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林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林研究
经济林研究

谭晓风

季刊

1003-8981

jjlyj-csfu@163.com

0731-85658526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经济林研究/Journal Nonwood Forest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唯一的经济林综合性科技期刊。编辑委员会由国内从事经济林生产、科研和教学的专家教授组成,在经济林学科领域肯有权威性。主要刊登国内外经济林科技论文和科技信息与发展动态,经济林生产形势和经营策略,并加强了实用技术和产业建设方面的报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榧树属植物资源研究进展

    马长乐杨建欣桂晴龚买玉...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榧树属为红豆杉科古老珍稀的孑遗植物。全面认识该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对于研究植物区系、分类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榧树属种质资源与地理分布、起源与系统演化、分类、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栽培与繁殖、植物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结果表明:1)目前对榧树属植物的分类尚未达成共识,地理分布、生境特征、资源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较为零散;2)属内大多数物种的起源和系统演化、生物地理格局及进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已初具成效,但诸多科学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3)群落结构特征、遗传多样性、繁殖栽培等方面的研究只见零星报道;4)关于生化成分的研究仅见于属内少数物种。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榧树属植物资源,根据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和建议。未来应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全面探究榧树属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系统发育和遗传进化机制等,进一步明确地理分布格局、濒危机理和系统演化路径,理清物种间的遗传距离及亲缘关系,重点关注引种栽培与种质创新,充分发掘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为合理开发利用榧树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榧树属植物资源分类演化研究进展

    油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刘进平胡海燕吴文嫱黄小龙...
    1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茶组织培养不仅是其种苗快速繁殖的关键技术,还是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手段。文中综述了基于不同外植体类型的油茶组织培养研究,包括芽和茎段培养,胚、子叶、叶片培养,以及花药培养,特别是对表面消毒、褐化、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给予了重点关注。油茶芽、茎尖和带芽茎段的培养主要用于微型繁殖,但由于外植体表面消毒难度大、易褐化,尤其是生根困难的问题,导致组织培养技术在油茶工厂化快速繁殖中的应用尚未普及。利用油茶胚、子叶、叶片等外植体进行培养,对于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尤为有利,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由于这些外植体的培养和植株再生过程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建立稳定的油茶转化体系。花药培养作为获取单倍体植株的有效途径,目前仍面临植株再生难的挑战。综上所述,油茶作为一种组织培养难度较大的植物,对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的综述将为油茶生物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油茶组织培养表面消毒褐化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

    油茶种子法尼基焦磷酸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模式分析

    代忠迪李思颖丁健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析油茶CoFPPS基因的生物学特征和功能,及其在油茶种子角鲨烯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角鲨烯油茶品系'WBL'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qRT-PCR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等分析方法,挖掘油茶CoFPPS基因,通过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表达量分析和角鲨烯含量测定,解析CoFPPS基因的理化性质及其表达对种子角鲨烯含量的影响。[结果]油茶CoFPPS基因与NCBI数据库中茶FPPS1 基因(XM_028249399。1)同源相似性达 99。13%,CoFPPS开放阅读框为 1 029 bp,编码 342 个氨基酸,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 39 332。14 Da,为酸性稳定蛋白质,肽链中无明显跨膜区;定位于细胞质,无信号肽;蛋白质高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222 个,占 64。91%),其三级结构的序列相似值为 82。94%,QMEANDisCo Global值为0。81±0。05。油茶CoFPPS蛋白与中华猕猴桃、喜马拉雅凤仙花、香叶天竺葵、胡桃、花生和大豆的同源蛋白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且均属于Isoprenoid-Biosyn-C1超家族;油茶CoFPPS蛋白与狭叶油茶、朱红大杜鹃、羊踯躅、杜鹃、越橘、三七和竹节参的FPPS蛋白处于同一分支。qRT-PCR分析结果表明,高角鲨烯油茶品系发育期间种仁CoFPPS基因表达量呈现上升趋势,且与角鲨烯含量变化规律相似。[结论]油茶CoFPPS为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酶,与其他物种的FPPS蛋白可能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而且CoFPPS基因表达与油茶种子角鲨烯合成密切相关。

    法尼基焦磷酸酶角鲨烯油茶基因克隆基因表达分析

    基于ISSR标记的广西桄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杨海霞兰秀李恒锐梁振华...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桄榔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试剂盒方法,选择健康、新鲜、表现良好的嫩叶,提取广西 18 个桄榔居群的 201 份样品基因组DNA,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利用 10 条清晰明亮、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对桄榔样品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使用POPGENE32 软件计算引物的多态性指标,用NTSYS软件中的UPGMA法构建居群间的聚类图,分析评价广西桄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果]10条引物共扩增出150个位点,所有位点均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100%,等位基因数量平均值为1。552 2,有效等位基因数量平均值为1。278 6,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257 8,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 0。168 1。弄岗居群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 0。214 4),南宁市人民公园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最低(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 0。104 7)。201 份供试样本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 0。833 8~0。983 2,平均值为 0。916 2。其中,崇左市天等县居群与南宁市人民公园居群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最低,遗传差异性最大,亲缘关系最远;龙州县水口镇居群与龙州县武德乡居群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最大,遗传差异性最小,亲缘关系最近。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性系数为 0。928 时,可将 18 个居群分成 5 个类群。[结论]广西桄榔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ISSR分子标记在桄榔种质间有丰富的多态性,能较好地揭示桄榔居群间的亲缘关系,适用于桄榔遗传多样性研究。

    桄榔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

    雾灵山野生软枣猕猴桃表型遗传多样性

    陈彩霞李婷孙建国王瑞辉...
    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雾灵山野生软枣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为华北地区的优良品种选育和性状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 40 份雾灵山野生软枣猕猴桃为试验材料,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 10 个质量性状和 10 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10 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0。886 5~1。466 2;其中,叶片表型性状中叶片基部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果实表型性状中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范围在12。34%~37。36%,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在1。235 6~1。497 2;其中,单果质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37。36%),叶柄长的多样性指数最高(1。497 2)。叶片数量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果实数量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叶柄长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前 3 个主成分因子能够反映 40 份样本 78。268%的多样性信息。第一主成分主要反应果实外观性状,包括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第二主成分主要反应叶片性状,包括叶长、叶宽;第三主成分主要反应果实口感,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聚类分析可将40 份资源根据叶片性状分为 7 类,根据果实性状分为7类,每类叶片和果实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雾灵山地区野生软枣猕猴桃的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变异程度高,选育潜力大。通过遗传变异特征分布频率概括出该地区野生软枣猕猴桃的表型特征,为研究燕山地区软枣猕猴桃的进化提供依据。确定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叶长、叶宽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华北地区野生软枣猕猴桃表型遗传多样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叶片和果实聚类分析结果为华北地区的选育提供基础。

    野生软枣猕猴桃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表型特征

    山桐子芽叶果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其大小年的关系

    耿晓东张召增朱秀征蔡齐飞...
    6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 3 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分别在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采摘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上着生的叶片、芽和果实,分别以蒽酮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果实发育先降后升,芽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升高趋势。随果实发育,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的芽、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升高;有果嫩枝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后升,无果嫩枝叶片变化趋势不一致。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芽和叶片中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均大于无果嫩枝的芽和叶片;在不同果实发育期,有果嫩枝的芽、果可溶性糖含量与叶可溶性糖含量的比值随果实的发育均先升后降,芽、果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随着果实发育变化不明显,未达显著水平;果实膨大期,3种大小年类型按照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NAB(16。64)、IAB(9。93)、CAB(5。95),说明果实膨大期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越大,则越利于花芽分化期芽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结论]山桐子大小年的发生是果实发育与花芽分化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竞争所致,果实膨大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越高,越能保证花芽分化期的营养供应,促进花芽分化,防止小年的发生。

    山桐子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枝条类型大小年结实类型

    贵州豹皮樟叶表型与解剖结构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廖梦芸袁刚毅谢娜高超...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植物表型性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揭示物种对特定生境的生存偏好及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贵州省 5 个天然豹皮樟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代表性植株叶片测定其表观参数,制作切片观察和测定解剖结构参数,并收集分布区环境因子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法阐明叶片性状变异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开阳和习水种群叶片较宽大,各种群间变异度(48。48%)大于种群内(27。19%)。豹皮樟叶片为典型异面叶,其中开阳种群叶片解剖结构最发达,各种群叶片解剖结构参数存在显著变异性(69。55%)。豹皮樟叶片表型和解剖结构参数与多个环境因子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二者受环境因子影响力的解释度分别为 82。70%和 81。56%,其中气温和降水量是主要的影响因子。[结论]豹皮樟资源保护和人工选育时宜选择开阳种源,于降水充沛且气温较高的区域开展人工栽培。

    豹皮樟叶片表观参数解剖结构参数环境因子

    种子大小对油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许彦明张震陈永忠王瑞...
    81-8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油茶苗高效繁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湘林1号''湘林27号''湘林210'油茶大粒、中粒和小粒种子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恒温恒湿培养箱内进行萌发试验,对不同大小油茶种子形状特征、萌发率、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与分配进行研究。[结果]3个油茶品种种子单粒质量均以大粒种子最高,分别为4。05、3。39、3。43 g,不同大小等级种子单粒质量差异显著(P<0。05)。3个油茶品种大粒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较高,首粒种子萌发用时和平均萌发用时相对较小,但不同大小种子的萌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单粒质量与发芽率呈现正相关(P>0。05)。3个油茶品种大粒种子萌发幼苗的株高、地径、叶片数量、叶面积、二级根数量不同程度大于中小粒种子,种子大小对幼苗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种子单粒质量与苗高、地径、叶面积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31、0。845、0。878。3个油茶品种大粒种子萌发幼苗的茎、叶、根干质量和幼苗干质量大于中小粒种子,种子大小对幼苗生物量分配有显著影响(P<0。05),种子单粒质量与茎干质量、叶干质量、根干质量、幼苗干质量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89、0。895、0。744、0。857。[结论]种子大小对油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幼苗生物量分配有明显的影响,在选择油茶种子繁育砧木或播种育苗时应尽可能选择大粒种子。

    油茶种子大小种子萌发幼苗特征

    花粉直感对李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鲁晓峰孙海龙刘硕张玉萍...
    87-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配置不同授粉组合,探究花粉直感效应对李果实香气物质成分种类及含量的影响,为选育优异香气的李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设置7个授粉组合,'红寿''秋姬''大红袍'3个自交组合和'红寿'×'秋姬'、'红寿'×'大红袍'、'大红袍'×'秋姬'、大红袍'×'红寿'4 个杂交组合。采用HS-SPME-GC-MS技术对李果实香气成分种类及含量进行测定,通过聚类分析对不同授粉组合进行分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OAV筛选出各组合中的关键香气成分和特异香气成分。[结果]在 7 个授粉组合中共鉴定香气物质 46 种,包含 16 种酯类、11 种醛类、12 种醇类、4 种酮类和 3 种其他化合物。花粉直感效应明显。聚类分析后将7个授粉组合分为4大类,其中'红寿'、'红寿'×'秋姬'、'红寿'×'大红袍'为第1大类,该类果实均为以'红寿'为母本;'大红袍'、'大红袍'×'秋姬'为第 2 大类;'大红袍'×'红寿'为第3大类;以'大红袍'为母本的李果实香气含量具有多样性;'秋姬'为第4大类。7 个授粉组合中鉴定出关键香气成分 19 种,特异香气成分 8 种;其中反式-2-己烯醛、壬醛、2-己烯醛、里那醇 4 种物质是 7 个组合中共有的特异香气物质,具有清新水果、玫瑰、柑橘、木香果香等特点,且OAV值较高,对李果实香气特征起主要贡献作用。[结论]花粉直感显著影响李果实香气中醛类、酯类、酮类和醇类物质的种类及含量,增加果实香气。

    花粉直感HS-SPME-GC-MS香气成分主成分分析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青钱柳光合积累及黄酮合成的影响

    赵睿智徐道炜何中声刘金福...
    99-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青钱柳矮化经济林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青钱柳实生苗为研究对象,选用矮壮素(500、1 000、1 500、2 000 mg/L)、三碘苯甲酸(50、100、150、200 mg/L)、芸苔素内酯(0。05、0。10、0。15、0。20 mg/L)3 种生长调节剂,分别设置4 种质量浓度水平,喷施植株叶面,以清水CK处理为对照,探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青钱柳幼苗光合积累和黄酮合成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适合青钱柳幼苗栽培的最优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组合。[结果]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够提高青钱柳幼苗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500 mg/L矮壮素溶液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比CK处理提高了 35。5%。但施用矮壮素会抑制青钱柳幼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三碘苯甲酸溶液的处理效果则相反,叶片可溶性糖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在 50 mg/L三碘苯甲酸溶液处理下达最大,比CK处理分别提高了 71。6%和29。1%;叶片可溶性淀粉含量在 150 mg/L三碘苯甲酸溶液处理下达最大,比CK处理提高了 21。7%。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影响青钱柳幼苗光合与非光合组织生物量的比值,中间浓度的生长调节剂溶液更有利于光合与非光合组织生物量比值的提高。黄酮合成方面,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钱柳黄酮合成的2种关键酶的活性,即苯丙氨酸解氨酶和查尔酮合成酶,进而显著提高了青钱柳幼苗叶片的总黄酮含量,100 mg/L三碘苯甲酸处理下叶片总黄酮含量最高,比CK处理提高了 34。9%;苯丙氨酸解氨酶和查尔酮合成酶的活性分别在1 500 mg/L矮壮素溶液处理和0。20 mg/L芸苔素内酯溶液处理下达到最大。[结论]矮壮素、三碘苯甲酸和芸苔素内酯对青钱柳幼苗的光合积累及黄酮合成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且大多为促进作用,其中150 mg/L三碘苯甲酸溶液的促进效果最好,其次为 500 mg/L矮壮素溶液和 0。05 mg/L芸苔素内酯溶液。综合来看,不同质量浓度的三碘苯甲酸处理均对青钱柳光合积累和黄酮合成产生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更适合应用于青钱柳的矮化栽培。

    青钱柳植物生长调节剂叶绿素含量光合积累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