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华侨大学

张禹东

季刊

1006-1398

hdxbzsb@hqu.edu.cn

0595-22692431

362021

福建省泉州市华侨大学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aqiao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华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坚持办好传统的特色栏目,增加新栏目,使学报的质量和档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的时代彰显

    张淑娟田梦
    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结合"这一重要论断既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生长内在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文化主体性"之主体为中华民族,而"两个结合"则彰显了中华民族主体性在文化领域的伸展.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时代彰显,还需在对"文化主体性"概念进行澄明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文化自信""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与习近平文化思想之间的内在关系与逻辑理路,从而为文化主体性的持续生长提供持续滋养.

    "两个结合"中华民族主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生成逻辑:基于具体普遍性思想的考察

    牛婷婷刘昕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的文化生命体"概念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它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原本的文化形态,在构成要素、内容特性、表现形式等方面实现了深层次的文化再造,彰显了深刻的具体普遍性意蕴.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间的高度契合构成了"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生成前提.高度契合性以差异性和特殊性为基础,诸多差异为二者的互相成就提供可能性空间,这种"和而不同"的互补性构成了生成过程.二者的结合实现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实践进程,作为生成的结果乃是造就了兼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共性的"新的文化生命体".通过相互契合推进有机结合,以有机结合实现互相成就,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以具体普遍性透视"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内在理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第二个结合""新的文化生命体"具体普遍性生成逻辑

    比较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规定、实践逻辑与世界意蕴

    张近乐刘宥熙
    2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西方现代化以欧洲殖民扩张式现代化、美国贫富悬殊式现代化、日韩财阀垄断式现代化为典型模式,其本质是资本至上,有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痼疾.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马克思现代化理论,铸魂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形成于中国探索和追求现代化的实践过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多元开放的现代性特征,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多重超越,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西方现代化现代化

    农地抵押贷款试点能否抑制流动人口家庭农地撂荒?

    向念高晓燕田丽丽
    3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地抵押贷款是推动金融服务"三农",推动共同富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以流动人口家庭为对象,基于2017 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对农地撂荒的影响.结论表明:农地抵押贷款试点总体上抑制了流动人口家庭农地撂荒,主要通过推动劳动力雇佣和农地转出实现;农地抵押贷款试点显著弱化了流动人口家庭因劳动力缺乏、资本流失和定居意愿增强而产生的农地撂荒倾向;农地确权程度、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农地抵押贷款试点对农地撂荒的抑制效应较为明显.研究结论为发挥农地抵押贷款作用从而治理耕地撂荒提供了参考.

    农地抵押贷款试点流动人口农地撂荒农地流转粮食安全

    数字化转型是否抑制了企业的漂绿行为?

    姚海东李巍
    5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制企业的漂绿行为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而数字化转型是当前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唯一确定的方向.基于A股上市公司2012-2022 年面板经济数据,检验数字化转型是否可以抑制企业的漂绿行为以及背后的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抑制企业的漂绿行为,并且这一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促进企业绿色创新降低了漂绿的吸引力,并且通过提高分析师关注度增加了漂绿的成本;当企业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以及市场竞争时,漂绿的倾向越强,数字化转型对漂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数字化转型对漂绿的抑制作用存在产权差异、行业差异,但不具有地区差异.结果表明,通过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的创新外部环境、完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有助于抑制企业漂绿行为,提高绿色发展水平.

    数字化转型漂绿绿色创新分析师关注

    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参与动机对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

    吴耿安戴霖洪谊雅
    70-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是旅游与教育领域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对港澳台侨学生在中华文化认同与增强国家意识的引领上具有特殊意义,是高校国情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通过扎根理论提炼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参与动机的结构维度,生成测量量表,从参与者视角构建研学旅游动机对国家认同关系的影响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参与动机由 4 个维度(自我提升、文化认同、社交互动和参与体验)与20 个要素构成.研学旅游参与动机对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国家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中华文化情感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不仅全面揭示内地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研学旅游动机对其中华文化情感与国家认同多重影响的理论过程,为研学旅游、高等教育领域相关研究提供综合视角和方法工具,还推动研学旅游价值延伸与创新可持续发展,为高校与相关机构在培养策略调整与教育价值引领层面提供理论参考.

    研学旅游高校港澳台侨学生参与动机国家认同

    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空间衰减效应——以长江经济带城市为例

    樊玲玲施亚岚焦庚英
    8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 年—2019 年长江经济带98 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和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其综合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借助核密度和空间自相关方法对二者的时空格局特征进行刻画和识别,采用回归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贡献,综合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空间衰减边界.研究表明:(1)时序特征方面,数字经济和旅游经济高质量指数都呈现上升发展趋势,城际间表现为趋同演变趋势,并伴随极化现象.(2)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区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数字经济对其的增长贡献基本稳定在较高水平.(3)数字经济对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上、中游地区表现为"先负后正"的空间衰减过程,整体经济带、下游地区表现为"先正后负"的空间衰减过程,且不同区域的空间衰减边界存在差异.上述结论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

    数字经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计量模型空间衰减边界

    工商业与人权视角下母公司直接责任实践的新发展及我国应对

    王岩
    10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工商业与人权运动的发展,为获得有效救济,因公司集团中子公司行为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倾向于在跨国企业母公司母国法院提起诉讼.然而根据现有法律,子公司的责任并不必然及于母公司.鉴于建立以刺破公司面纱为基础的间接责任的难度较高,且刺破公司面纱制度与公司集团背景下子公司境外侵权案件并不适配,司法实践中发展出以注意义务为代表的直接责任判断依据,后在联合国《指导原则》的推动下,人权尽责义务成为直接责任成立的新依据.近年来,强制性人权尽责立法渐成大势.人权尽责义务旨在事前预防,注意义务多为事后救济,将二者相结合的强制性人权尽责法对实现人权保护目的最具可行性.我国可考虑制定包含人权尽责义务与注意义务的强制性人权尽责法,发挥公司法与侵权法的合力作用;可根据现有侵权责任理论解释出注意义务的存在,使工商业与人权诉讼在法院获得受理;企业应做好合规工作,注重人权保护结果的落地与实现.

    注意义务人权尽责义务直接责任母公司责任工商业与人权

    基层综合执法一并下放职权的适用困境及其理论纾解

    梁捷莺杨登峰
    113-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并下放行政处罚权以外的行政职权是基层综合执法一项核心举措,推进一并下放职权实施的法治化是基层综合执法法治化改革阶段的重要任务.考察现行立法发现,以立法形式规定一并下放职权的地方数量与规定下放的职权种类均较为有限,由此给一并下放职权的实施带来规范依据不足与适用范围过窄的困境.一并下放职权的必要性反映于其服务行政功能方面,具体表现为满足民众生活需求,提升基层执法效能和转变政府管制行政观念.默示权力理论的引入,为一并下放职权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阐明其合法性来源和划定适当的适用范围,彰显出服务行政功能取向.根据默示权力理论,一并下放职权的适用须遵循合法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与符合性原则.

    基层综合执法一并下放职权法治服务行政默示权力

    默示许可:数字平台中著作权许可制度的私力创制、异化与规范

    张志坚
    125-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默示许可已成为诸多数字平台中著作权许可的主要模式,成为一种制约、形塑版权流转和数字传播的重要"制度事实".它的主要价值在于大大提升了许可效率,部分解决了传统著作许可模式难以匹配数字传播效率的问题.但实践中,也产生了主体不平等,用户选择权、求偿权被侵夺等问题.从宏观看,数字平台的著作权默示许可还折射着数字时代著作权法律制度所面临的如何保护数字劳动价值和数字内容生产者权益等挑战.可发挥法规的约束和平衡功能对其加以规范;还可在制度建设、公共产品供给等层面,探讨建设延伸性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等解决方案.

    数字平台著作权默示许可私力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