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机床与液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机床与液压
机床与液压

闵新和

半月刊

1001-3881

jcy@gmeri.com;jybjb@163.net

020-32385312

510700

广州市黄埔区茅岗路828号

机床与液压/Journal Machine Tool & Hydraul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中文核心科技期刊,中国期刊光盘版源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源刊,我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用刊。主要介绍液压、气动和控制技术,及其在工厂生产制造、机电工程设计、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情况;同时也介绍设备使用维修和技术改造、开发方面的最新科研生产成果。此外,本刊还经常报道机电行业技术有关领域的专题综述,技术讲座,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最新信息。内容坚持理论与实际、普及与提高、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的原则,具有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是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企业形象的理想窗口,读者是遍布全国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工厂的技术人员,设备管理、维修人员,企业管理干部,经营促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种基于微动演化机制划分失效形式的微动图

    闫贺年李欣杨建伟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微动损伤机制与演化机制,构造两量纲归一化特征参量Qδ/(μPa)与σB/(μP0),以 2024-T351 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开展正交试验,构建微动失效图。设计一种多参数加载的微动损伤试验系统,利用Abaqus进行有限元分析,探究法向加载时力传导误差与应变片位置对参数采集的影响,对试验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验证。研究以两特征参量为试验参数的试件微动损伤寿命与失效形式。结果表明:以两量纲归一化特征参量Qδ/(μPa)与σB/(μP0)作为x、y轴,在一定范围内,微动失效图能够将微动疲劳与微动损伤划分出明显分界,表征材料的失效形式。通过改变一个或多个影响参数,可将疲劳失效转化为磨损失效,为后续进行延长机械结构微动损伤寿命的研究提供指导。

    微动疲劳微动磨损微动失效图2024铝合金有限元分析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驱动的膀胱配流阀仿真与实验

    谢勇彬李笑蒙于民赵搏强...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膀胱配流阀存在的交替启闭时间长和滞后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形状记忆合金(SMA)弹簧驱动的膀胱配流阀,建立了膀胱配流阀的驱动力模型和有限元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垫片形状对尿道和输尿管的压闭影响并优化设计了阀芯的结构,搭建模拟实验平台,研究膀胱配流阀的驱动特性、尿流率和逆流量特性及启闭特性。结果表明:利用SMA弹簧驱动刚性阀芯膀胱配流阀的方案可行,且数学模型有效实用,尿道与输尿管交替启闭时间短、无滞后,启闭特性良好,在膀胱压为 7 kPa时尿流率大于 10 mL/s,尿流率和逆流量特性符合人体尿动力学规律。

    膀胱配流阀SMA弹簧驱动驱动力模型启闭特性

    角接触球轴承热性能仿真与实验

    高淑芝郭明利张义民
    15-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角接触球轴承 7005C为研究对象,基于其热生成实验,采用热网络方法建立角接触球轴承的热节点。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轴承温度场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较为吻合。利用实验台对轴承进行了实验,证明了热网络方法的有效性。轴承转速对轴承的工作温度有显著影响,这与热网络方法的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热网络方法求解轴承温度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电机和滚动轴承的传热规律奠定了基础。

    角接触球轴承轴承热生成热网络法有限元分析

    变速曲轴水平度的在线测量装置及方法

    罗明镇张乐毅侯秋林李国超...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曲轴水平度的实时检测可保证其加工质量,而曲轴精加工的不同工况需要匹配不同的转速,实际采用人工手持水平仪存在易伤工件表面、无法实现在线测量等问题。针对此,提出多传感器融合非接触在线测量曲轴水平度的方法。利用六面棱体同步标定激光位移传感器;建立六面棱体特征点位移和旋转角度的映射关系,进而实时获得加工过程中相同旋转角下各主轴颈和曲柄销的水平度。与三坐标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该方法测量的水平度误差小于 6%,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测量方法克服了传统检测方法效率低、误差大的缺点,不仅提高了加工过程的连续性和自动化水平,而且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减少了停机时间,在各种尺度的曲轴在线测量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水平度非接触式在线测量曲轴角度和尺寸传递

    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挖掘机动臂控制特性研究

    陈茂泽刘凯磊强红宾康绍鹏...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非线性因素导致的挖掘机动臂自动挖掘时位置控制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添加扩展状态观测器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抑制干扰的方法。建立动臂的电液控制数学模型,搭建仿真模型,采集优秀的控制曲线进行参数辨识,得到具体的传递函数,并以此传递函数作为参考模型。针对不确定的干扰引入扩展状态观测器,并将被控对象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等同于总扰动。使用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最后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普通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使用GAPSO和ESO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精度、抗干扰能力以及稳定性有很大提升。

    模型参考自适应扩展状态观测器参数辨识动臂遗传粒子群优化

    多柔性搬运机械臂机电系统DE-ADRC抑振控制及仿真

    刘嘉庆刘竹丽宋伟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搬运过程中伺服机械臂因传动系统及臂杆柔性引发的机械谐振问题,以大型液晶面板搬运机械臂为对象,建立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降阶处理;结合伺服串级控制思想,提出DE-ADRC控制算法模型,对伺服系统速度环采取基于模型的自抗扰控制策略;采用改进差分进化算法对控制参数进行寻优,在Simulink中搭建速度-电流双闭环伺服控制系统,开展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改进DE算法对ADRC参数进行整定后,臂杆末端最大位置偏差降低了 55。40%,相比PID算法降低了 10。41%,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机械臂振动现象,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柔性机械臂抑振控制自抗扰控制差分进化算法参数整定

    轻量级YOLO-LGM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张新荣方怀松张楚邓祥帅...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现有钢材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参数多、计算量大、精度低和不易部署到资源有限的嵌入式设备中等问题,基于YOLOv8n目标检测算法,提出一种轻量级钢材检测算法YOLO-LGM。通过设计轻量级网络LCNet-C重构YOLOv8n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以降低网络的参数量和计算量;将YOLOv8n网络模型Neck层中的Conv模块替换为GSConv模块,在减轻模型的计算量同时提升模型的精度;最后,将多尺度注意力机制(EMA)融入到C2f模块中,构建C2f-EMA模块,将Neck层中所有C2f模块替换为融合注意力机制后的C2f-EMA模块,进一步提升模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NEU-DET数据集上,YOLO-LGM的模型大小为3。5 MB,参数量为1 642 622,GFLOPs为5。0,均值平均精度为76。4%;与YOLOv8n相比,模型大小减少了 43。5%,参数量减少了 45。4%,GFLOPs减少了 38。3%,均值平均精度提升了 1。6%。改进后的算法在检测钢材缺陷方面的效果有所提升,且模型更加轻量,适合部署在嵌入式设备中。

    缺陷检测轻量级LCNet-CGSConv注意力机制

    超高压柱塞泵柱塞副热压耦合特性

    夏宏新王淑平曾先顺丁华...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柱塞副热压特性对柱塞密封性能的影响,基于热流固耦合分别建立柱塞副热主导模型和热压耦合模型,结合黏温黏压效应分析了不同负载压力下的间隙形变与泄漏量。结果表明:柱塞副最大间隙发生在间隙入口端,仅受压形变影响,与热形变无关,柱塞副最小间隙发生在距间隙出口约 1/10 处,热形变占比约 80%,压形变占比约 20%;热压耦合作用下,随着负载压力的升高,柱塞副最大间隙增大,最小间隙持续减小,从而增加柱塞副卡死风险;对柱塞母线进行间隙补偿修形的方法可以改善柱塞副形变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柱塞副出口端卡死的问题。

    超高压柱塞泵柱塞副热压耦合修形柱塞

    基于PLS概率神经网络的桥门式起重机安全评估方法

    冯青陈刚刘志凯刘晓初...
    5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概率神经网络对桥门式起重机进行安全评估时存在的网络结构复杂、参数繁多、运算费时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偏最小二乘(PLS)的概率神经网络(PNN)的桥门式起重机安全评估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提取主成分,利用部分主成分替代原有的样本输入,降低输入的维数;利用有限的模式组合神经元替换通常的样本神经元,减少网络的节点和连接等参数,以简化网络,加快其收敛速度,并将输出结果进行离散化,提高模型的训练效率和推理速度。仿真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PNN评估法,所提方法大幅缩短了训练与测试时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现了桥门式起重机高效智能安全评估。

    桥门式起重机概率神经网络(PNN)偏最小二乘(PLS)残差矩阵

    某风洞喷管多液压轴联动高精度控制方法研究

    朱文杰顾海涛秦建华杜宁...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某风洞喷管的高水平运动控制,需要对驱动该喷管成型的单个液压轴进行高精度控制、同一支撑点处2 个液压轴的同步控制、上下对称支撑点处油缸的对称运动控制、40 个液压轴的协调联动控制等。基于单液压轴位置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传递函数的理论推导,综合运用速度前馈、积分环节动态切入切出、平均值同步、多轴协调插补等策略,对该多液压轴同步协同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及实现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了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单支撑点处两只油缸同步精度为±0。009 mm,多油缸协同定位精度为±0。015 mm,有效保证了喷管精确运行与定位,为获取高质量的流场实验数据奠定了基础。

    风洞喷管多液压轴高精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