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护士进修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过慧谨

半月刊

1002-6975

jont2@126.com

0851-6854912,6826371,6867129

550004

贵阳市市北路11号

护士进修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Nurses Trai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于1986年创刊以来,坚持“以指导临床实践,进修提高,知识更新,新颖实用”为宗旨,以各级护理人员及院校师生为读者对象。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杂志创刊以来,曾多次受到表彰。1990年及1996年我省两次对科技期刊进行管理性评比,《护士进修杂志》均被评为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由国家科委、中宣部、新闻出版署联合组织的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我刊荣获三等奖,是此项评比中唯一获奖的护理期刊,也是我省唯一获奖的科技期刊;1997年、1999年我刊还被选送新加坡、长沙参加书刊展。1992年、1996年及2000年先后三次被国家权威机构确定为临床医学类核心期刊,并载入《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1年经有关部门评定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作为“双效期刊”入围中国期刊方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护理队伍培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研究

    张雯澜傅丽娟沈南平孙霁雯...
    1009-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儿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设置和实施应急响应救护培训课程,并探索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WHO灾害救护与应急响应理论模型、国际护士协会灾害护理胜任力标准科学建立儿科应急响应课程,通过专家咨询法对课程设置和内容进行论证。并于2021年11-12月选取93名护理人员参与课程培训,应用理论和技能考核、护士在线学习态度量表和课程满意度问卷进行教学评价。结果 93名护理队员全程参加并完成课程考核。经过系统教学培训,护理人员应急响应救护理论考核成绩显著提升,合格率从56。3%提升至89。2%(P<0。05),技能考核合格率100%。调查结果中,护理队员对在线学习接受度高,但认为对促进临床实践作用有限。同时对整体课程感到满意,认为教师授课质量较高,但建议增加线下讨论课频次,提升学习效果。结论 建立系统的儿童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培训课程能够有效帮助护理人员提升综合救护能力,且混合式教学有助于最大化保障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学方案儿童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护理人员课程

    急诊科护士院内转岗倾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雷雪李昕禹李婵戴红英...
    1015-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急诊科护士院内转岗倾向的影响因素,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个体因素、环境、结构化变量对转岗倾向的作用路径。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研究对象,于2022年3-7月使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护士转岗倾向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等对3所某三甲医院共20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变量与转岗倾向的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影响转岗倾向的具体路径。结果 208名急诊科护士转岗倾向得分(11。66±2。16)分、工作-家庭冲突得分(54。42±10。78)分、医务场所暴力得分[8(5,11)]分、心理弹性(62。86±11。59)分;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及Price-Mueller 模型确定各因素与院内转岗倾向的关系,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分析显示,模型路径图与实际数据适配度较好;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每月夜班天数对转岗倾向的直接效应显著,且通过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效应及通过工作-家庭冲突、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30、0。13,总中介效应值为0。43(均P<0。05);同时显示,工作场所暴力不仅直接预测转岗倾向,还可通过心理弹性间接预测转岗倾向,中介效应值为0。31(均P<0。05)。结论 急诊科护士转岗倾向水平较高,夜班天数、工作家庭冲突、医务场所暴力、心理弹性对转岗倾向起到直接或间接影响。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改善科室组织氛围、合理排班、加强规避医疗暴力的专项培训、制定科学的奖励机制等方式降低护士转岗倾向。

    急诊科护士转岗倾向医务场所暴力工作-家庭冲突

    基于Cite Space护士处方权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周思佳彭粤铭杨秀芬彭玮斯...
    1022-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国内外专科护士处方权护理研究热点和前沿进展。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专科护士处方权研究的相关文献,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并运用Cite Space软件进行分析,包括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138篇、英文文献6 493篇。该领域中英文发文量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且近5年研究成果产出呈爆发式增长,研究热点包括药物处方、处方形式、专科护士、社区护理、癌痛管理。结论 伴随着国内护士处方权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未来相关研究可进一步探究不同专科护士领域的处方权资质,迎合本土化开业护士培养需求,构建完善的专科护士处方权护理理论和实践体系。同时,护士处方权主题呈多样化发展,未来可借鉴国外高质量研究,在药物处方及执业领域方面丰富研究类型,开展更高与更深层次的研究,推动我国护士处方权事业的发展。

    处方权护士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文献计量学

    护士处方权研究现状及策略探索

    康祎陈张玉侠陈潇
    1029-1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解决人口老龄化、慢性病高发、医生短缺等全球化重大卫生挑战,护士处方已成为国外医疗机构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效率和满足患者需求的有效手段。而随着我国专科护士队伍的不断壮大,授予其护士处方权已成为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之一。本文对护士处方权的职责范围、应用场景、积极意义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对应的策略和建议,为后续促进处方权在我国本土化推行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护士处方权护理管理专科护士高级实践护士综述

    医护人员对于专科护士处方权认知和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彭粤铭杨秀芬周思佳罗伟香...
    1035-1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整合医务人员对于专科护士处方权认知和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Embase、PsycINFO数据库中有关医务人员对专科护士处方权认知和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提取了 69个主题,共归纳为5个整合结果:(1)医务人员认为专科护士处方权的开展有较大阻力。(2)护士处方权需要开业护士自身具备高水平特定的专业素养和外部支持。(3)医务人员肯定和认同护士处方权的价值和意义。(4)护士处方权赋予了护士新角色。(5)专科护士处方权需要政策和法规保障。结论 专科护士处方权可提升医疗质量。管理层需要重视对专科护士角色的培育,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促进医疗服务中的价值。

    专科护士处方权诊断质性研究循证护理

    新生儿肠造口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安树霞李亚玲刘静崔安妮...
    1041-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新生儿肠造口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23年7-9月,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及研究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新生儿肠造口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结合专家函询法确立新生儿肠造口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了 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了包含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4项和三级指标75项的新生儿肠造口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96。3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3、0。895,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64、0。212(P<0。001)。结论 所形成的新生儿肠造口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系统性、特异性和科学性,不仅有助于改善新生儿肠造口的护理服务质量,还可为护理管理者进行新生儿肠造口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客观参考。

    新生儿肠造口护理质量质量评价评价指标德尔菲法

    新生儿乳房爬行成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庞艳付金竹柏丽杜娟...
    1048-1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生儿乳房爬行成功情况,并分析导致爬行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22年1-10月于我院分娩的163例产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查阅文献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新生儿爬行成功94例(57。7%),失败69例(42。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总产程过长、破膜距分娩时间过长、使用防治产后出血药物(卡贝/欣母沛)是爬行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爬行成功率有待提高,产时因素易导致爬行失败,提示助产人员应及早识别危险因素,严密观察产程进展,严格遵守医疗干预指征,为新生儿自主寻乳提供更多可能。

    新生儿阴道分娩乳房爬行自主寻乳影响因素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蕾李亚玲冯安丽游晶...
    1053-1057,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neonatal hyperbilirubinemia,NHB)就医延迟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7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176例NHB及其照护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黄疸相关知识、态度与实践问卷、决策冲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索其就医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NHB及其照顾者176例,其中89例(50。6%)新生儿出现就医延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日龄、照护者民族、分娩方式、照护者文化程度、黄疸相关知识得分、决策冲突程度为影响NHB就医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NHB就医延迟现象普遍,提示应重视基层医疗建设,对新生儿照护者疾病知识的科普,采用决策辅助工具降低决策冲突水平,进而减少NHB延迟就医的发生。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就医延迟照护者决策冲突影响因素护理

    不同定位技术在新生儿PICC辅助置管中定位效果及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曾兆兰史泽瑶杨茹李小文...
    1058-1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体表定位、超声及腔内心电图技术在新生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中的定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 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体表测量、超声及腔内心电图技术进行PICC辅助置管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 4。2。1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9项研究,包含3 829例新生儿。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尖端定位准确率排序:超声定位>心电定位>体表定位;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排序:超声定位>心电定位>体表定位;PICC置管时间排序:超声定位<心电定位<体表定位;并发症发生率排序:心电定位<超声定位<体表定位。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超声与腔内心电图技术在新生儿PICC辅助置管中均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其中超声定位技术可能更具优势。

    超声腔内心电图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新生儿循证护理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损伤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石秦川朱珠陶伏莹田莹莹...
    1066-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索、评价和综合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损伤护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基于循证证据金字塔6S模型,系统检索计算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指南与专业协会网站及数据库中关于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护理的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由2~4名研究人员依据文献类型采用相应的文献评价工具对纳人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指南2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2篇、最佳实践2篇和系统评价2篇。从伤口评估、紧急处理、药物干预、创面处理、敷料应用5个维度总结了 17条最佳证据。结论 该研究系统检索与总结了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伤口护理的最佳证据,医护人员在临床应用时应充分考虑科室发展现状而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以促进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伤口愈合。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证据总结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