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书育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

徐晓风

月刊

1008-2549

jiaoshi@jiaoshuyuren.com

0451-88060276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教书育人/Journal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业融合视角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机理与路径

    孙明英
    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是通过专业教育来服务社会职业,劳动教育需要深度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劳动教育体现在专业教育中的实践部分,以及在其中所体现的劳动精神。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呈现出一个从结合到疏离再到更高水平结合的历史演进过程。产业界应该制度性参与专业实践设计,以专项经费保障劳动教育实施,改善专业评价凝聚劳动教育共识。

    专业融合劳动教育职业技能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模式与实践

    庄雷姚山季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剖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八种嵌入模式,总结了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现代化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的实践成效。"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新质劳动力的有效抓手,建议从横纵向协同、多主体发力、科产教融合、数智化引领、学赛一体化等方面加强"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新质生产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模式

    "双维视角"下地方高校本科课程评估体系构建研究

    刘俊鹏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我评估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估是高等学校开展自我评估、提升学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探讨了地方高校开展本科课程评估的必要性,找出当前高校开展课程评估存在的问题,探索基于"课程基本建设水平"和"课程教学效果"两个维度开展本科课程评估的可行性并开展相关实践工作,从而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程教学质量自我评估指标体系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坚守与创新

    田明华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学生资助工作,特别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始终的"不变"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随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绝对贫困已成为过去式,高校资助工作需要在把握人民属性不变的同时,因时而进,改漫灌撒网式资助为精准资助;因势而新,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同时还要顺势而为,变显性资助为隐性资助。让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更好地服务新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教育公平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

    大学生就业心态分析与职业发展对策研究

    宋琳婷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确保其顺利就业与服务社会是一项重点工作。当前逐年攀升的就业人数使就业供需极度不均衡,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对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进行描摹,分析说明慢就业、懒就业、不就业的社会现象,总结描述大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认知偏差、兴趣驱动、向下兼容的现实表现,并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为目的,从树立职业理想,探索职业生涯、提升就业能力、转换职业角色和调适职业心理五个层面提出个人发展对策。

    就业心态职业生涯发展对策

    "五位一体"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养路径探究

    宋嵩沙沙缪莎莎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五位一体"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养路径展开探讨,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完善课程体系方面,强调课程的全面性与前沿性,构建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方面,通过四级课程遴选机制打造示范项目,引领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建强师资队伍方面,建立全方位培养体系,培养一支思政教育主力军。在构建案例体系和竞赛引领卓越方面,通过案例、竞赛的引导,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推动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

    五位一体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培养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一中心四轮驱动"提升路径探究

    李永华武小娟刘红
    6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正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必须深刻认识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工作。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关乎课程思政的成效。因此,提出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为"一中心四轮驱动",即以立德树人为中心,通过提升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挖掘多元课程思政元素、推进互联网赋能教学改革、构建多维育人成效评价体系的四轮驱动,从而达成思政育人的目标。

    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价值塑造

    数字化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逻辑理路、现实挑战、实践路径

    寇晶健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背景下,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适应新的教育形态的必经之路。文章从历史、政策和育人三个逻辑维度分析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性,指出当前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理念未跟上时代步伐、培养方式束缚改革进程、培养环境难以保障改革等现实挑战,提出地方师范高校通过更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方式和构建支持性的培养环境等具体实践路径,以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教师。

    数字化转型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困境及优化路径

    张乐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创新素养提升既是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其实现高质量发展客观评价的核心指标之一。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征是创新,这就使得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了要求。面对新质生产力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深刻变革,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滞后、教学内容陈旧、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产教融合衔接不畅等多重困境,需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明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高职教育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坚持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关注高职学生特性差异、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双提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充足的创新型人才基础。

    新质生产力高职院校创新素养培育困境优化路径

    融合思政元素的代数类课程在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

    唐黎明王金凤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重视基础学科教育的大环境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成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整合教育主体资源的有效方式,结合代数课程的特点,本文旨在探讨代数类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重要意义,以及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并对代数学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中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效果进行教学评价。

    思政元素代数类课程本硕博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