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化学与粘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化学与粘合
化学与粘合

白雪峰

双月刊

1001-0017

xyxy@public.hr.hl.cn

0451-82639490 82608722

150040

哈尔滨市中山路164号

化学与粘合/Journal Chemistry and Adhesion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苯酚低共熔溶剂催化葡萄糖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

    韩世妍荣春光宋荣君杨梦杰...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化石燃料能源枯竭问题,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制备替代燃料引起了极大关注.以资源丰富的葡萄糖为原料,Lewis酸氯化铬为催化剂,在以苯酚为氢键供体的低共熔溶剂(DES)和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萃取剂构成的双相体系中制备5-HMF,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和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反应参数探究其最佳反应条件.实验表明以苯酚为氢键供体的DES为溶剂时5-HMF产率最高,达到43.66%.并揭示了苯酚与Lewis酸的作用机理,苯酚与氯化铬形成配合物提供的质子酸使5-HMF获得高产率.对DES和催化剂进行循环催化实验,表明连续催化2次内能够保持较好稳定性.

    苯酚低共熔溶剂葡萄糖5-羟甲基糠醛

    两种双吡唑啉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杨云裳张振曹静琪张应鹏...
    7-1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间苯二甲醛、邻羟基苯乙酮和邻羟基萘乙酮为原料,通过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了两个双吡唑啉结构的荧光探针Z1-2,并且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等测试了其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效能,对两个化合物进行了络合机理的研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细胞毒性测试,同时研究了pH值对金属离子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探针Z1-2对Cu2+和Fe3+具有高选择性且具有较低的检测限,Z1对Fe3+和Cu2+的络合常数分别为1.6×10-4 mol和1.9×10-5 mol,Z2对Fe3+和Cu2+的络合常数为5.9×10-6 mol和1.1 ×10-6 mol,且受pH值的影响较小.

    双吡唑啉Fe3+荧光探针Cu2+

    基于湿法磷酸氨化淤渣去除的水溶性MAP制备研究

    赵鹏马晓博刘锐剑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湿法磷酸制备水溶性磷酸二氢铵容易产生大量淤渣的问题,研究提出采用螯合剂合成螯合金属离子,以降低杂质的形成.结果表明,当pH值为3~5时,产物为水溶性磷酸二氢铵.随着螯合剂添加量的增大,铝、镁、铁离子的螯合率也在逐渐增大.当以单羟基二羧酸作为螯合剂时,铝离子的螯合率可达到97.18%.当单羟基二羧酸的添加量为15%和20%时,溶解液的浊度低于100,能满足水溶性磷酸二氢铵的标准.当螯合剂添加量为3%时,水溶性磷酸二氢铵的杂质含量最低,为0.14%.研究结果表明,单羟基二羧酸能够有效提高金属离子的螯合率,进而减少淤渣量.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湿法磷酸制备水溶性磷酸二氢铵的品质,进而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

    磷酸二氢铵湿法磷酸水溶性肥料螯合率

    变色除甲醛果冻的制备及降解甲醛研究

    毕祥李欣颖梁李源陈昱蒙...
    19-2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高活性金属过氧化钛配合物为活性组分,通过调节活性组分含量以及亚氯酸钠添加量,再复配果绿色素合成具有颜色指示性除甲醛果冻.通过优化实验方案,最终确定实验配方如下:活性过氧化钛配合物活性组分90 g、卡拉胶5 g、苯甲酸钠0.005 g、亚氯酸钠2 g、果绿色素0.1 g和蒸馏水2.895 g.此时除甲醛变色果冻在3 min内甲醛降解效果为94.4%.通过甲醛仪测定最优样品放置不同时间的效果,发现除甲醛果冻放置30 d,仍然具有较好的甲醛治理活性.同时,可以通过颜色指向确认除甲醛果冻是否有效.本产品具有工艺简便,时效性长,降解效果好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变色除甲醛果冻降解甲醛

    一种耐150 ℃环氧热破胶膜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王雪松高堂铃王冠吴健伟...
    23-2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制了一种耐150℃环氧热破胶膜,胶膜黏性适中,易于铺覆在蜂窝芯表面进行热破操作,胶膜热破后会在蜂窝芯格端部形成均匀分布的胶瘤.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3.3 ℃,胶膜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室温剪切强度为37.2 MPa,150 ℃剪切强度为17.4 MPa,热破后的滚筒剥离强度相较于热破前提高了115.6%.该胶膜适用于碳纤维网格板或穿孔面板与蜂窝芯的粘接.

    环氧胶膜热破蜂窝芯

    一种TiO2改性石英短切纤维增强磷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

    薛金龙吴易泽王超曹先启...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磷酸盐复合材料对吸波性能的需求,选用纳米TiO2作为功能填料,采用热重(TG)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表征了填料与磷酸盐复合材料结构,并研究了填料对磷酸盐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TiO2用量为7.5%(wt)时,石英短切纤维增强磷酸盐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可达到8.52,损耗正切值为0.018,弯曲强度达到132 Mpa,微观结构致密规整.

    介电常数TiO2磷酸盐

    PEEK表面处理及其粘接性能研究

    侯莉冉赵立伟王德志肖万宝...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醚醚酮(PEEK)具有机械性能优良和生物稳定性较好的优点,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口腔医学等方面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PEEK表面是疏水性的,且表面能较低,是一种难粘材料,阻碍了其应用.因此探究PEEK合适的表面处理方式对其应用至关重要.探究了不同目数砂纸打磨、不同电晕处理时间及砂纸打磨和电晕协同处理的方式对PEEK的微观形貌、水接触角、表面元素及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目数砂纸打磨处理中,80目砂纸打磨处理能够使PEEK表面产生较为明显的沟壑,增加胶接面积.电晕处理可以在PEEK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增加表面浸润性.随着电晕时间的增加,PEEK表面水接触角明显降低.先80目砂纸打磨再电晕30 s处理的PEEK表面水接触角最低,为17.10 °,且这种表面处理的PEEK胶接接头在25 ℃、120℃下粘接效果较好,胶接接头破坏形式均为PEEK材料破坏.

    聚醚醚酮表面处理粘接性能环氧胶粘剂电晕处理

    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的固化工艺与性能的研究

    宿凯王德志李洪峰赵立伟...
    36-3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动态热机械分析谱图(DMA)、差热分析(DSC)及介电性能等检测方法对不同固化条件下的环氧改性氰酸酯树脂进行分析对比,并对其进行基本力学性能测试.实验证明,该氰酸酯改性胶粘剂在155 ℃固化6 h,其FTIR、DSC曲线和基本力学性能与180 ℃固化3 h后的胶膜相近,而180℃固化3 h后的胶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最高,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最低.

    环氧树脂氰酸酯树脂改性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用水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杨立伟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加固材料力学性能低、稳定性差的问题,深入研究并制备了一种水性环氧树脂胶粘剂.这种胶粘剂旨在提升加固效果,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制备过程中,使用大小分子乳化剂和石墨烯制备出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的水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同时测试石墨烯用量分别为0%、0.5%、1.5%、2.5%、3.5%、4.5%时该胶粘剂的力学性能,以及大小分子乳化剂分别为8∶2、7∶3、6∶4、3∶7、2∶8时胶粘剂的稳定性与耐冲击性.综合分析增韧剂用量以及环境温度对于该胶粘剂的性能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石墨烯用量为1.5%、乳化剂比例为6∶4时,胶粘剂呈现出最佳的力学性能和耐冲击性.此外,增韧剂用量为24%,温度不超过28℃时,该胶粘剂的性能较为良好.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用环氧树脂增韧剂稳定性耐冲击性

    溶胶-凝胶光学薄膜制备及界面粘接性能研究

    陈铁成赵向阳
    44-4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光学薄膜的粘接应用效果,研究了溶胶-凝胶光学薄膜制备及界面粘接性能.使用溶胶-凝胶法以二水合乙酸锌为原料制备ZnO光学薄膜,制备薄膜时分别选取玻璃衬底、二氧化硅衬底、Al203衬底,从粘接强度与拉伸强度验证使用何种衬底能够获得理想界面粘接性能.为提升薄膜效果,添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4%、0.8%、1.2%和1.6%的钛酸丁酯,并验证钛酸丁酯和处理温度对薄膜粘接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l2O3衬底使用后光学薄膜剥离强度更高,需要更大的拉伸力才能拉断界面粘接薄膜.高于50℃的高温处理会降低光学薄膜的界面粘接性能,使用1.2%质量分数的钛酸丁酯,能够获得剥离强度和拉伸强度更高的光学薄膜,界面粘接性能更加理想.

    溶胶-凝胶光学薄膜界面粘接性玻璃衬底Al2O3衬底钛酸丁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