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汉考古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汉考古
江汉考古

包东波

季刊

1001-0327

jhkg2728@sina.com.cn

027-86793389

430077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天鹅村

江汉考古/Journal Jianghan Archaeolog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立足长江、汉水流域,在长江中游史学研究、楚文化及简牍研究方面独具特色,在海内外拥有了相对固定的作者与读者群。作为一种地方性文物考古杂志,积极报道长江中游及南方地区文物考古新发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依靠专家,提携后学,发表了一批有较高学术品位的研究文章。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河南唐河廉庄旧石器地点试掘简报

    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吉林大学考古学院辽宁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2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河南省唐河县廉庄旧石器地点进行试掘,发掘面积4米×4米.共收获石器30件,象牙1件.石器类型包括石核、完整石片、断片、二类工具和三类工具等.根据地层堆积、石器特征组合,及与周边旧石器地点比较,推测该旧石器地点的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处于旧石器时代早期.

    河南唐河廉庄石英旧石器时代早期

    湖北荆州秦家嘴墓地M1093发掘简报

    荆州博物馆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家嘴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纪南镇庙湖村.2023年5月发掘的M1093为战国中期楚墓,墓主身份为庶人.墓中出土竹简揭取编号3910枚,预计可缀合整简约1200~1500枚,字数约30000字,是目前所知单座墓葬出土楚简数量最多、文字最多者.这批楚简内容丰富,初步整理可知涉及先秦"书"、"语"、诸子、数学、医药、畜牧、文学、日书等诸多类别,对研究先秦时期历史、文化、思想等提供了珍贵的新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荆州秦家嘴墓地楚墓战国中期楚简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M257发掘简报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云梦县博物馆
    2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家湖墓地位于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楚王城城址东南郊,是一处重要的战国秦汉时期中小型墓地.M257为墓地C区等级最高墓葬,下葬年代为秦代,墓主为秦人.M257随葬器物丰富,出土铜、陶、漆木竹和玉等质地器物120余件套.体现了秦楚融合,为探讨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

    郑家湖墓地M257秦代秦楚融合

    湖北荆州荆北新区窑台子墓地考古发掘简报

    荆州博物馆
    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窑台子墓地位于荆州市荆州区郢城镇郢南村,北距秦汉郢城遗址约1千米,西南距荆州古城约1.8千米.2017年荆州博物馆在此发掘墓葬14座,年代自战国延续至明清,其中西汉、东晋、南宋墓出土器物较为丰富,为研究荆州地区各时代文化演变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其中,窑台子M10出土的裂瓣纹铜匜造型罕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荆州窑台子墓地战国至明清时期裂瓣纹铜匜

    略论我国史前时期的俯身葬

    袁晓李小龙
    55-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史前时期的俯身葬在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域等史前墓地中多有发现.根据各墓地俯身葬的数量比重和丧葬特点可将史前俯身葬分为四类,并代表了不同的丧葬观念.通过对各类型俯身葬的时空分布和所属考古学文化面貌的分析,华南和长江中游地区的俯身葬可能关系密切,黄河中下游地区俯身葬或与长江中游地区有关,而长江下游和黄河上游地区的俯身葬相对独立.

    俯身葬史前时期华南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域丧葬观念时空关系

    商代亚弜族及亚弜铜器群研究

    王祁岳洪彬
    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殷墟妇好墓和一些贵族墓葬中出土过一类带有"亚弜"铭文青铜器,"亚弜"又可简称"弜",是弜族的族徽铭文.亚弜青铜器主要见于殷墟早期,殷墟晚期数量较少,这与甲骨文材料中的弜族活动时间相符,说明弜族活跃于商王武丁时期.弜族是商王祖乙的后代,是王室的分支,与商王武丁、王后妇好都保持着密切的关联,因而为武丁所依赖,并被封为诸侯.随着武丁早中期的弜族首领的去世,弜族与王室关系逐渐疏远,不复盛况.对弜族及亚弜铜器群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商代中央政府与地方封国关系.

    亚弜妇好武丁族徽殷墟

    试论西周带墓道大墓墓道的区域特征

    李准烨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周时期带墓道大墓根据墓道后端是否有较宽大的平台可分为"一段式墓道""二段式墓道"两种类型,各类型下又有"深墓室式""通二层台式""通墓底式"等亚型.西周带墓道大墓可分为三个区,即以陕西、山西、宁夏和北京为代表的Ⅰ区,以河南、山东为代表的Ⅱ区和以湖北为代表的Ⅲ区.各区带墓道大墓的特点如下:1.Ⅱ区基本沿用了晚商时期的墓道底形制,少见墓道内摆放马车现象.2.Ⅰ区二段式墓道较为流行,这一形制与墓道内摆放马车有关,并随着摆放马车习俗的消退,二段式墓道逐渐由一段式通二层台式墓道所取代,部分非姬姓周人还使用了一段式深墓室式墓道.3.Ⅲ区流行一段式深墓室式墓道,墓道内不见马车随葬.

    西周带墓道大墓墓道区域特征

    两周之际带梗附耳铜器研究

    张亚莉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周之际普遍出现的带梗附耳铜器,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和阶段性.带梗附耳铜器普遍采用浑铸模式,亦是商周青铜器铸造技术发展到高水平的反映.各区域带梗附耳铜器比例高低不同,折射出各区域青铜器铸造上的自由度有所伸展,有各自所偏爱的器形和铸造方式.

    两周之际带梗附耳铜器历时性演变技术背景社会背景

    安徽舒城九里墩墓出土钟离公鼓座新研

    王鑫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所出钟离公鼓座,从器型、纹饰、墓葬下葬时间及器主的生活时代分析,制作年代当在公元前490年左右.因九里墩墓所出蔡侯戈可与鼓座铭文对应,墓葬年代与钟离公(魚又)生活的时代相近,墓葬等级与钟离国君的等级匹配,墓葬墓向、随葬品摆放位置与双墩M1、卞庄M1一致,所出铜器与双墩M1、卞庄M1联系密切,所以其最可能为钟离国的国君墓,墓主即钟离公奴.鼓座铭文多可与传世文献的记载对应,并可为昭王复国后楚国的对吴战略提供补证.

    钟离公奴(魚又)鼓座舒城九里墩春秋墓春秋钟离楚国

    云梦睡虎地秦墓地独特的半圆木椁盖板

    陈洪
    101-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梦睡虎地秦墓地的半圆木椁盖板不见于楚墓及后来的旧楚文化区,收集相关墓葬资料并追溯其渊源发现,甘肃灵台洞山、庆阳石家墓地一些东周墓葬中的圆木椁盖,与睡虎地墓地的半圆木椁盖板原理相似,或可视为后者来源.其使用者仅限于一些政府官员及富人,且涵盖当地各种籍贯来源的人群.睡虎地墓地中半圆木椁盖板与殉牲这两种现象在时间、空间上有着共存关系.将殉牲、半圆木椁盖板这些习俗带到楚地的应是来自关陇地区的秦移民.

    云梦睡虎地秦墓地半圆木椁盖板关陇地区移民殉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