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马辛 袁聚祥

月刊

1005-1252

jkxl@chinajournal.net.cn

0315-3726590

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建设南路57号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科技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中国核心(遴选)期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办刊宗旨,帮助广大医务人员、心理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为推动健康心理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促进健康心理学学术交流;为提高人类心理健康素质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对首诊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进展恐惧、自我效能及预后的影响

    王霞李巍李淑锋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对首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疾病进展恐惧、自我效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88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n=44)、参照组(n=44)。干预组给予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进展恐惧[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自我效能[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社会支持[感知社会支持量表(PSSS)]、生活质量[糖尿病生存质量量表(DSQL)]、预后情况[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干预后,患者FoP-Q-SF、DSQL评分、FBG、2 h-PG、HbAl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参照组(t=6。907,8。655,6。094,4。342,4。606;P<0。05),两组DMSE、PS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高于参照组(t=5。516,3。635;P<0。05)。结论:在首诊T2DM患者中,使用心理弹性支持结合时效激励干预能够减轻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提高其自我效能,改善其血糖控制水平。

    2型糖尿病心理弹性支持时效激励疾病进展恐惧自我效能

    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心理干预模式对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赵燕沙丽张海燕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心理干预模式用于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3年1-12月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3年1-6月接受传统延续性护理干预的7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7-12月接受基于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护理模式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两组持续干预1个月,统计两组服药依从性、健康知识掌握度、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评分、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结果:研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4。88%低于对照组16。67%(x2=5。850,P<0。05);研究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u=2。168,P<0。05);研究组健康知识掌握度明显优于对照组(u=2。072,P<0。05);出院后1个月,研究组AHSMSRS分值与ESCA分值均高于对照组(t=8。616,33。163;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标准化延续护理模式应用于经冠状动脉搭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院外护理中,有助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服药依从性与健康知识掌握度,并改善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护能力。

    冠心病微信延续心理干预标准化经冠状动脉搭桥术自我管理

    护患合作模式下精细化干预在食道癌化疗患者中应用

    赵雅丽张秀真宋伟霞王峰...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护患合作模式下的精细化干预在食道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2月在某院收治的80例食道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精细化干预组(n=40)和常规组(n=40),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精细化干预组患者采用护患合作模式下的精细化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水平、负性情绪、希望水平、生活质量和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精细化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评分和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54,8。394,5。636,7。325,10。791;P<0。05);精细化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HADS-A、HAMS-D)量表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3,8。601;P<0。05);精细化干预组患者的Herth希望水平量表(HHI)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66,P<0。05);精细化干预组患者的癌症益处评分较常规组高,经济问题、复发担忧、形象问题和家庭压力维度分数较常规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494,12。136,11。344,6。687,9。555;P<0。05)。精细化干预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常规组为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7,P<0。05)。结论:护患合作模式下的精细化干预可以提升食道癌化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其负性情绪,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护患合作精细化干预食道癌化疗自我管理负性情绪生活质量

    麻醉科护士心理弹性与岗位胜任能力、职业认同感的关系

    张惠怡姜茹鑫陈少如吴苏...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麻醉科护士心理弹性与岗位胜任能力、职业认同感的关系,为护士的职业健康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2月于本区三甲医院麻醉科就职的415例护士,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对护士进行调查,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护士心理弹性、中文版护理行为6维度量表(6-D)测量护士岗位胜任能力,采用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评估其职业认同感,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麻醉科护士心理弹性与岗位胜任能力、职业认同感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岗位胜任能力、职业认同感对麻醉科护士心理弹性的影响。结果:麻醉科护士 CD-RISC量表评分为78。61±6。35分,6-D量表评分为142。28±11。23分,护士职业认同评定量表评分为108。75±5。34分。麻醉科护士心理弹性、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认同感在年龄、学历和工作年限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6。606,126。341,299。852,453。962,272。366,275。506,393。759,393。799,37。605;P<0。05),在事业性质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麻醉科护士的心理弹性和岗位胜任能力呈正相关(r=0。485,P<0。05),心理弹性和职业认同感没有相关性(r=0。185,P>0。05)。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进行分析显示,岗位胜任能力对麻醉科护士的心理弹性总评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t=8。415,P<0。05)。结论:麻醉科护士的心理弹性和岗位胜任能力呈正相关;岗位胜任能力对麻醉科护士的心理弹性总评分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护士麻醉科岗位胜任能力职业认同感

    压力感知对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陈红怡范新娜吴忠英袁逖飞...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考察压力感知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以及焦虑的中介作用和领悟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压力感知量表(PSS-14)、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对4997名消防员进行调查。结果:①压力感知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t=43。947,P<0。001);②焦虑在压力感知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73;③压力感知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交互项对焦虑(t=-19。235,P<0。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t=-9。711,P<0。001)的预测作用显著。结论:压力感知不仅能直接导致消防员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还能通过增加焦虑情绪间接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在低领悟社会支持下,压力感知更容易导致消防员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焦虑情绪,焦虑情绪的增加也更容易使消防员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

    压力感知领悟社会支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消防员

    童年创伤对女大学生强迫倾向的影响:心理弹性和自尊的中介作用

    丁佳欣操慧颖李攀郭思颖...
    129-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女大学生童年创伤、心理弹性、自尊与强迫倾向的关系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依据便利取样原则,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自尊量表(SE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强迫分量表对398名女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童年创伤显著预测女大学生强迫倾向(F=10。43,13。33,5。04,5。07,8。22,18。40,17。65,18。56,10。30,34。07;P<0。05);②强迫量表评分与自尊量表评分、心理弹性量表评分、心理弹性分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47,-0。28,-0。28,-0。28,-0。22;P<0。01);③心理弹性和自尊在童年创伤和强迫倾向间起链式中介作用(P<0。05)。结论:女大学生所经历的童年创伤会直接影响强迫倾向,同时也会通过影响心理弹性影响自尊,最终影响强迫倾向。本研究为预防和干预女大学生患强迫症提供了理论参考,强调了心理弹性和自尊在心理健康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强迫倾向童年创伤心理弹性自尊链式中介作用

    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专业承诺为中介效应

    陶昱帆程文乐曾智
    136-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医学生的专业承诺在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以揭示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投入的深层机制。方法:采用自我效能感问卷、专业承诺问卷、学习投入问卷对559名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医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r=0。233,P<0。01),医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承诺存在显著正相关(r=0。141,P<0。01),医学生学习投入与专业承诺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3,P<0。01),医学生学习投入中各维度与专业承诺中各维度两两对应均显著正相关。②中介效应分析说明,医学生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专业承诺(β=0。16,P<0。001),专业承诺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26,P<0。001),自我效能感正向预测学习投入(β=0。30,P<0。001),专业承诺在自我效能感与医学生学习投入关系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专业承诺在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学习投入的正向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该研究结果为高校对医学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自我效能感专业承诺学习投入医学生

    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提升作用

    杨鉴吴燕霞张丽冰钟璟萱...
    14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提升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筛选自我接纳水平较低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实验组12人和对照组13人,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每周1次的萨提亚模式自我接纳团体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使用自我接纳问卷(SAQ)在研究前后分别测量。结果:实验组大学生干预后自我接纳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t=-4。36,P<0。01),对照组在前后两次测量中自我接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试在干预前自我接纳水平一致(P>0。05),而干预后实验组被试自我接纳水平高于对照组(t=3。06,P<0。01)。结论:萨提亚模式自我接纳团体干预能有效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自我接纳水平。

    萨提亚模式团体干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我接纳

    远近端环境因素对留守经历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影响

    秦红霞王婵汪长亮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留守过程中的远近端环境因素对留守经历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间的影响。方法:采用Young图式问卷第三版中文版、儿童期创伤问卷及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简版对1423名大学生(其中有留守经历大学生547名)进行调查,通过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及中介效应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相关分析得到远端环境因素中仅有联系频率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间存在显著相关(r=0。12,P<0。01),近端环境因素中的儿童期创伤(r=0。30,P<0。001)、亲子疏离(r=0。44,P<0。001)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亲子安全依恋与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9,P<0。001);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情感虐待(β=0。21,t=4。18,P<0。001)、躯体忽视(β=0。10,t=2。17,P<0。05)及亲子疏离(β=0。33,t=7。61,P<0。001)对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情感忽视(β=-0。13,t=-2。68,P<0。01)和亲子安全依恋(β=-0。13,t=-3。13,P<0。001)则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中介效应分析得到儿童期创伤、亲子安全依恋在联系频率、联系时长对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亲子疏离在联系频率对早期适应不良图式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近端环境因素中的儿童期创伤及亲子依恋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而远端环境因素中仅有能反映亲子互动情况的联系频率和联系时长对早期适应不良图式存在影响,且这一影响是通过儿童期创伤和亲子依恋等近端环境因素而产生的。

    留守经历大学生早期适应不良图式远近端环境因素儿童期创伤亲子依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的发表现状与展望:基于2019-2024年刊载论文的分析

    胡耿丹郑允佳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024年(1-9月)刊载的论文,揭示期刊的发文状况,并据此提出期刊发展方向、策略,促进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方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对期刊2019-2024年刊载的论文进行精确检索,从学科、主题、栏目和关键词4方面对检索到的2246篇学术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刊载论文集中于教育理论与管理、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基础医学等学科,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等主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心理与疾病、精神卫生、职业心理、综述等栏目,抑郁、大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中介作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心理状态、焦虑等关键词。结论:期刊刊载论文的学科、主题、栏目、关键词集中于较为传统的健康心理学领域,对健康心理学的健康促进取向,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关注较少,且研究对象、方法较单一。未来需要丰富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拓展论文的研究对象,优化论文的栏目及学科,采用混合研究设计、多元研究方法,更新健康心理学的研究理念,并加强健康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学科主题栏目论文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