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蔡金亭

双月刊

1002-722X

jfjw@chinajournal.net.cn

0379-69843520

471003

河南省洛阳市036信箱120号学报编辑部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是由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主办的外国语言文学学术性刊物。学报主要面向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者,为中文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的主要特色是:一、综述性研究和专题研究并重,前者反映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前沿动态,后者报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二、兼顾纯理论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不仅有文论型的论文而且有可直接用于指导外语教学实践的文章。容纳各家之言,如有关语言学研究,对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学派兼收并蓄。四、涵盖外语语种多,除英、日、俄的文章以外,还刊登有关德、法、西、朝、越、蒙、泰、缅、印尼、印度、尼泊尔、土耳其、阿拉伯等语言及其相关的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此外,学报每年分4次刊载《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该索引收集了全国所有最新发表的有关英、日、俄三语种的论文的信息,是做相关研究的大学师生和研究人员必备的参考资料,为全国独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语学习者汉英阅读理解任务中工作记忆的语音回路影响研究

    张彦彦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无关言语和发音抑制范式,对中国少数民族三语学习者汉英阅读理解中语音回路的加工存储模式进行了考察.共3组实验:实验一和实验二分别为汉语和英语阅读环境,用于考察二语和三语阅读中关键词替换干扰对语音存储和发音复述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语阅读环境中干扰因素的影响范围高于二语环境;实验三为附带二语背景信息的三语阅读环境,用于考察三语阅读中二语信息的中介通达性,实验发现二语中介语介入信息与三语阅读效率呈正相关,三语阅读中存在二语信息的传递和加工.本研究对三语学习者二语、三语阅读理解过程中语音回路的影响作用以及三语阅读中的二语信息表征进行了验证,对我国少数民族三语学习者的阅读教学具有启发意义.

    三语学习者阅读理解语音回路语音存储发音复述关键词替换交互效应

    多元分析视角下自改翻译语言特征研究——基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考察

    赵秋荣吕瑶琪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基于《鲁滨孙漂流记》徐霞村1937年初译本和1959年修改本,建立自我修改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从15个语言特征入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探究自改语言特征变化及其规律.研究发现:与初译本相比,修改本简化趋势减弱、显化趋势增强、规范化趋势增强.徐霞村自改过程中体现的语言特征可能与"欧化"和"去欧化"相互规约、译者翻译观和赞助人等影响有关.本文提出译者自我修改兼具翻译过程与修改过程的特点,修改共性不完全等同于翻译共性.

    徐霞村鲁滨孙漂流记自我修改多元分析规范化显化简化

    论贝尔曼翻译批评模式的自洽性与建设性

    胡陈尧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批评的重要性在翻译活动不断深化的当下得以突显,翻译批评研究也亟待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法国翻译理论家安托瓦纳·贝尔曼在翻译批评研究领域有杰出建树,其基于现代诠释学理论视域提出的翻译批评模式是翻译批评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进程中的积极尝试.本研究从理论建构和实践介入维度对贝尔曼的翻译批评模式展开剖析,指出其核心特性在于自洽性和建设性,以期为当下翻译批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翻译批评安托瓦纳·贝尔曼自洽性建设性特拉维夫学派

    李清照词首译考辨及其创译在美国的传承——从朱迪特·戈蒂耶到怀特尔、雷克思罗斯

    葛文峰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界普遍认为,西方世界译介李清照词始于1867年戈蒂耶的《白玉诗书》.通过梳理译史、详细考辨之后发现,西译李清照词的源头既非戈蒂耶1867年初版的《白玉诗书》,亦非其1902年增订、易名的《玉书》,而是1901年的戈氏文章"几位中国伟大诗人和女诗人李易安".以创造性翻译策略而闻名于世的戈蒂耶法译李清照词,后经怀特尔转译至美国,并被诗人译者雷克思罗斯继承并发扬光大,在美国诗坛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戈蒂耶到怀特尔,再到雷克思罗斯,西方世界的李清照词创意翻译风尚得以传承、确立.

    李清照词创意翻译白玉诗书朱迪特·戈蒂耶怀特尔雷克思罗斯

    超越暴力:科伦·麦凯恩《无极形》中的共识与共同体

    曾桂娥胡泽洲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伦·麦凯恩的小说《无极形》通过描绘巴勒斯坦、以色列两个失孩家庭的故事,体现了作者对暴力、共识和共同体的思考.小说批判了暴力抵抗,并基于商谈政治的共识,想象了一种在民族-国家框架中以宽容理性为价值导向的非暴力抵抗.但非暴力抵抗的手段与结束占领的目的之间存在二律背反,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超越了民族-国家框架,小说中潜藏的共识与共同体范式值得深究.

    科伦·麦凯恩无极形民族-国家框架共识共同体非暴力

    《利维坦》中的自由女神像与奥斯特的政治观

    高莉敏
    135-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利维坦》中,奥斯特通过分析不同历史背景下自由女神像的象征意义阐述了自己的政治观:从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政治的想象性建构到80年代政治理想的幻灭,再到转向犹太化的美国政治,奥斯特的政治观经历了从美国化到犹太化的过程.他通过提出犹太化美国主义的方法,即将犹太人的政治理念加入美国主义的思想框架内,促进两种政治文化的交流、互动,形成和而不同、并驾齐驱的局面,为当代美国犹太人的身份政治塑造提供了参考,表达出对当代美国社会政治文化新秩序的想象.

    保罗·奥斯特利维坦自由女神像政治观

    《曼德维尔游记》与14-16世纪欧洲东方观念的发生——基于朝圣文化史视角的考察

    潇潇
    142-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朝圣文学是拉丁基督教社会自身历史经验的精神延续,也是中世纪乃至文艺复兴时代欧洲情境的文化折射,为近代早期欧洲东方观念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文本视域.《曼德维尔游记》是中世纪晚期乃至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富传播魅力的东方游记之一,从朝圣旅行动机、神圣地理意识以及文艺复兴阅读史角度剖析这一基督教史观中的东方叙事及其意涵符指,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厘清中世纪欧洲对东方的关注动机及其社会文化心态,进而重新认识与思考近代早期西方文明进程乃至全球史观形成中的东方话语传统.

    曼德维尔曼德维尔游记东方叙事神圣地理阅读史朝圣文学

    失落的共同体:麦克尤恩小说《蟑螂》的"脱欧"影射

    代佳斯
    150-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年9月,英国当代著名作家麦克尤恩发表的作品《蟑螂》是对英国"脱欧"事件的直接回应.借助"蟑螂变形为政客"这一诞妄想象,亲欧派的麦克尤恩认为正是因为民粹政客如蟑螂般狂热昏庸,才导致英国政局走向混乱、走向"脱欧".英国主动脱离欧盟共同体在小说当中被漫画式地讽喻呈现,这不仅是现实意义上政治、地缘共同体的丧失,同时也是形而上的友爱精神共同体的丧失.此外,麦克尤恩还通过对"脱欧"事件的荒诞书写揭示了甚嚣尘上的民粹主义政治精神,也再次引导人们去思考现代社会中深度相通的内在性与亲密性如何成为可能,以及理想共同体又该如何持存.

    伊恩·麦克尤恩蟑螂脱欧共同体

    Abstracts

    158-160,封3页

    本刊稿约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