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中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中建筑
华中建筑

俞红

月刊

1003-739X

hzjz@chinahournal.net.cn

027-87337236;87337290

43007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路19号

华中建筑/Journal Huazhong Archite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大型综合性建筑学术期刊。着重建筑学领域内理论研究上的深度报道和设计、科研、教学实践经验的传播。重国情、民情、民俗,重学科渗透。该刊栏目宽广,古今并蓄,中外兼容,是名播海内外的充分展开争鸣的建筑学术园地。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经济信息网、世界期刊博览中心(深圳)入选期刊以及国外ICONDA、EI、SCI、JST、INSPEC检索系统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韧性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探索——以淮安御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戚红年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其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该文通过引入"韧性城市"概念,分析目前我国历史文化街区在更新中面临的核心问题,探讨如何在面对自然灾害、社会变迁等不确定性因素时,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文化特色和经济活力.淮安御码头历史文化街区更新贯彻了韧性城市的五大特征、四个维度等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决更新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如何构建能够抵御各种风险、具有自我恢复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的韧性历史文化街区.运用韧性城市理念建立科学机制、优化街区空间、更新业态组合、融入智慧城市、提升基础设施等一系列具体的策略和方法,充分调动自身资源,重组系统结构,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可持续性,以期为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启示.

    韧性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淮安御码头城市更新

    基于孟塞尔色彩体系的通山县传统村落色彩风貌控制研究——以宝石村为例

    董黎康美琪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位于鄂、湘、赣三省交界,其聚落布局、结构、工艺、色彩风貌皆体现出多元融合的发展态势,并最终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聚落面貌.在当代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背景下,针对传统村落的色彩风貌控制策略研究,有助于凝练村落特色、提升环境和谐度,尤其在部分新建民居建筑进入到传统聚落环境中时,由于建筑材料与建造工艺的改变,在最终呈现出的色彩风貌上面临着新旧关系衔接的问题.该文以通山县13个传统村落作为主要调研样本,结合通山县传统村落文献记载和实地照片等定性分析,利用孟塞尔色彩体系的色彩表达方法进行色相、彩度、明度的定量分析,解析通山县传统民居的色彩现状.以宝石村为重点研究对象,选取村落中具有代表性的街巷与典型民居建筑,根据民居搭建年代筛选出可保留的民居色彩,提出推荐色谱,为宝石村提炼出更具地域特色的色彩组成,为其后续修复与发展提供色彩风貌控制的方向与策略.

    孟塞尔色彩体系传统村落民居色彩色彩风貌控制

    基于格式塔理论的花园植物形态分类体系构建与应用

    沈欣悦石杨扬万卓温利杰...
    125-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花园是以植物造景为主要形式的园林形态.在设计花园时,植物的形态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然而目前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尚显不足.该文在综合国内外花园植物形态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格式塔理论的闭合原则,对常见花园植物形态进行简化、分类和提炼,依据几何形态归纳为一级形态5类,即:圆形、锥形、方形、丘状和其他形状,并结合具体形态进一步细分二级形态共14种,构建了花园植物形态分类体系,并总结出每种形态的代表植物和应用特征.在此基础上从草本、木本、草本+木本三大类花园核心植物组合类型出发,深入分析典型花园实践案例.同时总结不同类型的植物形态搭配规律,将花园植物形态分类体系运用于设计.旨在为花园植物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新思路、新依据,推动形式美学与模块化设计在花园设计领域的应用.

    花园植物植物形态形式美学花境设计

    城市发展管控区村庄居民点布局模式探索

    侯青顾哲章伦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从空间、社会、经济、文化等角度综合分析了当前农村居民点规划布局,多要素综合研究相关布局模式在城市发展管控区的适用性,指出相关布局模式在社会网络关系保持、乡村地方文化延续、发展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缺失与不足.结合以上研究,提出了基于地域性的有机集聚布局模式,并在相关案例中分析应用,为该类区域的乡村发展和城市发展管控提供思路,也为相关地域的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规划提供参考.

    城市发展管控区村庄居民点布局模式地域性有机集聚

    福州柴板厝与院落式大厝的建筑特征比较

    邱润关瑞明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对福州地区两种典型的传统民居——柴板厝和院落式大厝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通过分析两者在空间布局、立面与装饰、屋顶形式等方面的建筑特征,并比较两者的不同.通过比较,指出柴板厝和院落式大厝之间的不同体现了社会经济地位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柴板厝更多地体现了城市低收入群体追求的经济实用性,而院落式大厝则彰显了达官显贵的社会地位和审美追求.研究结果不仅为福州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理解福州地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柴板厝院落式大厝空间布局立面与装饰屋顶形式比较

    开封东大寺空间形制及特征研究

    孙玮史学民孟玉
    14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封东大寺有河南首坊之称,是开封创建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文在文献查找、实地调研和测绘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梳理东大寺的历史沿革,分析其空间格局、建筑形制和装饰艺术等,归纳其空间组织的特征,探析得知东大寺体现了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中原地区清真寺本土化的鲜活实例.

    开封东大寺清真寺建筑形制空间组织

    基诺族与傣族民居建筑特征对比研究——以西双版纳八个传统村落为例

    欧阳文陈香合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居民建筑是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对其建筑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可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发展.该文聚焦于西双版纳的八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其中包括四个基诺族村落以及四个傣族村落,村落保存完整且具有特殊而深厚的地域文化背景,对比研究其民居建筑的形态特征,探讨其形成原因的异同,并归纳总结由时代变迁带来的民居建筑代系更新,为之后的更新模式提出优化建议.

    传统民居传统村落建筑特征基诺族傣族

    宗教信仰文化影响下同仁市庄廓民居形态研究——以吾屯村为例

    郝占鹏姜垒封一帆于阳阳...
    153-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仁市的庄廓民居作为青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建筑之一,是当地传统建筑文化与宗教信仰文化的实体承载,研究其形态对弘扬当地传统文化有着正向的意义.该文以同仁市吾屯村民居为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解析了当地"宗教信仰文化"对其形态的影响关系.尝试探讨了独特地理位置下,同仁市的宗教文化对民居建筑空间布局、平面功能、建筑形式的影响,有助于研究与宗教文化相关的传统民居建筑和青海省乡村振兴保护.

    同仁市吾屯村民居形态宗教信仰环境

    乡村振兴背景下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路径研究——以大连市羊圈子村泊霞湾公园为例

    俄红鹤林林杨明辉赵新宇...
    158-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在提升乡村文化内涵、促进文旅融合和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具有重要性.该文旨在探讨公共艺术在城乡建设中的功能转化、公共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和路径.通过对大连市羊圈子村泊霞湾公园项目的实地调研和设计分析,揭示了公共艺术介入大连乡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挖当地资源、多元主体联动和推动创意农业的路径策略.最后,以研究团队实际设计项目为支撑,为公共艺术介入大连乡村建设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思路与方向.

    公共艺术艺术介入艺术乡建

    产权治理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模式探讨——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李志威段文
    163-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权是影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实施成效的重要因素,但关于产权重构模式,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昆明市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在保护更新历程中存在三种不同的产权治理模式,三种模式均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历史贡献,但无法持续推动街区的保护更新实施.该研究从房屋产权复杂、交易成本过高、国家政策变化三个方面剖析了当前文明街保护更新的困境,从推动"政企民"多方参与,明确主体权利义务、调整优化产权权利束三个方面提出了保护更新路径的思考,以期对国内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实施中的产权治理方式提供有益参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产权治理新制度经济学文明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