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海外英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海外英语
海外英语

杨辉(副主编)

月刊

1009-5039

hwsy@overszaen.com

0551-65690811

230041

安徽合肥市濉溪路95号双岗投递站006#信箱

海外英语/Journal Overseas English
查看更多>>《海外英语》杂志创办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出版社。该刊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建构主义视角下感官形容词的隐喻研究

    陈韵如
    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义建构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活动,受到社会、文化、心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隐喻是其实现的主要手段之一。文章结合建构主义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以感官形容词的词义建构为例,研究其背后的隐喻机制,描写其语义向其他认知域拓展的建构过程,并抽象出从认知到语义建构的过程图式。隐喻是人类在认识并描述世界与自我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机制,具有跨民族、跨语言的共性;不同语言中相关语义的拓展和建构也有相似的规律可循,这对于翻译、二语习得与教学等领域的研究亦可提供参考。

    建构主义认知语言学隐喻感官形容词语义建构

    移动辅助技术对外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郭夏菲马瑞娟
    4-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辅助外语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可以在移动设备的帮助下随时随地获取外语学习资源的学习方法。近年来,大多数学者在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和移动辅助外语学习(MALL)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本研究以30名在校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及质性访谈,研究移动辅助外语学习对在校研究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生普遍对通过移动App学习英语词汇有积极的态度,对词汇学习有清晰的意识。移动App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态度和策略,这与学习结果呈正相关。

    移动辅助外语学习混合性研究

    基于辨音-模仿的英语语音纠偏模式效果实证研究——以超音段音位为例

    刘思彤惠兆阳曹心雨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外语学习中,语音偏误是学习者常犯的一种错误,语音纠偏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难题。在总结现有的语音偏误研究成果,结合团队多年的语音纠偏经验,文章提出基于辨音与模仿有机结合的英语语音纠偏模式,将这种模式融入英语听力教学,并通过对比实验来探究该纠偏模式对超音段音位语音纠偏的有效性。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语音纠偏模式相比,基于辨音-模仿的英语语音纠偏模式更加有效,且纠偏效果更加显著。

    语音纠偏纠偏模式辨音模仿

    心理语言学下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优化对策研究

    汤佳雯王宝玺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高校研究生不断扩招,教育质量保障成为热议,使得非英语专业研究生(以下简称研究生)的英语教学改革热度持续上升,而口语教学改革仍缺乏关注。研究发现,当前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突出,具体表现为教学过程缺乏思维引导、教学理论与实践不扎实、教学语境脱离实际应用以及教学评价忽视心理支持。由此,研究基于心理语言学的言语习得四阶段提出相应对策:一是培养英语逻辑思维能力,二是推动理论与实践良性循环,三是创设良好口语教学语境,四是缓解学生口语表达压力,以期优化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提升研究生口语能力。

    心理语言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研究生英语口语对策

    高校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二语习得视域

    徐文东罗建波陈琦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与网络化、数字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两种教学优势互补,以实现更加高效率、泛在化和无缝隙的教学过程与效果。在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创新性、灵活性得到更好的体现,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得到了发挥。二语习得理论对学习者的语言输入输出、语言学习能力和策略运用能力的重视,对于大学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二语习得英语听说混合式教学教学精准度学习自主性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彼得兔"系列故事为例

    高阳
    20-2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儿童文学翻译也逐渐受到重视。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译者需从儿童的视野入手,换位思考,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源文本的思想和文化。该文运用目的论并结合儿童文学的特征,以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作品"彼得兔"系列故事中的《鸭子杰米码的故事》《松鼠迪米的故事》以及《城里老鼠约翰尼的故事》译本为例进行分析,探讨适合儿童文学翻译的技巧或策略。

    目的论儿童文学翻译"彼得兔"系列故事

    目的论视阈下电影《大鱼海棠》字幕英译研究

    胡宇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鱼海棠》作为一部新世纪国风动画电影,其一经上映便名利双收。其中蕴含的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值得传播至海外,所以对其字幕的英译就十分重要。文章从目的论视阈下出发,阐明目的论三大原则的内容,并在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上,运用多种翻译策略翻译并分析字幕。使这部电影的字幕更适合走向国际,并从中得到有关电影字幕英译的启示。

    目的论视阈英译字幕翻译中国文化《大鱼海棠》

    英汉互译中的形合与意合——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例

    李家晨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汉互译是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而要研究英汉这两种语言,不可避免地就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形合与意合。本文首先将介绍形合与意合的定义,进而探讨英语重形合而中文重意合的深层原因,再结合实例分析形合与意合在不同语言层面上的体现,最后总结出一些实用的英汉互译技巧。

    英汉互译形合意合差异

    从阐释学翻译理论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英译

    李晓萌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释学翻译理论是将阐释学和翻译结合在一起。乔治·斯坦纳认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就是一个翻译的过程,理解即是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极其珍贵的一部分,英译中国古典诗词有益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文章以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个英译本为例,从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中的四个步骤入手,探究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策略。

    阐释学翻译理论文化外译古典诗词翻译过程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三国演义》虞罗译本比较研究

    刘彩之杨婧
    32-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国演义》作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体现了大量儒道自然观,其外译有助于传播我国自然哲学思想。东方生态智慧的传播,对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现实的道德意义。鉴于此,文章通过对比研究虞苏美、罗幕士两位译者对于《三国演义》的译著,分析二者翻译的异同,探究不同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如何体现其生态哲学观。

    生态语言学《三国演义》译本对比生态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