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经济问题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经济问题探索
经济问题探索

王喜良

月刊

1006-2912

0871-3113304 3113344

650041

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106号

经济问题探索/Journal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实际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转型对创新链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创新行业产品议价能力视角

    张本秀吴福象刘星洋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关键落脚点,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数字化转型为创新链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基于2007-2021年的CEPII-BACI六位码产品数据和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核算中国创新行业的出口产品议价能力指数,从技术产业化角度衡量创新链升级情况,并检验数字化转型对创新链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动创新链升级,创新主体间的创新合作效应和信息溢出效应是数字化转型促进创新链升级的主要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创新链升级的赋能作用在创新合作程度较高的行业更为显著,但不会受到行业研发人员密度、行业风险及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从理论层面证明数字化转型对创新链升级的促进作用,为推动数字化转型赋能科技创新、稳固产业创新发展的发力点提供经验支撑与政策依据。

    数字化转型创新链升级创新合作效应信息溢出效应议价能力指数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新型城镇化:机制与检验

    李琳郭东乔璐
    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数字经济影响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6-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跃升,并且两者走势趋同。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新型城镇化的人口、生态和社会维度,但不利于空间城镇化的发展,并且对经济城镇化的影响效应不显著。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期和区域异质性,即从"十一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和从东部到西部,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呈现边际效用递增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受城市规模约束,并且依托数字技术的智慧城市建设能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文章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于数字经济发展视角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数字经济新型城镇化城市规模智慧城市

    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的中国实践和国际经验

    夏诗园
    3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分权在促进经济发展,助推我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面临分权体系不健全、结构不平衡等问题,成为推动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形成的制度性因素。本文首先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的研究脉络和改革变迁,阐释了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的基本原理。其次,基于财政分权和金融分权两个维度剖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及其风险的形成机制,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选取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探讨其分权制度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先进经验。最后,基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实,在辩证吸收国外经验基础上,提出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和监管的相关建议。

    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债务杠杆协同作用风险监管

    新发展格局下沿边地区高质量开发开放的绩效评价与路径选择

    霍强韩博李龙
    5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沿边地区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和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支点,本文通过构建沿边省份参与国内大循环指数、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运用2007-2020年数据对各沿边省份高质量开发开放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各沿边省份参与国内大循环指数和高质量开发开放综合指数明显上升,国内大循环的主体效应已经显现;各沿边省份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则呈现分异特征,受到周边国家影响较为明显,西南沿边地区表现较好,西北沿边地区基本平稳,东北和北方沿边地区有所波动下降。新发展格局下应优化沿边地区高质量开发开放的路径选择,促进单一模式与多元模式的接续转换,发挥对内开发与对外开放的联动潜能,挖掘资源禀赋与科技创新的乘数效应,实现政策引导与市场主导的高效耦合,推进顶层设计与地方探索的协同一体。

    新发展格局沿边地区高质量开发开放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质量提升:基于创新技术特征的视角

    马瑞光朱倍其殷江滨
    6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有重要影响,然而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效果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检验。前向专利引证体现了企业创新质量的技术特征,为打开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质量影响的"黑箱"提供新视角。基于2009-2019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及其技术连续性。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企业人力资本升级、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效率以及采取专业化分工的渠道,提升创新质量及其技术连续性。同时,外部投资者对企业的关注度越高、市场化水平越高以及行业集中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质量的提升作用越明显。研究结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创新质量提供崭新的研究视角,为数字经济助力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数字化转型创新质量前向专利引证技术连续性

    通货膨胀、上下游垂直生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兼论通货膨胀在企业部门的再分配效应

    胡子航胡秋阳段文斌
    8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基于上下游垂直生产结构,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通货膨胀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1)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够显著地提升企业绩效;(2)由于上下游产业之间在企业资产结构与市场结构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通货膨胀对上下游企业存在相反的异质性影响,相对于下游非国有企业而言,上游国有企业多处于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因此通货膨胀对其绩效水平的提升更高,但通货紧缩时的情况则完全相反;(3)这种再分配效应加剧了国有企业绩效的波动程度。受此影响,国有企业在金融危机之前经济高涨时期的业绩突出,绩效表现远高于同期非国有企业;而在金融危机之后受通货紧缩的进一步拖累,业绩下滑程度更甚于非国有企业。

    通货膨胀上下游企业国有企业财富再分配

    农地资本禀赋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的影响——基于"土地粘性"与"资本激励"效应分析

    邱骏吕萍
    9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农民最优劳动供给的视角构建农地资本禀赋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机制,提出"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条影响路径,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拥有土地资本将提高农户非农创业的可能性(1。31%);(2)土地资本规模和土地资本价值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均呈现显著的"U"型;(3)土地资本规模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存在"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个影响路径,在土地资本规模较低时,主要表现为"土地粘性"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抑制作用,而当土地资本规模达到临界值(9。33亩)之后,主要表现为"资本激励"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促进作用。

    农地资本禀赋农户创业土地粘性资本激励

    人工智能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协同发展的理论机制、实证检验与实现路径

    韩民春彭刚东袁瀚坤
    112-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首先通过选取指标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四个子系统。然后,运用耦合协同模型测度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①的"四位协同"②发展水平,发现我国四位协同位于良好协同及以上的省(区、市)仅6个,其余25个省(区、市)均位于不协同的发展阶段。接着,选取人工智能专利数衡量人工智能,验证了人工智能对四位协同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并用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和软件产业收入替换核心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工具变量2SLS和动态面板系统GMM解决内生性问题;异质性检验表明,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人才数量、研发投入相应较高地区,人工智能作用显著;相反,作用则不显著。随后,利用空间计量和门限效应模型对人工智能驱动四位协同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发现人工智能驱动四位协同受到市场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财政支出规模、信息服务程度的单门限条件影响,人工智能驱动四位协同的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明显。最后,提出以人工智能驱动四位协同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实现路径。

    人工智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

    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

    周丽君张宗庆
    133-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200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28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20年间,中国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处于稳步上升状态,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呈自东向西逐渐下降的趋势;(2)中国30个省(区、市)的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关系虽然彻底实现了从不适应衰退型到协调发展型的质的飞跃,但大多数省(区、市)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3)样本研究期间,技术创新、市场化、政府干预、城镇化和人力资本等因素能显著促进环境规制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发展,产业结构和贸易开放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而外商直接投资对其没有显著影响;(4)各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路径存在明显差异。

    环境规制制造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变影响因素

    绿色发展目标下智慧城市建设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

    陆香怡赵彦云
    155-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助力城市降碳增效。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内在机制,并将中国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2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智慧城市显著提升了试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并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可以提升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效率;(2)智慧城市主要通过增强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数字产业发展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三个方面提升碳排放效率;(3)智慧城市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完善、城市规模大、碳排放水平高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新型绿色智慧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智慧城市碳排放效率绿色发展空间效应双重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