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终身教育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终身教育研究
终身教育研究

金南冬

双月刊

2095-6576

xuebao@jstvu.edu.cn

025-86265582

210036

南京市江东北路399号

终身教育研究/Journal Lifelong Education Research
查看更多>>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是一所以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等多种媒体为主要手段,基于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教学管理网络模式进行远程开放教育的省属本科院校。《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是由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90年创刊,半年刊;1994年改为季刊;1998年国内外公开发行,1999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2000年加入“中国期刊网”;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关注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刊登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为突出本刊特色,辟有“远程开放教育研究”、“成人教育研究”、“终身教育研究”、“社区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等特色栏目。 “远程开放”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的最重要特色,学报设立了以“远程开放教育”为主的特色栏目,积极关注远程开放教育的热点和广播电视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时、全面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据统计,近年来《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及选作索引的文章有二百余篇,在全国电大系统中名列前茅。 自创刊以来,《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不断提高质量,创出特色,成为江苏广播电视教育系统重要的学术交流阵地,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多年来,获得过各种奖励:1996年,被评为全国电大优秀期刊;2000年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2年荣获第二届全国电大优秀期刊一等奖;同年,在第二届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优活动中,被评为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4年评为江苏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继续教育支撑教育强国建设:历史流变和助力之道

    高小军黄健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强国是国家教育综合实力和赋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统一."教育强国"是对"教育救国""教育建国""科教兴国"的继承与发展,继续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话语体系与实践样态和国家发展主题紧密联结.时代命题、国家场域、人民需求和教育现代化构成了继续教育支撑教育强国的核心要义,诠释了继续教育发展度、服务度、认可度的丰富内涵.新时代,继续教育持续充分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要健全继续教育国家基本制度,完善发展驱动模式,推进数字化转型,构建继续教育发展共同体.

    教育强国继续教育核心要义推进路径

    我国银龄教师计划的政策议程探析: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

    李祥王金玉刘志林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是调动广大优秀退休教师继续投身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已逐步上升为一种国家行动.运用多源流理论作为其政策议程分析框架,系统揭示了"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的运作逻辑:人口老龄化与教育高质量发展双重叠加的问题流,专家学者与人大代表的关注建言、地方政策探索汇聚的政策流,国家战略推进、领导重视、国民情绪等共鸣的政治流,三者耦合交汇,使该计划之窗开启.未来我们应利用好政策机遇,精准反馈问题流,充分吸收政策流,及时呼应政治流,最终实现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美好愿景.

    积极老龄化教育现代化高质量发展银龄教师计划政策议程多源流理论

    三重螺旋驱动下的技能生态系统模型构建及实践研究

    张创伟肖绿英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逻辑起点是改良技能生态系统,技能生态系统的优化需要动力驱动.整合技能生态系统理论和三重螺旋驱动理论形成的三重螺旋驱动下的技能生态系统模型,为解析技能生态系统关键变量提供了系统分析框架."政校企"在优化技能生态系统中扮演主体、主导和主力角色,发挥催化剂、营养物和支持性环境等作用.实践案例验证了三重螺旋驱动下区域技能生态建设的实现之道.

    技能生态系统技能型社会工作场所学习政校企职业院校

    生成式AI时代大学生智能学习助手:框架、挑战与应对

    孙旭钟秋菊张文涛
    29-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AI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智能学习助手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研究以联通主义学习教学交互与认知参与模型为指导,针对生成式AI时代大学生智能学习助手的设计框架、现实挑战与建设进路展开.研究发现,生成式AI时代大学生智能学习助手的设计框架包括三大功能:作为知识获取的智慧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友好的学习交互体验的基础功能;作为知识交流的智能座舱,支持学习者的深度学习和研究活动的进阶功能;作为知识生产的创新引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性发展的高级功能.生成式AI时代大学生智能学习助手的现实挑战包括技术内容可靠性困境、互动与创生困难以及数据的伦理难题.为此,研究提出了大学生智能学习助手的建设进路:一是整合多元资源,提升智能学习助手的问答准确性;二是提升智能素养,促进师生与智能学习助手良性互动;三是完善政策标准,保障智能学习助手的顺利运行.

    生成式AI时代大学生智能学习助手设计框架建设进路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以ChatGPT为例

    李燕纪河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生成具有语义和逻辑的文本,生成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受到教育领域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集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中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相关研究的504 篇文献,采用VOSviewer、Pajek和Scimago Graphica等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呈现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指向.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个性化学习、角色模拟、智能推荐等方面.然而,目前的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如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数据隐私和伦理问题等.未来的研究仍需要关注这些问题,并进一步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教育、教学改进和教育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用.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ChatGPT个性化学习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陶孟祝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民终身学习监测是伴随学习型城市建设浪潮产生演进的新生事物,谋求可持续发展规约了其核心的本质特性,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向了其可及的目标彼岸,保障终身教育质量构成了其外显的功能表征,促进个体终身学习彰显了其内在的价值向度.由此辨明把握市民终身学习监测的实践进路,则需在目标群体上注重对弱势群体的重点关照,在监测内容上兼顾施策与学理的双重考量,在监测方法上探索多元且适用的监测手段,在监测保障上强化对"元监测"的工作要求,以促进市民终身学习监测实践深入推进,进而助力学习型城市建设蓬勃发展.

    市民终身学习监测可持续发展学习型城市

    德国职业农民培训的运行机制、特点与成效

    王琳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农民是21 世纪农民培训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如何让农民实现从"身份"到"职业"的转变,已成为各国农民培训关注的焦点.德国作为较早开始职业农民培训的国家,将职业农民培训视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应对社会变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制定积极的职业农民培训法规与政策,创建分层次的国家培训框架体系,建立多维度的职业农民权利保障机制,搭建以农业协会为主导的职业农民培训机构,构建了一个系统性的职业农民培训运行机制.德国职业农民培训呈现出培训主体的合作共生、培训模式和群体的多元广泛、培训结果的权威融通等特点,不仅增加了德国职业农民的收入、提升了职业农民的就业率,还优化了德国的农业经济结构、提高了德国农业的国际地位,为我国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了深度思考和经验借鉴.

    职业农民培训德国

    教育视角下日本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路径探究

    蒋亦璐温桃英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社会是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会,其政府重视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总务省、地方政府与社会力量推出了一系列项目和计划来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社会.基于教育层面,日本从开设多样化课程活动、创设舒适的学习环境、打造一体化教学平台、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深化多主体协同发展这五方面入手,探索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路径.借鉴日本经验,对照衡量我国老年人在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要,以教育为抓手,我国可以着力通过及时制定和修订相应政策法规等形成体系化的保障、以政府为主导带动利益相关者形成协同性的支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老年人提供适老化的服务等途径来提升老年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

    老年人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视角日本

    投稿须知

    72页

    新时代老年教育课程研究进展与未来——第二届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上海论坛综述

    李书涵杨懿凝李家成
    73-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是老年教育中尤为关键、却仍处在探索阶段的议题.文章基于第二届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上海论坛"精品课程建设与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观点,讨论了时代发展与数字浪潮背景下老年教育课程研究的着力点:需聚焦时代特征,尊重老年学习者的价值取向和主体性需求;需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结构,促进老年教育系统性建设,鼓励特色课程创新与发展;需推动理论实践互融互促,支持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与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向赋能.与会者一致认为应该以丰富而前瞻的老年教育课程研究,促进新时代老年教育课程之变,迎接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老年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