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林凌

双月刊

1006-012X

028-87016562

610072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宫省社科院内

经济体制改革/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经济理论刊物。探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辟有现代企业制度研究、产权改革探讨、宏观经济管理与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农村经济改革、股票与证券、金融体制改革、经济学家改革思想介绍等。适合经济研究人员和经济工作者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蒋永穆乔张媛
    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需建立相应指标体系指导其加快发展、统筹推进。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概念阐释,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实际情况,从理论基础、根本目标、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四个方面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逻辑,并以此为基础初步构建反映新发展理念多维要求、体现新质生产力关键特征、符合新质生产力先进本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新质生产力研究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进行有益尝试,力求为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测度标准和行动参考。

    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理论逻辑行动参考

    数字化时代国家审计治理能力提升:理论框架、逻辑构建和实现路径

    崔春杨周南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商业模式、政府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是新发展阶段对国家审计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基于"十四五"对国家审计治理的新要求和现有理论成果,结合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探索性地提出数字化环境下国家审计治理能力提升的理论框架,并从数字化环境下多层级耦合的目标体系、开放的审计对象和内容、多主体共治的审计组织、业审一体化的智能审计模型、数智化审计方法下的研究型审计、共享机制下云审计数据支撑平台、平台化的审计工作场景七个维度阐述了其实现路径。由此,数字化时代应以数字化思维创新审计理念,以数字技术优化审计流程,以数字化审计平台创新审计组织模式。

    数字化时代国家审计治理能力理论框架数智化审计

    社会保障支出与共同富裕——兼论地方财政收入的门槛效应

    何敏朱铭来
    26-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1998~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长差分模型,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渠道。研究表明:社会保障支出显著促进共同富裕,不仅如此,社会保障支出还是实现共同富裕效应的长效机制。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省内社会保障横向转移支付是社会保障支出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门槛检验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支出对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随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倒U型"特征。据此,应持续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支出结构,强化省内横向转移支付机制,着力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探索建立省际间社会保障横向转移支付机制。

    社会保障支出共同富裕横向转移支付

    RCEP对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动态GTAP模型

    黄孝岩李国祥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动态GTAP模型评估RCEP实施后第5年、第10年和第20年的经济效应,并使用AnalyseGE程序分解我国居民食物消费进口的变动效应,以探究RCEP对居民膳食消费升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RCEP通过降低农产品贸易成本所引致的进口扩张能有效缓解我国重要农产品市场供给压力,居民对肉奶瓜果等食物的进口需求远高于口粮类产品,促进了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升级;RCEP影响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主要路径是替代效应,而收入效应的作用相对较小;RCEP伙伴农产品的大量涌入,会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一定冲击。鉴于此,应深化多方位合作,强化供应链保障能力,增强RCEP农产品供给稳定性,充分发挥其对促进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替代效应;多措并举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补齐居民消费能力以推动膳食结构转型;重视RCEP伙伴农产品对国内肉类、奶类及糖类等弱竞争力产业的冲击,从顶层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RCEP食物消费动态GTAP模型

    战略性新兴产业赋能长江经济带绿色转型:理论分析与机制检验

    叶堂林郭佳钦阳杨
    4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21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全面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够显著减轻环境污染,有利于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发展,且在上游、中游、下游地区以及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存在异质性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提高经济集聚、人才集聚、技术集聚促进区域绿色转型发展,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基于自身规模大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其对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会进一步减弱。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人才集聚及技术集聚的绿色溢出效应更明显,且经济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产生的"拥挤效应"和"搭便车"等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现象。鉴于此,应注重人才集聚的创新溢出效应,加快实现技术集聚,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的准入门槛,并适度扩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模。

    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发展要素集聚长江经济带

    数字经济、省际壁垒与地区发展差距——基于数据要素和数字载体的分析视角

    刘江浩刘寒波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2014~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数据要素和数字载体、省际壁垒与地区发展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和数字载体均与地区发展差距呈现非线性关系,但是前者与地区发展差距呈现"U"型形态关系,后者则为倒"U"型形态关系。省际壁垒在数字经济对地区发展差距的影响中发挥着调节作用,省际劳动力流通壁垒会强化数据要素和数字载体对地区发展差距的作用力,表现为正向调节效应;而省际商品贸易壁垒则仅表现出对数据要素作用力的弱化,显示为负向调节效应。鉴于此,应加快推进后发地区数字载体建设及产业数字化转型,破除商品贸易壁垒,引导人才合理流动。

    数据要素数字载体省际壁垒地区发展差距

    数字经济对农村韧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

    蔡雪玲庞智强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村韧性的作用机制与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农村韧性,这一效果主要是通过促进市场化程度所实现;空间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农村韧性的提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能显著增强中东部地区和粮食主销区的农村韧性,且相比农村适应能力,数字经济对农村应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和变革能力的提升更强劲。据此,应加快数字经济与农村建设的融合,加强区域间的互动与合作,制定差异化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数字经济农村韧性市场化程度空间溢出效应

    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证据

    赵彬策李晓春王电双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5年、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的微观调查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户土地转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显著促进农地转出,且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地流转的正向作用在户主接受义务教育、农地规模适中、地理位置位于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家庭中表现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既可通过提高非农就业缓解"既失地,也失业"的隐患来影响农地转出,又可通过推动农户积极参与农地确权降低农地流转市场的交易成本来影响农地转出。因此,应大力投资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尤其注重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和对农业农村的渗透赋能以及对农民的数字培训,促使数字经济为下一阶段农地流转提供助力。

    农地流转数字经济非农就业农地确权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

    金融科技、高管环保背景与企业绿色创新

    刘喜和胡志飞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环保背景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可以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高管环保背景可强化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激励效果。作用渠道分析显示,金融科技可以通过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和企业环保信息披露意愿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高管环保背景则会进一步强化该渠道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具有环保背景的女性高管和年长高管的领导下,金融科技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激励效果更加显著;高管环保背景还可以强化金融科技在促进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绿色发明创新和绿色创新质量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并积极地利用金融科技促进企业绿色创新。

    高管环保背景金融科技绿色创新质量企业绿色创新

    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影响国有企业ESG表现?

    陈艳刘晓慧
    8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运用PSM-DID方法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如何影响国有企业ESG表现。研究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改善国有企业ESG表现;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能够通过降低政府干预程度、缓解代理问题两条路径提高国有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媒体关注度较高以及制度环境较好的国有企业,其ESG表现促进作用更强;区分ESG分项的检验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环境表现(E)、社会责任表现(S)以及公司治理表现(G)均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经济后果检验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促成的国有企业ESG表现改善,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当期及下一期的企业价值。鉴于此,应持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发挥混合所有制改革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非国有股东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