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秦贵信

双月刊

1000-5684

jlndxb@vip.sina.com

0431-84532914

130118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以反映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与植物营养、农业化学、农业应用物理、果树、蔬菜、园林、药用植物、贮藏加工、农牧业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技术等专业的科研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为主要任务。国内外著名检索工具如《AGRINDEX》、《CABI》、《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均将本刊列为文献信息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物育种在玉米逆境胁迫中的研究进展

    关淑艳姜青平韩利圆魏小童...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Zea mays L。)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不同生长阶段逆境会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从而对玉米产量产生负面影响。从育种选择到应用生物技术手段方面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为全球粮食安全做出贡献。对玉米育种的发展历程及生物育种中不同育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概述,论述了生物育种在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等逆境情况下的研究进展,同时以多学科交叉技术的整合为特征,将育种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展望了未来育种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及生物育种在解决全球粮食安全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期为育种技术的革新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生物育种玉米逆境胁迫

    Bt水稻杂交后代中外源基因的遗传表达及抗性

    宋子叶林秀峰严一字金永梅...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吉林省水稻主推品种"吉粳809"为母本,以Bt转基因水稻材料PP-121、PP-123及PP-136为父本进行杂交,系谱法筛选获得杂交后代材料Yj-276、Yj-231及Yj-288,通过外源基因的遗传表达及抗性研究,评价杂交后代育种价值。外源基因的遗传分析表明,cry1C和bar在杂交后代中连锁遗传并共分离;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分析表明,杂交后代中cry1C蛋白表达量正常,最高可达1。78 μg/g;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中二化螟抗虫性和除草剂Basta 1。0×10-3 mol/L耐性均>95%;农艺性状分析表明,部分杂交后代综合农艺性状优于杂交亲本"吉粳809",此结果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种质资源及理论依据。

    抗虫转基因水稻杂交后代基因表达效应抗性鉴定

    大豆不同发育时期及非生物胁迫下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筛选

    王蕊胡绍旺刘金凤张毓哲...
    17-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大豆在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组织、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稳定表达的最适内参基因,以大豆"JN28"V1时期的根、茎、叶,R3、R4时期的豆荚,R5、R8时期的子粒,干旱、低温、盐、脱落酸(ABA)胁迫下的根和叶共15个样本为试验材料。选择8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β-actin,CYP2。EF1-α,Fbox,GAPDH,TUB4,1 8Sr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分析8个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分析后,再经过RefFinder计算筛选出合适的内参基因。结果表明:4个软件的分析结果不同,以RefFinder综合分析结果显示,V1期的根和叶、R3期的豆荚、ABA胁迫下的根,最适的内参基因为Actin;V1期的茎、R4期的豆荚、R8期的子粒,最适内参基因为EF1-α;R5期的子粒、干旱胁迫下的叶,最适内参基因为Fbox;干旱胁迫下的根,最适的内参基因为CYP2;盐胁迫的根、ABA胁迫下的叶,最适内参基因为18SrRNA;低温胁迫下的叶,最适内参基因为β-actin;低温胁迫下的根,最适内参基因为EF1-α和18SrRNA;盐胁迫下的叶,最适内参基因为β-actin和18SrRNA。4个软件在全部组织及全部胁迫中综合分析结果均一致,在全部组织中最适内参基因为Actin,全部胁迫中最适内参基因为EF1-α。

    大豆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非生物胁迫发育时期

    紫萼玉簪花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测定及其成分分析

    王艺卉毕增一陈思妤韩东昊...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测定了从紫萼玉簪花中萃取分离获得的5种提取物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并分析了活性较好的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正丁醇萃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较好,氯仿萃取物生物活性次之,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水提取物的生物活性较弱。其中质量浓度为250 mg/L正丁醇萃取物对小菜蛾处理12h后,拒食活性达到98%;处理24 h后触杀活性为83。33%;处理48 h后熏蒸活性和胃毒活性分别为53。63%和57。78%;在同一浓度下驱避活性达到90。48%。通过GC-MS分析从正丁醇萃取物中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棕榈酸(17。189%)、亚油酸(10。041%)、丁酸丁酯(8。641%)、亚麻酸(8。53%)、棕榈酸丁酯(4。56%)等。

    紫萼玉簪小菜蛾杀虫活性成分分析萃取分离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Fusarium graminearum拮抗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赵子健王瑶张逸凡邓颖...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主要优势致病菌禾谷镰孢菌进行拮抗菌株的筛选和鉴定,为玉米茎腐病生防菌剂的研制奠定基础。从300份土壤中分离出685个菌株,选取生长势较好的212个菌株,分别与禾谷镰孢菌进行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拮抗效果较好的拮抗菌株5株。将这5株菌进行抑菌试验,其中M-43号菌株抑菌率最高,为75。71%,选取M-43号真菌菌株进行后续研究。基于形态学显微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M-43号菌株为Talaromyces pinophilus,该种菌为吉林省新纪录种。

    玉米茎腐病拮抗菌株FusariumgraminearumTalaromycespinophilus

    解淀粉芽孢杆菌AW3诱导发病红松的抗病机制

    张平刁健王立海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AW3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侵染下红松(Pinus koraiensis)抗病的影响,在温室条件下,使用解淀粉芽孢杆菌AW3发酵液诱导发病红松幼苗,测定红松根腐病相对防治效果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苯丙氨酸氨解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病相关基因等指标。结果表明:菌株AW3对红松根腐病的温室防效为79。3%,接种红松后,能诱导红松更迅速地产生细胞防卫反应,活性氧和细胞膜透性相对染色强度分别为对照组的2。57倍和2。98倍,差异显著(P<0。05);红松幼苗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增加,SOD、POD以及CAT酶的活力显著提高,并且诱导了茉莉酸、水杨酸和与生长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转录。总之,在尖孢镰刀菌的侵染下,菌株AW3诱发了发病红松的抗病机制,在防御相关酶和抗病基因的综合作用下减缓了红松病害的发生。可见,菌株AW3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细菌,可用于控制红松根腐病。

    生物防治芽孢杆菌诱导抗病红松根腐病

    棘孢木霉Myb27转录因子基因特性分析、原核表达及产物纯化

    韩静安一博季世达田桢...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棘孢木霉CGMCC11653菌株菌丝体总RNA反转录的cDNA为模板,克隆全长717 bp转录因子Myb27基因编码序列,其编码23 8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域并进行亚细胞定位、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7 000,属于Myb-like DNA-binding结构域的蛋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中。链格孢菌毒素诱导条件下Myb27的表达有显著变化,可能参与棘孢木霉抗链格孢菌毒素胁迫应答反应的正向调控。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MAL-Emyb27,转化大肠杆菌ER2523获得转化子ER2523-Emyb27,其成功诱导的最适条件为0。1 mmol/L IPTG 37 ℃连续诱导培养3h;用PBS+10 mmol/L麦芽糖洗脱层析柱可得到与MBP标签融合的单一可溶性69 500重组rMyb27蛋白。可见Myb27转录因子调控抗病基因的表达所结合的顺式作用元件提供体外重组蛋白,为调控棘孢木霉抗杨树叶枯病链格孢菌毒素胁迫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棘孢木霉转录因子链格孢菌毒素胁迫特性分析原核表达

    山兰原球茎途径种苗快繁技术

    张正海张亚玉孙海张悦...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年生球茎产生的原球茎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分别研究4种生长素和分裂素对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影响以及激素组合对原球茎分枝状伸长增殖分化、原球茎分化产生球茎和球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NAA和ZT利于原球茎分枝状伸长增殖,在NAA 1。0mg/L+ZT 1。0mg/L时原球茎分枝状伸长增殖系数达到8。67;IAA和6-BA利于原球茎分化为球茎,在 IAA2。5 mg/L+6-BA 2。5 mg/L时原球茎分化为球茎系数达到5。14;IAA和6-BA利于原球茎分化产生的球茎生根,在IAA 2。5 mg/L+6-BA 0。1 mg/L时球茎产生根数达到6。26,每条根重达到9。90mg。

    山兰原球茎球茎生长素分裂素快繁技术

    猴头菇多肽的制备及体外抗氧化、降血脂活性

    同政泉刘婷婷张闪闪徐新乐...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猴头菇多肽作为降血脂和抗氧化食用菌功能因子的潜力,以猴头菇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微波辅助酶法制备猴头菇多肽(Hericium erinaceus polypeptide,HEP),以多肽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其工艺条件;采用体外抗氧化和降血脂试验对超滤分离后的不同分子质量HEP组分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酶解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300 W,超声时间50 min,酶添加量5 000U/g,酶解温度50 ℃,多肽得率为(65。14±0。05)%;HEP-Ⅱ 的 DPPH·、·OH 和 O2-·清除率分别为(81。37±0。04)%,(51。17±0。03)%和(60。51±0。05)%;对牛磺胆酸钠和甘氨胆酸钠的结合率为(54。98±0。03)%和(57。74±0。01)%,对胰脂肪酶抑制率为(68。48±0。03)%,IC50为(2。75±0。03)mg/mL,在pH 2。0和pH 7。0的环境下对胆固醇的结合率分别为(48。08± 0。05)%和(62。89±0。07)%,表明猴头菇多肽有望成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和辅助降血脂的功能因子。

    猴头菇多肽抗氧化降血脂超声波-微波辅助酶解超滤分离

    罗汉果根的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

    扈芷怡卢凤来赵立春颜小婕...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受根结线虫危害的罗汉果根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极性部位的生物活性及化学成分。罗汉果根粗提物过HPD-100大孔树脂层析柱,依次用不同浓度甲醇梯度洗脱,收集洗脱液,得到Fr1,Fr2,Fr3,Fr4部位,利用传统分离方法和反相制备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ESI-MS,NMR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以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HepG2肿瘤细胞能力为指标,研究各极性部位和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Fr4部位具有最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HepG2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从Fr4中分离得到4种葫芦素,分别为双氢葫芦素E(1),葫芦素E(2),二氢异葫芦素B-25-乙酸酯(3),葫芦素B(4),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罗汉果属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4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罗汉果根生物活性葫芦素α-葡萄糖苷酶HepG2肿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