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农业学报
江苏农业学报

严少华

双月刊

1000-4440

jsnyxb@163.com

025-84390285

210014

南京市孝陵卫钟灵街50号省农科院内

江苏农业学报/Journal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牧业学术刊物,是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文献源的核心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农业各学科在应用基础和高新技术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主要科研成果的专题报告,各学科研究的新进展和综合评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麦TaSRG1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特征

    徐灵洪鼎立邓云颢徐如宏...
    2193-2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小麦锌指蛋白TaSRG1 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中国春小麦为材料,克隆获得TaSRG1 基因,并利用在线软件对其编码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RT-PCR和qRT-PCR技术分析TaSRG1 基因在小麦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激素以及盐和干旱等逆境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小麦TaSRG1 基因编码序列(CDS)全长1 047 bp,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为非分泌亲水性稳定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含 23 个磷酸化位点.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aSRG1 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与二粒小麦最为相近;TaSRG1 启动子区域含 18 种顺式作用元件,其中 5 种与植物激素有关.TaSRG1 基因在小麦根、茎、叶中均有表达,茎中的表达量最高;激素(ABA、MeJA)、盐(NaCl)和干旱胁迫处理后3~72 h,小麦叶片中TaSRG1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总体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研究结果为小麦SRG1 基因的育种应用提供依据.

    小麦TaSRG1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

    甘薯高效原生质体瞬时转化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王丹丹李成阳李强
    2201-2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生质体瞬时转化系统简便高效,已被广泛用于植物基因功能分析.然而,目前甘薯中尚未建立原生质体瞬时转化系统.本研究以徐紫薯 8 号水培根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聚乙二醇(PEG)介导,建立了一个操作简便且高效的原生质体分离和瞬时转化系统.结果表明,水培根系制备的原生质体产量高达每 1 g 1.106×107个,质粒转化效率高达 69.46%.并利用该系统,首次成功将甘薯蔗糖转运蛋白(IbSUT4)定位到甘薯细胞膜上.本研究结果为甘薯功能基因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甘薯原生质体瞬时转化亚细胞定位

    大蒜全基因组ABCB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李梦倩樊继德葛洁杨青青...
    2207-2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生长素转运蛋白ABCB基因(AsaABCB)在大蒜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以徐蒜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蒜AsaABCB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进行胚发育过程中AsaABCB家族基因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大蒜中共存在17个AsaABCB基因,定位在7条染色体上,在系统进化树上可分为 5 个亚组.AsaABC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数量为545~1 379个,相对分子量为59 627.17~152 864.21,理论等电点为5.72~9.34.AsaABCB4、AsaABCB6、AsaABCB15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其余AsaABCB蛋白仅定位于细胞膜.17个AsaABCB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196个光反应元件、48个茉莉酸反应调控元件、26个脱落酸反应元件及12个生长素响应元件.11个AsaABCB家族基因在大蒜胚性愈伤组织(EC)阶段相对表达量较高,5个AsaABCB家族基因在愈伤组织(CA)阶段表达量较高,这表明该家族基因可能主要调控大蒜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EC和CA的形成与发育.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索大蒜体细胞胚发育过程中AsaABCB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大蒜ABCB基因家族体细胞胚

    不同LED光照对番茄幼苗生理特性及定植后开花结果的影响

    韩冰高文瑞孙艳军郑子松...
    2219-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番茄品种千禧为试验材料,研究 5 种不同的发光二极管(LED)光照对番茄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以及幼苗定植后开花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白光对照(CK)相比,白光∶蓝光=1∶1(WB)、白光∶红光∶蓝光=1∶1∶1(WRB)、白光∶红光=1∶1(WR)、红光∶蓝光=1∶1(RB)处理番茄幼苗株高显著降低,WRB、WR处理番茄幼苗茎粗显著降低,WB、RB处理的番茄幼苗壮苗指数显著增加;WB、WRB、RB处理番茄幼苗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显著增加;WB、WR、RB处理番茄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增加,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WR处理的番茄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而WB、WRB处理番茄幼苗叶片MDA含量显著降低.经WB、WRB、RB处理番茄育苗会使番茄苗在定植后始花期、前期产量、总产量及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显著提高.综上所述,WB、WRB、RB处理对番茄幼苗生长和壮苗培育,以及番茄植株定植后的始花期、产量和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且以WB处理的促进效果最好.

    LED光照番茄光合作用抗氧化酶活性产量

    不同草莓种质资源果实中有机酸组分与含量特征分析

    许林林张咏琦庞夫花刘婉...
    2226-2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草莓果实中有机酸的积累特征及其多样性,为草莓种质资源的科学评价与精准鉴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优化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莓果实中有机酸的方法,并对来源于 8 个种的 70 份草莓种质资源的成熟果实进行有机酸测定.结果表明:8个种的草莓果实中总酸含量差异明显,总酸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东北草莓、绿色草莓、森林草莓、峨眉草莓、栽培草莓、五叶草莓、黄毛草莓、西藏草莓.草莓果实中主要有机酸为柠檬酸和苹果酸.不同种质草莓成熟果实中柠檬酸含量为3.039 6~23.787 3 mg/g,苹果酸含量为1.335 9~14.830 3 mg/g.柠檬酸含量最高的是东北草莓DB3,最低的是栽培草莓桃熏;苹果酸含量最高的是栽培草莓石头河子,最低的是东北草莓DB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苹果酸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且总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均呈偏态分布.聚类分析结果不仅揭示了不同种草莓间有机酸积累的相关性,还反映了不同地域草莓育种者在有机酸性状筛选方面的偏好性.优化后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快速分离、鉴定草莓果实中的有机酸组分.同时,筛选出的有机酸含量特异的种质资源可作为草莓新品种选育的亲本材料.

    草莓高效液相色谱法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

    生物质灰加生物菌剂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李世金林硕马称心程廷明...
    2237-2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生物质灰和不同生物菌剂配施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及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作用,本研究先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生物质灰配施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发现,生物质灰配施生物菌剂有利于提高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菌群丰度和菌群变化程度,生物质灰配施荧光假单胞菌菌剂的土壤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最高,配施光合细菌菌剂的烟草根际土壤Ace和Chao1 值最高.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生物质灰配施不同生物菌剂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是类似的.另外,生物质灰配施生物菌剂可明显提高土壤中酸杆菌或放线菌相对丰度,其中生物质灰配施荧光假单胞菌菌剂和光合细菌菌剂土壤放线菌相对丰度更高.利用土壤微生物分离法研究生物质灰配施生物菌剂对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与CK相比生物质灰配施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显著提高微生物群落数量,生物质灰配施光合细菌菌剂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生物质灰配施生物菌剂后烟草青枯病病情指数明显低于CK,特别是生物质灰配施光合细菌菌剂的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

    生物质灰生物菌剂烟草根际微生物烟草青枯病

    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

    韩凤黄靖章文伟林茂祥...
    2244-2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筛选适宜的杀菌剂,本研究从重庆市南川区采集多花黄精白绢病病株,采用菌核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菌株BJB,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通过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病原菌种类,通过生物学试验明确病原菌的适宜生长条件,并通过室内药效试验筛选适宜杀菌剂.结果表明,本研究分离纯化得到的白绢病病原菌菌株BJB为罗耳阿太菌(Athelia rolfsii).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的适宜生长条件为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温度 25℃,pH值 4,碳源蔗糖,氮源硝酸钠,暗培养.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菌丝和菌核的致死温度分别为 45℃和 55℃.杀菌剂戊唑醇对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半抑制浓度(EC50)为 0.420 μg/mL;咯菌腈、萎锈灵和嘧菌酯的抑制效果其次,EC50分别为 1.750 μg/mL、1.991 μg/mL和 2.940 μg/mL.本研究结果为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

    多花黄精白绢病病原菌罗耳阿太菌

    结香患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

    胡子贤许慧邓鹏飞王佳琪...
    2254-2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腐病是影响结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探明结香根腐病的发病机制,筛选潜在病原菌,研发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以安徽省潜山市根腐病高发的结香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Illumina MiSeq),分析和比较了结香健康植株和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富度指数(Chao1 指数)分别较健康植株显著降低 13.74%和 45.83%,细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没有显著变化,但真菌多样性(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健康植株.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相比,患病植株根际土壤黏细菌属(Byssovorax)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真菌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和蜡壳耳目(Sebacinales)未定属相对丰度极显著增加(P<0.01).患病植株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综上,结香在感染根腐病后,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丰富度下降,真菌群落多样性升高,初步确定黏细菌属菌、葡萄座腔菌属菌和蜡壳耳目未定属菌可能是引起结香患根腐病的病原菌,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结香致病菌的分离和培养提供了候选菌群.

    结香根腐病根际土壤高通量测序细菌真菌多样性

    微生物菌肥配施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及黑麦草生长的影响

    卢洪美王晨宇巩梦梦谷勋刚...
    2266-2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微生物菌肥配施生物质炭对土壤肥力与黑麦草生长的增效机制,本研究以邦德 3 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方式,设置不施肥对照(CK)、有机物料(T1)、生物质炭(T2)、未灭菌微生物菌肥(T3)、灭菌微生物菌肥(T4)、生物质炭与菌剂配施(T5)、生物质炭与微生物菌肥配施(T6)等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及过氧化氢酶活性、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黑麦草叶片养分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黑麦草的生长,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生长时期,微生物菌肥配施生物质炭处理(T6)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整体上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黑麦草收获时,T6、T5 和T3 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CK,其中,T6 处理增加最为显著,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分别比CK提高230.91%、73.03%、24.00%和 238.28%.T1~T6 处理的黑麦草产量和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T6 处理增加最为显著,产量(鲜重)和叶片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比CK增加 104.37%、81.70%、271.43%和153.48%.因此,微生物菌肥配施生物质炭可有效提高黑麦草产量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肥力和促进黑麦草生长.本研究结果可为黑麦草的优质种植和微生物菌肥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黑麦草微生物菌肥生物质炭土壤肥力产量

    不同类型绿肥混播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王林林徐珂李正鹏严清彪...
    2273-2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不同类型绿肥混播对青海地区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及其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设置箭筈豌豆和毛苕子混播(HV)、箭筈豌豆和青稞混播(HB)、箭筈豌豆和油菜混播(RS)和箭筈豌豆单播对照(CK)的比较试验,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类型绿肥混播对土壤基础理化性质、有机碳组分、真菌群落多样性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箭筈豌豆单播对照(CK)相比,箭筈豌豆和毛苕子混播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 10.84%,箭筈豌豆和油菜混播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增加 19.97%.箭筈豌豆和油菜混播处理的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Chaol指数)和多样性(Simpson指数)比CK分别提高 36.42%和 11.59%.不同绿肥混播处理还能增加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丰富度,门水平下箭筈豌豆和青稞混播处理毛霉菌门和担子菌门真菌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 7.24%和113.09%,箭筈豌豆和油菜混播处理壶菌门真菌的相对丰度提高 583.79%.土壤全碳含量和微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显著相关,是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绿肥混播比绿肥单播能更好地优化土壤环境和真菌群落结构.

    绿肥混播土壤真菌群落土壤理化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