏达膜腠;二者消癥除积,解痉和络;三者敛肌止损,资生化源。将中医病机与现代病理相结合,丰富中医药辨治本病理论内涵。

    特发性肺纤维化膜腠三焦分期论治肺痹肺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