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徐晓风

月刊

1008-2549

jiaoshi@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276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校大学生转专业伴生问题、成因及解决思路

    黄敏君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 21 世纪以来,高校以专业为单位的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和研究性的科研人员;与此同时,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也因为过于精细化和单一化,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性、宽视野人才的产生。转专业制度作为一种专业人才培养的政策补救,具有其合理性,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基于此,在探究转专业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思考提出解决之策:加强对高中毕业生选择专业的引导,减少盲目性;加强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放宽学生专业选择年限;改革专业招生和培养制度,探索强化"主修"概念。

    本科生转专业原因解决思路

    知行合一理念下高校劳动教育"3+3"教学模式探析

    姜世健孙佳环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知行合一理念对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发现,当前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未能充分体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为实现知行合一,文章提出创新的"3+3"教学模式,即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并建立三阶同悟的课程评价体系。通过解析知行合一的哲学内涵,明确劳动教育中,知行合一是重要的内在要求。文章立足问题,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机制,为推进高校劳动教育改革、实现育人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借鉴。

    知行合一劳动教育劳动实践教学评价

    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研究

    张润民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研究生教务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务管理者在当今时代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围绕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与专业发展展开讨论,文章首先对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以及教务管理者的职责进行简单介绍,然后从我国高校研究生教务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者的职责特性,从研究生培养主导者、教学管理者、学术研究支持者、职业发展导师等四个方面对其角色定位展开论述,然后通过对当前高校研究生教务工作实际问题的分析,提出创新教务管理者工作模式、加强教务管理者专业素养培养、完善专业发展路径与机制建设、为研究生教务管理者提供专业发展条件保障等四个高校研究生教务管理者专业发展的策略。

    高校研究生院教务管理者角色定位专业发展

    大学教师"道德人"身份的嬗变历程、阶段特征与未来展望

    刘蕾闫建璋司剑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教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身份标识,每种身份标识都蕴含着不同内涵,从道德圣人的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到知识分子的救亡图存、学术救国、陶熔人格和为人民服务,再到普通人的经济上谋求名利、政治上学而优则仕、文化上因循守旧和专业上工具理性,大学教师"道德人"身份逐渐消解。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经济上追求自身利益,不损他人利益;政治上坚持社会正义,履行道德责任;文化上既有渊博学识,又有文化修养;专业上既有学术追求,又有道德良知四方面实现自我提升。

    道德人身份标识

    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再析——基于河南省10所示范校的调查

    黄德金路媛媛臧赛文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倡导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大背景下,地方性本科高校迎来了难得的转型发展契机。高校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队伍,但当前该类院校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方面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以及不正当竞争的状况;学校平台一般较低,可利用资源相对较少,高水平人才引进难度较大;重引进轻培养,用人留人机制不完善,高水平人才离职率较高;人才使用与激励机制不完善,难以充分发挥人才队伍的最大效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类院校一般影响较小、人才较少、平台较低、资源较贫,地方性特征明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办学定位,找准人才队伍建设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找准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坚持内培外引共发力;需要找准人才队伍管理路径,以人才为核心配置资源,坚持不断提升激励效果;需要重视并确保人才的实现需要,坚持以真情感召人心,以发展凝聚人心。

    人才队伍建设应用型高校人才引进人才激励

    师范生传承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解析与养成路径

    胡佳慧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职业精神的凝练,是每一位教育从业者的奋斗目标和精神引领。师范生作为教师队伍的后备军与未来新生力量,需要透过教育家精神明晰自身定位,树立职业理想,练就育人智慧,肩负职业担当。新时代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师范生教育的新模式,有必要从目标转向群体培育方式,贯穿融入三全育人格局中,坚持实践导向三方面共同发力。

    教育家精神师范生培养教师教育

    高校立德树人:生成逻辑、本质内涵与路径选择

    付梓强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高校在道德教育的实施和推广中采取的往往是灌输教育。立德树人强调德育的重要性,注重学生品德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指引下的自我成长,保证德育文化在高校发展中的均衡有机发展。高校的立德树人,一是基于教育政策的指引,二是基于我国立德树人的传统,三是基于高校的教育目标。高校立德树人的路径选择,一是以道德情感拓宽"立德树人"道德实践,二是培植高校学生的道德判断,三是构建更加全面的高校道德教育体系。

    高校立德树人道德教育高等教育

    新工科背景下行业特色大学工科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马云阔王菁浍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适应全球科技、产业以及国际形势的快速变化发展,对标新工科背景下行业特色大学工科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革要求,针对人才培养目标需修正、课程体系待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待加强、实践教学需强化、评价体系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可以从修正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完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为多维度、系统化提高行业特色大学工科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应用型人才培养新工科工科类本科行业特色大学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设立学生思政委员的理论依据、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

    赵文江艳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设立班级学生思政委员是促进学生参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途径。设立学生思政委员体现了思政工作以学生为中心的本位意识、抓住关键少数的方法意识和激发主体能动性的策略意识。设立学生思政委员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对象由点向面延伸、思政教育场所从课堂向课外延伸、思政教育形式由规范性向灵活性延伸。要建好学生思政委员队伍、用好学生思政委员、评好学生思政委员,有效发挥学生思政委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大思政课思政教育学生思政委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困境与实践进路

    罗亮梅陈山凤何文琪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它所蕴含的丰富价值观念能促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构建文化自信实现强国战略的需要。但在实践层面上两者的融合也陷入了困境。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衔接,必须充分挖掘具有时代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创新传统文化在思政课堂中的教学设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实践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困境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