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动物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动物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经济动物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刘忠军

季刊

1007-7448

jjdwxb@163.com

0431-84533130

130118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经济动物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Economic Anim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经济动物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毛皮动物、药用动物、野生动物和具有特殊经济价值动物的生理解剖、遗传育种、生理生化、良种繁育、饲养管理、疾病防治、饲料与营养、产品与副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重大开发研究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办刊宗旨是反映经济动物学科最新科研成果与发展方向,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注重理论指导实践,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我国经济动物养殖业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经济动物及其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疆马鹿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钱文熙赵岳韩春梅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马鹿资源丰富,是我国马鹿养殖的重要基地,近十几年来,受外部环境和国际贸易等因素的影响,养殖数量持续下降,新疆马鹿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为助力振兴新疆马鹿产业,在查阅马鹿研究工作者多年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新疆马鹿资源概况、研究进展以及马鹿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入目")后发展机遇和振兴新疆马鹿产业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论述,以期为鹿类养殖、研究和管理工作者了解新疆马鹿产业提供借鉴和帮助.

    新疆马鹿营养调控繁殖产业发展

    1株鹿源布鲁氏菌分离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

    李连民石俊峰李婷刘菲...
    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梅花鹿是我国重要的名贵药用动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用途广泛,在大健康产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布鲁氏菌病制约了梅花鹿产业的发展.试验从梅花鹿流产胎中分离到1株布鲁氏菌(Brucella),采用常规及分子分型方法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羊种1型;用MLVA-16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地中海型亲缘关系更近,但有4~5个位点不同于其他菌株,表明此鹿源布鲁氏菌分离株可能存在基因变异.试验为鹿布鲁氏菌病的主要流行菌株提供了参考,同时为揭示布鲁氏菌的跨种传播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梅花鹿鹿源布鲁氏菌分离鉴定遗传进化分析

    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建立

    杨鑫王建俊徐浩李俊贤...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量、感染时间与被感染的RAW264.7细胞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性,为建立RAW264.7细胞体外炎症模型提供参考.根据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滴度(TCID50),以100TCID50的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2 h,弃病毒液,加入含5%FBS的DMEM培养液继续培养,分别于12,24,48 h收集上清液或细胞,CCK8测定细胞活力;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ELISA检测小鼠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qRT-PCR检测IL-1β、IL-2、IL-4、IL-6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H6N6感染各时间段细胞活力显著下降(P<0.01);细胞中线粒体肿胀,自噬体增多;IL-1β、IL-2、IL-6和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β、IL-2、IL-4、IL-6和TNF-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感染24h最高.成功构建了 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体外感染RAW264.7细胞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H6N6亚型禽流感病毒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

    馆养帽带企鹅肠道菌群性别差异

    李艳秋孔重人高祥刚张胜久...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企鹅肠道菌群与其生理功能的关系,在3个月未投喂药物的情况下,随机采集8只雌性和8只雄性健康成年帽带企鹅的粪便,提取细菌基因组DNA,PCR扩增后进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然后进行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_J指数分析,以及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和功能结构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6个样品共获得1 669 752条有效序列,这些序列共形成了 3 650个AS Vs;在雌、雄帽带企鹅肠道菌群中,4种Alpha多样性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Gamma-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梭菌纲(Clostridia)和梭杆菌纲(Fusobacteria)是帽带企鹅粪便中的主要微生物,梭菌纲在雄性肠道菌群中的丰度显著高于雌性(P<0.05),拟杆菌纲(Bacteroidia)和Alpha-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在雌性肠道菌群中的丰度显著高于雄性(P<0.05);帽带企鹅肠道菌群中丰度较高的细菌属包括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巴斯德氏属(Pasterurella)、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梭杆菌属、类梭菌属(Paeniclostridium)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巴斯德氏属和梭菌属在雄性帽带企鹅肠道中显著富集(P<0.05),不动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ierium)在雌性肠道中的丰度显著高于雄性(P<0.05).雌性肠道菌群的酮体合成与降解(ko00072)、香叶醇降解(ko00281)、丁酸盐代谢(ko00650)和三羧酸循环(ko00020)的丰度显著高于雄性(P<0.05),雄性肠道菌群的戊糖磷酸途径(ko00030)、糖酵解(ko00010)和硫胺素代谢(ko00730)的丰度显著高于雌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帽带企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没有明显差异,但其组成和功能结构均有显著差异.

    帽带企鹅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性别生态位隔离

    生长期东北梅花鹿鹿茸总磷脂、硒、磷、还原糖及总糖变化

    汪树理王艳梅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生长期东北梅花鹿鹿茸总磷脂、硒、磷、还原糖及总糖变化规律,选择同一个生茸期内东北梅花鹿18头,以鹿茸脱盘时间为基础,分(30±3),(40±3),(50±3),(60±3),(70±3),(75±3)d6个时间进行采样,测定鹿茸总磷脂、硒、磷、还原糖及总糖的含量.结果表明:生长期东北梅花鹿鹿茸硒和还原糖的含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磷和总糖的含量随着时间增长逐渐升高,总磷脂的含量随着时间的增长含量无显著变化.说明鹿茸在一个生茸期内的硒、磷、还原糖及总糖含量存在差异,以期为梅花鹿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东北梅花鹿鹿茸总磷脂还原糖总糖

    鸭绿江细鳞鲑的DNA条形码及鉴定分析

    黄权蒋焯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鸭绿江分布的细鳞鲑样品进行种类鉴定.通过对鸭绿江细鳞鲑的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 Ⅰ亚基(COⅠ)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应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鸭绿江细鳞鲑的种类.结果表明:细鳞鲑线粒体CO Ⅰ基因序列长为699bp,其中G含量较低,A+T含量(52.79%)高于C+G含量(47.21%).细鳞鲑种内差异不明显,样品鱼种内遗传距离均<0.02.对样品鱼进行DNA基因序列分析,GenBank和Bold Systems搜索结果相似性均>99.0%.因此,鸭绿江所采样品鱼鉴定为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细鳞鲑COⅠ基因DNA条形码鸭绿江

    张广才岭地区獾的秋季食性

    于威陈耕刘振生滕丽微...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张广才岭地区獾(Meles meles)的秋季食物组成,试验采用粪便分析法对獾秋季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獾秋季食物组成共10种.结合出现频率法和生物量比率法发现,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出现频率为75.51%,生物量比率为76.85%;蚯蚓(Pheretima)出现频率为97.96%,生物量比率为10.01%;玉米(Zea mays)出现频率为32.65%,生物量比率为7.22%;昆虫出现频率为89.80%,生物量比率为1.51%.由此可知,张广才岭獾秋季主要食物为以上4种.植物性食物中,狗枣猕猴桃和玉米在秋季大量成熟,产量大,这可能是以上2种食物占比较大的原因.动物性食物中,从出现频率和生物量比率的角度分析,蚯蚓均占据着主导地位,说明在秋季蚯蚓相对于其他动物性食物更易获取.獾秋季Shannon-Wiener指数(H')为0.887,均匀性指数(E)为0.385,标准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Bsta)为0.072.表明獾为机会主义广食者,且食物组成随着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秋季食性狗枣猕猴桃机会主义广食者张广才岭

    滑鼠蛇雌性生殖器官组织形态结构

    刘洋铨司雨楚萌陈俊良...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雌性滑鼠蛇生殖器官的组织构造及其特点、了解基本生理功能,选择成年健康雌性滑鼠蛇进行常规解剖,采用石蜡制片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技术,对滑鼠蛇雌性生殖器官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表明:滑鼠蛇雌性生殖器官主要由卵巢、输卵管构成;卵巢位于肾脏前方,左侧卵巢和右侧卵巢呈不对称分布,右侧卵巢在前、左侧卵巢在后,右侧卵巢比左侧卵巢长;卵巢里有肉眼可见的大小不等的卵球;卵巢前方正对输卵管前度开口,输卵管末端开口于尿殖肛腔的前部背壁;输卵管管壁与管径由前至后逐渐增厚、加大;滑鼠蛇卵巢与输卵管距离较短,黏膜层内分泌腺较多.综上,滑鼠蛇雌性生殖器官组织形态结构有明显的爬行类动物特征.

    滑鼠蛇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H.E.染色

    5-羟基色氨酸生产、测定和代谢途径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成龙党正中刘春亮王涛...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5-羟基色氨酸(5-HTP)是从加纳籽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氨基酸.在动物机体内,5-HTP作为重要中间体参与色氨酸代谢并调节机体分泌合成5-羟色胺(5-HT)和褪黑素(MT),从而发挥抗抑郁、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目前关于5-HT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鼠和小鼠上,在反刍动物应用方面的评估较少.分别对5-HTP的生产、测定、代谢途径及应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5-HTP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5-羟基色氨酸5-羟色胺褪黑素代谢途径

    雄麝饲料营养研究进展

    吴佳勇竭航封孝兰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麝是我国重要的野生保护动物,雄麝所产麝香是珍贵的中药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人工养麝是保护麝种群,合理开发、利用麝资源的有效途径.然而,人工养麝的种群规模一直难以扩大,麝香产量供不应求,对于麝的饲料资源开发、营养需要研究是影响人工养麝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述了雄麝饲料、营养需要、消化道微生物等方面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雄麝饲料开发及营养需要的研究提供参考.

    雄麝麝香食性饲料营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