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下)
海外英语(下)

杨小红

月刊

1009-5039

0551-3490391

230071

安徽合肥市政务区翡翠路1118号10楼

海外英语(下)/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下旬 中考)由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是一本初中生双语有声杂志。内容贴近《英语课程标准》,选材广泛,全面覆盖考点,同步配合复习。它集时尚、实用、趣味与知识性于一体,其目的在于激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开阔视野,认识世界,顺利通过升学以及各种初级水平考试。 本刊为月刊,每月下旬出版。主要栏目包括:时文阅读、阅读训练营、美味英文、海外风景、文化博览、语法攻关、词汇加油站、洋腔洋调、策略点拨、中考题苑、快乐驿站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认语言学视阈下手势语认知生成机制研究

    相启征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势语作为非言语交际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日常交际,还是公众演讲、商务洽谈、跨文化交流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相同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可能表达相同、相近,甚至截然相反的含义。该文将根据体认语言学的认知体验观,结合语言的象似性及任意性特点,探讨语言与非言语行为产生的认知机制及其共通之处,从而发现同一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存在异同含义的原因。该研究首次尝试从体认语言学的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来探讨非言语行为产生的认知机制,同时吸取王寅老师的核心观点,将"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思想应用于阐释"现实—认知—手势语(即非言语行为)"。旨在帮助学习者和交际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手势语,从而有利于辅助语言交际尤其是跨文化背景下交际的顺利、有效进行,同时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真正做到在文化交际领域的求同存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手势语体认语言学认知加工生成机制主观能动性

    基于语境的服饰文化英译研究

    肖海燕苏敏
    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产生于特定语境中,其意义的理解与表达离不开语境。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服饰文化英译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交际行为,受到一系列复杂而多层次的语境因素的制约。该文从语言语境、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认知语境的角度分析中国服饰文化英译实践中的语境因素及其应对策略。

    语境服饰文化翻译认知

    近十年我国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研究综述

    杨云侠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化信息时代及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促进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近十年翻转课堂受到了我国高校教师们的青睐,成为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热点。翻转课堂作为一种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和优化。翻转课堂在我国历经了十年发展,当前国内有关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现状如何及存在哪些挑战还需进一步探究,以便明确今后发展走向。该文研究对象选取了中国知网(CNKI)北大核心和CSSCI期刊2013-2021年间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从五个角度:刊文数量年代分布、来源期刊、基金项目资助、高被引刊文和研究主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我国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未来发展提出几点相关建议与展望。

    大学英语教学翻转课堂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

    惯习理论下《易经》中动植物隐喻英译研究——以汪榕培译本为例

    曹宇博马瑞雪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易经》借助丰富的动植物隐喻阐述了人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隐喻翻译也成为《易经》外译的难点。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类思想映射的认知过程。汪榕培先生的《英译易经》对隐喻的翻译传神达意,有效再现了《易经》的智慧和文化。翻译是一种具有社会现象的实践活动,译者自身主观因素和社会客观因素均影响译者的翻译行为。该研究旨在通过布迪厄惯习理论分析《易经》汪译本中动植物隐喻翻译策略和方法,探讨汪榕培翻译惯习形成的动因。

    惯习《易经》汪榕培隐喻布迪厄

    从目的论看《马达加斯加的企鹅》配音翻译

    陈曦阳李娟
    1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目的论对《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片段进行配音翻译分析,证明以下结论:1)"目的证明手段正当"。以目的语言最终呈现的形式和语义来达到源语言创设的目的,是翻译的最根本性原则;2)从翻译形式转向交际功能和社会环境,达到语篇一致与忠实原则。配音翻译遣词造句与人物个性一致,忠实保证口型同步,声画一致,才能给观众呈现一部"原汁原味"的作品。

    配音翻译目的论《马达加斯加的企鹅》

    生态翻译理论视域下的宁波餐厅菜名翻译研究

    陈相如郭玉屏叶淑慧王虹...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小组研究以"涌上外婆桥"餐厅的菜品菜名语言特征为例,梳理生态翻译学核心理论,运用"三维"适应转换策略对菜名翻译中存在的拼写错误、漏译等问题进行分析,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进而得出较恰当的译文。最后,思考菜名翻译欠佳会对文化输出带来效率低、可信度低等负面效应,以及菜名翻译欠佳的原因,从而得出可以通过寻求社会上的翻译机构进行帮助,定向培养翻译人才,设置第三方审查制度等方式来解决翻译欠佳问题。

    菜名翻译生态翻译学"三维"适应转换翻译生态适应性选择

    基于布迪厄社会学理论的聂华苓版毛泽东诗词英译研究

    高洁李迎新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诗词是中国典籍文学的代表,其英译有国内和海外两种类型,美国华裔聂华苓和其丈夫保罗·安格尔翻译的毛泽东诗词是海外译本中有深远影响的一版。文章采用社会翻译学理论框架,基于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从核心概念"场域""资本""惯习"三个角度分析了聂华苓夫妇合译的《毛泽东诗词》在美国文学场域的生产实践要素,描述该译本产生的社会语境和主体间的相互影响,并据此分析翻译文本的策略选择。今年正值该译本诞生50周年,文章旨在通过对这一典籍英译实践的考察,为中国文学的域外传播机制和效果提供更多参考意义。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毛泽东诗词英译聂华苓夫妇

    译介学视角下电影《悬崖之上》字幕翻译研究

    贾童马岩峰
    19-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译介学是比较文学和翻译学两个学科交叉孕育的一个新的学术领域,其中心思想理论重点关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提出"创造性叛逆""个性化翻译"等观点,引起了翻译学界的激烈辩论与深刻思考。该文以译介学为理论框架,通过对译介学提出的观点及其应用进行阐述,并以院线电影《悬崖之上》字幕翻译为例,对其影片中的代表性翻译实例进行研究解释,分析译介学理论在其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为字幕翻译策略的构建及其字幕翻译行业的推动提供了方向。

    译介学电影字幕翻译

    三层次理论视角下的涉外警务用语翻译

    柯秀青
    21-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警务外交话语体系是建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作为不同话语交流的语言桥梁,在警务外交话语权的建设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当前针对涉外警务用语翻译展开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尚显不足。借鉴方梦之教授提出的应用翻译三层次理论,该研究分别从宏、中、微三观探讨涉外警务用语外译的原则、策略和辅助手段,进一步确认三层次理论在应用翻译领域的强大生命力,同时也希望为涉外警务用语翻译的理论体系建设和实践提供支撑,助力中国警务外交话语权的提升。

    涉外警务用语翻译话语等效翻译策略辅助手段

    英语专业术语的翻译策略与研究——以食品英语为例

    梁华蓉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食品安全成为备受瞩目的话题,准确翻译食品术语,成为英语译文的重要任务。该文简要介绍了翻译方法:描述翻译任务、分析翻译内容、选择翻译工具等;阐述了术语、术语翻译、食品术语特点等内容,以此把掌握食品术语的翻译技巧;结合翻译任务实例,从定向、不定向两个视角,逐一给出有效的食品术语翻译方法,以此保障术语翻译结果的准确性,维持食品术语原义,保证翻译质量。

    术语译文食品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