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聂影

季刊

1673-131X

xbbjb@jit.edu.cn

025-86188838

211169

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99号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刊登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语言、文学、历史、社会、心理、高等教育等学科领域及相关交叉、边缘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基于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

    郭利平王樑超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法对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新质生产力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大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按耦合协调类型划分,东部地区已处于初级协调水平,中部地区处于勉强协调水平且基本上代表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仍处于轻度失调水平;共有6个省份的耦合协调水平较高,11个省份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低,13个省份的耦合协调水平处于中间位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健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

    数字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研究

    王刚贞马莹莹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讨数字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我国居民消费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存在结构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数字金融可以通过降低不确定性和提升支付便利性促进居民消费.基于此,从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制定精准的数字金融政策、注重数字金融产品的创新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数字金融居民消费消费结构不确定性支付便利性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研究

    程建华陈冉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韧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度是衡量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韧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2011-202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耦合协调分析,测度城市韧性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城市韧性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后者略优于前者,在空间演化上呈"东高西低、连片发展、南北边缘低、差异化显著"的特征;两大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呈"同频"发展趋势,指标差距逐渐收敛,整体上呈"以上海为中心向城市群外围圈层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在协调等级划分上,初级协调城市占比较大,中高级协调城市占比较小.建议从统筹城市韧性理念、释放空间集聚效应、缩小城市群内部差距、打造高质量发展城市群等方面推进城市韧性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

    环境规制能促进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吗?——基于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喻骅
    2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新《环境保护法》的正式实施作为政策变动时点,利用准自然实验检验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能否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促进了重污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重污染企业内部的绿色技术创新在新《环境保护法》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具有正向的中介作用;新《环境保护法》对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和ESG评级较高的企业具有更显著的正向政策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深化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融合;制定差异化的环境政策措施;建立环境规制与企业发展协同机制.

    环境规制新《环境保护法》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创新

    提高供应链透明度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褚乘龙黄国平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融资约束一直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难题和瓶颈,而提高供应链透明度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供了可能.基于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供应链透明度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可以显著降低信息不确定性和风险,提升企业的信用度和融资渠道的可靠性,从而减轻企业的融资约束.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及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供应链透明度还可以通过供应链集中度的中介作用显著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异质性研究揭示,缓解效果因企业性质和内外部治理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聘请大型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的企业中,供应链透明度对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建议在企业层面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在政府层面完善供应链信息披露制度,以进一步推动供应链透明度的提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供应链透明度融资约束供应链集中度客户集中度供应商集中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张洪楚旭阳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对研究区域的旅游生态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同时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对旅游生态效率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对综合效率贡献最大的是纯技术效率;整体ML指数大于1,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特征;旅游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明显,西南四省和西北五省差异较大;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重视区域差异,加强省份之间的合作;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倡导低碳环保的绿色旅游发展模式;加快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文化自信,开发多元化文化旅游线路.

    旅游生态效率超效率SBM模型ML指数空间分布丝绸之路经济带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变与协同模式

    姚柏名杨剑陈建设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0年、2015年、2019年和2022年长江中游30个节点城市的截面数据,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时空演变及协同模式.研究表明:2010-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逐步增强,但2022年旅游经济联系明显减弱;网络中心度分析显示,仙桃、岳阳和九江的中心度仅次于武汉、长沙和南昌,在区域内正逐渐发展成为旅游资源传输的关键中转站;凝聚子群分析显示,武汉、长沙和南昌三大城市的凝聚子群呈现出相对较弱的联系,反映出三者现有合作机制的不足.基于此,从合理规划与政策调控、优化区域旅游网络、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协同发展

    双重劳动关系规制研究

    唐其宝沈雨纯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双重劳动关系已成为较常见的非标准劳动关系.相较于单一劳动关系,双重劳动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均存在特殊之处,这也是双重劳动关系规制的重点与难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存在未明确可建立双重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主体资格的内涵和外延、对第二重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随时终止用工权的行使未进行限制、双重劳动关系中劳动者适用工时制度的规定较笼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规制建议:明确可建立双重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主体资格的内涵和外延;对第二重劳动关系中劳资双方随时终止用工权的行使作出限制;完善双重劳动关系中劳动者工时适用规定.

    双重劳动关系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解除权工时制度

    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的困境与出路

    昝堃骆小春
    7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并出现闪婚闪离、冲动离婚等现象.对此,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首次增设离婚冷静期,旨在通过立法约束减少冲动离婚和轻率离婚,挽救可维系的婚姻.目前,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已经初显成效,部分夫妇在冷静期结束后选择放弃离婚.但在法律实践中也出现了适用期限缺乏弹性、协议离婚与诉讼离婚同步申请导致冷静期虚化、配套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应通过设立灵活且有弹性的离婚冷静期期限、设置排除适用离婚冷静期的情形和离婚申请前置审查程序、完善调解措施等举措,逐步健全离婚冷静期制度,使之更加符合当前婚姻法律改革的发展和需要.

    离婚冷静期协议离婚弹性冷静期前置审查调解机制

    从《神弦歌》看六朝民间信仰的复杂性

    郑磊袁绣柏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弦歌》是六朝时期建康地区民间祭祀杂神的乐曲.察其所祭之神,既有被视为巫信仰的自然神灵,又有道教众神;视其祭祀仪式,既沿袭巫祭"迎神—祭神—送神"的模式,又模仿道教斋醮仪式.这反映了《神弦歌》巫与道相交融的特点,也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复杂性.这一特点的产生主要有创作群体和文化交融两方面的原因,凸显了建康地区文化信仰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神弦歌》巫教道教民间信仰吴声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