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胡世林;赵国胜

双月刊

1673-6427

jczy@chinajournal.net.cn

0553-4836136

241002

安徽省芜湖市乌霞山西路18号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Jour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Chinese Medicin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以普及为主,提高为辅的中药学术期刊。由安徽省中医管理局主管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皖南职业学院主办。本刊专门刊登用于指导基层中药工作的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具有新颖、实用、通俗的特点。可供各级医院药剂科、中药房、药材公司、医药院校、药检所以及中医药科研部门的工作人员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融合技术的三七产地鉴别

    任玲慧张诗焉郭宜欣唐诗成...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快速鉴别不同产地三七的方法.方法 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对11批不同产地三七样品的气味和滋味特征进行评价.基于单一感官信息和融合感官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不同产地三七的判别模型.结果 基于融合感官信息建立的判别模型对不同产地三七的识别率高于独立的电子鼻和电子舌信息,基于融合感官信息能够实现传统产区和新兴产区三七的快速鉴别.结论 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可用于不同产地三七的鉴别,智能感官数据融合后模型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电子鼻或电子舌,为中药材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三七产地识别电子鼻电子舌数据融合

    基于ITS2序列鉴定决明子饮片

    杜珊管毓萱夏泉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决明子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为决明子基原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TAB法提取决明子样品的DNA,进行PCR扩增、电泳并测序;从GenBank上下载其混伪品的序列.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注释得到ITS2序列.运用MEGA6.0软件分析序列特征,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ITS2数据库预测不同基原决明子及其混伪品的二级结构.结果 ITS2序列中发现多个稳定的SNP位点,可根据单个或多个SNP位点对不同基原的决明子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不同基原的决明子具有不同的ITS2二级结构,并在系统发育树中分别聚为一支,具有良好的单系性,可以较为直观地将不同基原的决明子及其混伪品进行区分.经鉴别市售决明子饮片中5份为小决明,其余为钝叶决明,未发现混伪品.结论 ITS2序列可以有效鉴别不同基原的决明子及其常见的混伪品.

    决明子邻接法聚类分析DNA条形码基原鉴定ITS2

    基于线粒体自噬探讨朝鲜苍术和北苍术的健脾机制

    崔名杨丁奕辉曲扬李星宜...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朝鲜苍术和北苍术对脾虚大鼠胃窦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表达的影响,探讨两者的健脾机制及差异.方法 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北苍术组和朝鲜苍术组,采用饮食不节、疲劳过度与苦寒泻下的方法造成脾虚模型.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三磷酸腺苷(ATP)、H2O2水平;JC-1荧光探针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Western blotting和q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胃窦PINK1-Parkin通路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窦MMP水平明显降低(P<0.01),ATP 水平降低(P>0.05),H2O2 水平明显升高(P<0.01);PINK1、Parkin 和 p62 蛋白和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LC3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LC3 Ⅱ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及LC3 Ⅰ向LC3 Ⅱ的转化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北苍术组和朝鲜苍术组大鼠的以上指标均呈现回调趋势.结论 朝鲜苍术和北苍术均可以通过调节PINK1-Parkin通路改善脾虚大鼠线粒体自噬功能,发挥健脾作用,其中,朝鲜苍术的调节作用优于北苍术.

    线粒体自噬朝鲜苍术北苍术脾虚PINK1/Parkin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探讨苏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刘妍宏胡景璇范增光伍建光...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苏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Herb、Swiss Target Predication、GeneCards及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苏木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及AS的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苏木-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在STRING在线平台制作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David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再通过细胞实验对重要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获得苏木潜在靶点443个,与AS的交集靶点有78个;KEGG分析得到关键通路包括:HIF-1、AGE-RAGE、Notch等信号通路;体外实验表明苏木提取物能够通过下调Notch1/NICD/Hes1信号通路的表达,上调Tregs的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的迁移,促进IL-10、TGF-β1等抑炎因子的表达、降低IL-6、IL-12等促炎因子的表达,从而起到抗AS的作用.结论 苏木可通过调控Notch信号通路发挥抗AS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网络药理学苏木Notch信号通路作用机制

    黄精多糖对X射线辐射损伤小鼠外周血象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

    丛悦李莉关佳莉拱健婷...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精多糖对X射线全身照射小鼠造血系统损伤和肠道菌群的作用.方法 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照射对照组和黄精多糖给药组.分析照射前和照射后14 d内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计数和不同分类白细胞百分比变化;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照后7 d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结果 黄精多糖组外周血白细胞数在照射后第4、7、10天,红细胞数在第1、14天均明显高于照射对照组(P<0.05),黄精多糖增加了照射后小鼠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了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百分比.各组小鼠肠道菌群α多样性无明显改变.β多样性分析显示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预测分析显示,黄精多糖组参与低聚木糖、核黄素、吲哚-3-甲醛等11种物质代谢的微生物丰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和照射对照组.结论 黄精多糖能有效保护辐射引起的造血损伤,改变辐射所致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功能,为开发新型天然产物辐射防护剂提供理论依据.

    黄精多糖X射线造血损伤肠道微生物辐射防护

    加味丹玄口康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研究

    阳艺周蓉邓媛文李婧...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加味丹玄口康对口腔黏膜下纤维化(OSF)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调控作用及其基于微小RNA(miR)-4725-3p(MIR)/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FRP4)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收集OSF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用槟榔碱刺激人永生化表皮细胞HaCaT模拟OSF细胞模型,并用加味丹玄口康治疗.再用MIR模拟物、MIR抑制剂、MIR阴性对照(NC)分别干预槟榔碱组和加味丹玄口康+槟榔碱组的细胞.分别检测MIR、SFRP4以及纤维化和EMT相关蛋白上皮钙粘蛋白、波形蛋白、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以及MIR和SFRP4的互作关系.结果 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相比,OSF组中MIR表达下调,SFRP4表达上调;MIR对SFRP4起负调控作用.细胞实验中,用槟榔碱构建OSF模型成功;加味丹玄口康处理后MIR、细胞角蛋白19、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升高,而SFRP4和波形蛋白表达降低;与加味丹玄口康+MIR NC处理组相比,加味丹玄口康+MIR抑制剂组的指标呈现相反的趋势.结论 加味丹玄口康可通过调控MIR/SFRP4轴抑制OSF中的上皮间质转化.

    加味丹玄口康微小RNA-4725-3p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

    林下西洋参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唐诗成郭宜欣任玲慧田新...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云南禄劝林下栽培西洋参的质量,为林下西洋参种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通过观察西洋参的外观性状和薄层色谱特征,测定水分、醇溶性浸出物、重金属、有机氯类农药、20种单体皂苷、总皂苷和多糖含量,多指标评价林下西洋参质量.结果 林下西洋参外观性状、薄层鉴别、水分、醇溶性浸出物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重金属含量远低于药典标准;22种常见有机氯类农药均未检出.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为2.14%~2.75%,总皂苷含量为4.40%~5.47%,多糖含量为3.43%~5.45%.结论 林下西洋参药材质量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值得进一步推广种植.

    林下西洋参质量评价皂苷

    基于UPLC-QE-Orbitrap-MS技术的复方四物汤化学成分表征与鉴定

    贾鹏晖王瑞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Orbitrap-MS),系统开展中药复方四物汤化学成分的表征与鉴定.方法 采用BEH C18色谱柱(2.1 mm × 100 mm,1.7 µm),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流速为0.5 mL/min,柱温为30 ℃,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用Auto MS/MS进行数据采集.结果 通过二级质谱裂解碎片解析以及文献分析等,从复方四物汤中共鉴定或初步推导了 47种化合物,包括5种有机酸、3种酚类、12种黄酮类、6种苯丙素类、15种萜类、2种倍半萜和4种生物碱.结论 建立的UPLC-QE-Orbitrap-MS能快速、准确、较全面地鉴定复方四物汤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UPLC-QE-Orbitrap-MS化学成分结构鉴定复方四物汤

    基于UPLC-Q-TOF-MS/MS的地丁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辛颖易东阳陆平祝储瑞...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地丁草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为地丁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UPLC-MS/MS采集地丁草的质谱图,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相似度分析、GNPS、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差异代谢物火山图分析等方法分析7批次地丁草化学成分的异同.结果 共鉴定出91个化合物.相似度分析和GNPS分析结果显示7组样品化学成分相似度高,表明地丁草种质资源稳定.HCA、PCA及OPLS-DA分析可将地丁草依据基原不同分为3类.OPLS-DA分析筛选出7批次样品中含量稳定的5个质量标志物:epoxynaphth A、黄豆黄素苷、N-(2-Methylpropyl)octadecanamide、3-Keto-β-ionone、芹菜素-7-O-葡萄糖苷.结论 建立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区分不同基原的地丁草样品,得到的5个质量标志物可为地丁草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地丁草UPLC-Q-TOF-MS/MS化学模式识别质量评价

    甘草质量标志物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罗西亚任维刘耀郭玲...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优化热回流法提取甘草5个质量标志物的提取工艺.方法 以5个质量标志物提取率总和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及提取次数对提取率的影响,选择影响显著的因素进行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在最佳提取工艺基础上结合实际生产优化第2次提取的料液比及时间.结果 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对提取率影响显著,最佳提取工艺为:第1次提取按料液比1∶12(g/mL)加入60%乙醇92 ℃水浴提取3 h;第2次提取不改变乙醇浓度及提取温度,只需1∶6(g/mL)的料液比提取2h即可达到1∶12(g/mL)提取3h的效果.结论 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科学合理,为甘草质量标志物成分的提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薄甘草响应面法质量标志物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