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

秦贵信

双月刊

1000-5684

jlndxb@vip.sina.com

0431-84532914

130118

吉林省长春市新城大街2888号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吉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以反映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壤与植物营养、农业化学、农业应用物理、果树、蔬菜、园林、药用植物、贮藏加工、农牧业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技术等专业的科研成果和开展学术交流为主要任务。国内外著名检索工具如《AGRINDEX》、《CABI》、《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均将本刊列为文献信息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洋参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家族的鉴定、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及PqOSC2基因的克隆

    邸鹏闫艳王英平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氧化鲨烯环化酶是催化三萜类皂苷合成的关键酶,通过全长转录组分析鉴定西洋参中氧化鲨烯环化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西洋参全装转录组数据库中OSC(氧化鲨烯环化酶)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并对其进行蛋白基序、理化性质、表达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西洋参中共鉴定到15个西洋参OSC基因家族,系统发育分析将其分为7个亚族,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OSC基因家族在不同部位具有4种表达模式,OSC与人参皂苷积累共表达分析表明,OSC基因家族与不同类型皂苷合成相关。试验还克隆得到与原人参三醇和人参皂苷Re合成正调控的PqOSC2基因全长序列,为进一步揭示氧化鲨烯环化酶家族在西洋参三萜皂苷合成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西洋参氧化鲨烯环化酶PqOSC2基因人参皂苷生物信息学

    红参水提物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的影响

    张娇侯微王英平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秀丽隐杆线虫各项生理指标及衰老相关基因的测定,观察红参水提物(RGWE)对线虫寿命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将秀丽隐杆线虫分别培养在普通培养基以及添加了不同质量浓度RGWE(0。8,1。4,2。0mg/mL)的培养基中,观察RGWE对线虫寿命、热应激、氧化应激、ROS含量、脂褐素含量的影响;通过qRT-PCR测定抗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RGWE抗衰老作用机制。结果表明:RGWE能极显著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提高其抗应激能力,降低脂褐素水平及ROS含量,显著上调daf-16、sir2。1表达水平。

    红参秀丽隐杆线虫衰老寿命

    不同参膜下人参叶片光合相关参数和产量的差异分析

    方平杨鹤佐月王轶晗...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4年生人参为试验材料,选择6种处理条件对其进行栽培,探究不同参膜和遮荫处理下人参光合效率及产量变化,旨在寻找最佳的参膜材料和遮荫方法,为人参的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试验6个处理分别为黄膜(1号膜),生产用蓝膜(2号膜),转光纳米膜(3号膜),黄膜+75%黑色聚乙烯遮阳网(4号膜),生产用蓝膜+75%黑色聚乙烯遮阳网(5号膜),转光纳米膜+75%黑色聚乙烯遮阳网(6号膜),其中生产用蓝膜(2号膜)为对照组。在不同生育期测定光合参数,最后采收测产量,检测有效成分积累量。总的来看,人参在黄膜+75%黑色聚乙烯遮阳网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最大,转光纳米膜下气孔导度较小,胞间CO2浓度在每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产量和有效成分来看,1号膜的总产量和总平均产量最高;5号膜人参叶中总皂苷含量最高,1号膜人参根中总皂苷含量最高。综上,生产上推荐使用1号黄膜,其对提高产量和增加有效成分的积累有一定帮助,原因可能是黄膜的透光率高,增加了人参的光合作用,提高了产量,而皂苷含量的提高可能是人参为适应强光胁迫而积累了更多的皂苷。但是对于使用黄膜是否会带来人参植株早衰问题还有待研究。

    人参参膜光合作用产量

    不同盆栽人参土壤酚酸含量及酶活性变化

    战宇张连学孟祥茹王恩鹏...
    98-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参连作障碍是制约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产业问题,至今未能有效解决。酚酸类化合物是导致人参连作障碍的主要化感物质之一,以未栽参的新林地土壤为对照(ck),研究老参地(L1)、新林土(X1)、根际土(G,)、新林土拌腐烂茎叶(X2)和根际土拌腐烂茎叶(G2)5个处理不同盆栽人参土壤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酚酸含量及酶活性变化,为解析人参连作障碍产生原因提供理论依据。采用HPLC检测和酶活性测定法分析不同盆栽人参土壤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酚酸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并对不同盆栽人参地上和地下生长情况进行监测。研究发现:4种酚酸类化合物均在不同盆栽人参土壤中检出,含量由高到低为苯甲酸、水杨酸、肉桂酸、没食子酸;随栽培时间延长,土壤中酸酚含量呈递增趋势。不同盆栽人参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各组蔗糖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L1,X2组漆酶活性呈上升趋势,X1,G1组呈下降趋势,G2组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L1,X2,X1组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G1,G2组呈上升趋势;L1,X1,G1组酸性磷酸酶活性呈上升趋势,X2,G2组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G1组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L1,X1,G1,X2组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X1组地上及地下根部长势最好且无病斑,G2组地上、地下生长均受抑制,且X,组根质量增长率显著高于L1,X2,G1,G2组。因此可推测,土壤酶活性与根系分泌物、植株残体脱落和病原微生物代谢产物等密切相关,可能会通过影响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积累来影响土壤酶活性,进而影响人参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最终导致人参连栽障碍发生。

    人参连作障碍酚酸酶活性

    长期微区试验模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有机碳与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金俍窦森
    107-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裸地(BS)、植被自然生长地(NG)、秸秆还田裸地(BS+CS)和秸秆还田玉米用地(CS)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的变化,以吉林农业大学试验田黑土区12年长期微区试验处理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黑土有机碳及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为NG>CS>BS>BS+CS,植被自然生长地和秸秆还田玉米用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NG土壤可提取腐殖质(HE)、胡敏酸(HA)、富里酸(FA)和胡敏素(HM)含量较高,CS土壤HA次之。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各腐殖质组分占有机碳的比例为富里酸碳(FAC)<胡敏酸碳(HAC)<胡敏素碳(HMC)。CS土壤腐殖化程度在表层最大,BS在亚表层土壤腐殖化程度明显加快。NG有利于表层土壤HA在土壤有机碳比例的增加,NG不利于表层土壤FA相对含量的增加,CS处理较BS高。植被自然生长地(NG)亚表层土壤FA相对含量降低,秸秆还田玉米用地(CS)提高了土壤HM的相对含量。总的来说,植被自然生长地和秸秆还田用地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组分碳含量的增加,土壤腐殖质化进程加快,但不利于增加土壤腐殖质在土壤有机碳的比例。

    土地利用方式黑土有机碳腐殖质

    玉米秸秆添加对不同母质黑钙土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郭策高雪莹王鸿斌隋标...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吉林省2种成土母质发育的典型黑钙土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方法,探究加入不同比例秸秆(0,0。5%,1%,2%,3%,5%,10%,15%)后,黑钙土有机碳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增加秸秆的施用量,有机碳含量低、中、高3种黄土耕层土壤(LLC-Ap、LMC-Ap、LHC-Ap)的有机碳增量分别为0。28~4。67倍,0。06~3。14倍,0。07~2。10倍;有机碳含量低、中、高3种红土耕层土壤(RLC1-Ap、RLC2-Ap和RHC-Ap)的有机碳增量分别为0。18~4。00倍,0。28~3。99倍,0。06~2。82倍;黄土母质(LC)的有机碳增量为1。41~37。80倍;红土母质(RC)的有机碳增量为1。48~38。23倍,说明低有机碳含量的土壤固碳潜力更强,母质的固碳潜力远高于耕层土壤。同时,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各类型土壤的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逐渐变大。且对于秸秆添加量相同的处理,各类型土壤团聚体的MWD值呈现出LLC-Ap<LMC-Ap<LHC-Ap;RLC1-Ap<RLC2-Ap<RHC-Ap;LC<RC的规律,其大小顺序与各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大小顺序一致。说明秸秆的加入明显提升了黑钙土团聚体的稳定性,且秸秆加入量越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越强。总之,秸秆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黑钙土有机碳含量,同时增强了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黑钙土玉米秸秆成土母质耕层土壤有机碳团聚体

    乙硫氮对鸡粪堆肥理化性质及铜锌钝化效果的影响

    朱延邈李明刚成卫民王玉军...
    123-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鸡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乙硫氮为钝化剂进行堆肥试验,通过改进BCR连续提取法分析堆肥前后重金属活性变化,并研究乙硫氮添加时间及添加比例对堆肥前后鸡粪的理化性质及重金属Cu、Zn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硫氮各处理组堆体的最高温度>60 ℃,均持续>3 d;堆肥温度呈现堆肥初期大幅上升之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堆体pH呈现先上升后小幅下降并趋于稳定,堆肥结束时pH 8~9,各堆体C/N值范围在16~17,乙硫氮不同添加时间和不同添加比例对鸡粪堆体的理化性质无显著影响。相同添加比例时,在堆肥第21天添加乙硫氮处理组对重金属Cu、Zn的钝化效果要优于其他时间添加乙硫氮处理组。添加乙硫氮的T1~T8组钝化重金属Cu能力比ck组(未施加钝化剂的对照堆肥组)提高3。03%~24。17%;对重金属Zn的钝化能力比ck组提高2。36%~15。21%。堆肥第21天添加0。20%(堆体干物质的量)的乙硫氮更有利于提高鸡粪堆肥对重金属Cu、Zn的钝化效果。

    乙硫氮鸡粪堆肥理化性质重金属活性钝化效果

    吉林省红旗岭镍矿区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生物有效性分析

    黄帆赵兴敏李明堂焦帅...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集吉林省红旗岭镍矿区受尾矿库影响程度不同的耕层土壤样品,评价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进行评估。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离尾矿库距离较远的土壤样品污染指数均<1,处于尚清洁水平;离尾矿库距离较近的土壤样品中Ni和Cd的污染指数均>3。0,处于重度污染水平。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受离尾矿库距离较远的土壤样品污染指数均<0。7,处于安全级别;离尾矿库距离较近的土壤样品污染指数均>3。0,处于重度污染级别:Tessier连续提取分析结果显示:Cr和Pb残渣态含量均高于其他形态的含量;Cu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Zn主要以残渣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Ni和Cd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较高。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重金属总量3个因素中,土壤重金属总量是影响矿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的主要因素。结合RAC和RSP,表明镍矿区Ni和Cd生物有效性和环境风险较高。

    镍矿区重金属污染评价形态分布生物有效性吉林省

    UC法和exoEasy法提取鹿茸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比较

    张琦杨春孙胜楠郭佳...
    140-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原代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获取鹿茸间充质干细胞(Antler mesenchymal stem cells,AMSCs),分别利用超速离心法(Ultracentrifugation,UC)和膜亲和法(exoEasy)提取AMSCs培养基上清中的外泌体(Exosomes,Exo),并比较2种方法提取AMSCs-Exo效果,以及验证AMSCs-Exo的功能。结果表明:UC法和exoEasy法均能够提取到AMSCs-Exo,UC法提取的AMSCs-Exo结构更完整,杂质较少,粒径分布具有代表性,仅有单一主峰,Western blot(WB)能检测出AMSCs-Exo标志蛋白;而exoEasy法提取的AMSCs-Exo浓度较低,结构不完整,杂质较多,并且颗粒分布分散,不具有代表性,没有单一主峰,WB无法检测到Exo标志蛋白。进一步通过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 assay,EdU)试验证实,AMSCs-Exo可显著促进haCat细胞增殖。通过比较2种方法提取的AMSCs-Exo可知,UC法提取的AMSCs-Exo更适合相关功能验证研究中。

    鹿茸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超速离心法膜亲和法

    小槐花提取物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体外抑制作用

    徐国双金新郭艺迪张茂林...
    148-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CCK8法测定小槐花提取物在MDCK细胞上的最大安全浓度(Maximum no-cytotoxic concentra-tion,MNTC);建立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PR8)感染MDCK细胞模型,CCK8法检测其对病毒感染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小槐花提取物对流感病毒基因、蛋白,以及宿主炎症相关转录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小槐花提取物对MDCK细胞的MNTC为100 mg/L;qRT-PCR结果显示,小槐花提取物能显著抑制PR8流感病毒M与NP基因的mRNA表达(P<0。01),也可显著下调病毒感染细胞的转录因子NF-κBp65、STAT3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基因的表达水平,且其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正相关;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100mg/L的小槐花提取物极显著抑制了流感病毒Ml蛋白的表达(P<0。01)。小槐花提取物具有较显著的体外抗流感病毒效果,此研究结果为从小槐花中鉴定具有抗流感病毒的确切药效成分奠定基础。

    甲型流感病毒小槐花提取物CCK8抗病毒活性炎性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