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苏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苏医药
江苏医药

黄峻

半月刊

0253-3685

yiya@chinajournal.net.cn

025-57711507,83216587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300号

江苏医药/Journal Jiangsu Medical Journa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75年,由江苏省卫生厅主管,江苏省人民医院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以广大医药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办刊宗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实行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报道以临床为主的医药卫生学术成果,为专业人员提供学术信息,促进国内外医学学术交流,起江苏省文献库的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IgA肾病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宋爽爽杜宇田加坤张磊...
    362-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IgA肾病(IgAN)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血尿酸水平,将110例IgAN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9例)和正常血尿酸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gAN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血清肌酐、三酰甘油、24-h尿蛋白定量、24-h尿蛋白定量分级和Lee氏病理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肌酐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是IgAN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和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222、0.317、0.468和0.250,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可反映IgAN患者临床指标及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积极治疗高尿酸血症,控制血压过高,降低血清肌酐、三酰甘油及尿蛋白水平,从而减轻肾脏病理损伤程度,延缓IgAN的进展.

    免疫球蛋白A肾病血尿酸高尿酸血症

    小剂量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治疗中的应用

    沈羽骆璇吴瑶
    36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小剂量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内镜下硬化剂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行内镜下硬化剂治疗的食管静脉曲张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P组应用瑞芬太尼0.3 μg/kg和丙泊酚2 mg/kg;K组应用瑞芬太尼0.3 μg/kg、丙泊酚1 mg/kg和氯胺酮0.3 mg/kg.两组麻醉维持均使用丙泊酚4 mg·kg-1·h-1静脉泵注.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进镜时(T2)和进镜后5min(T3)的HR和MAP;记录呼吸抑制、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以及体动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相比,P组T1~T3时MAP和HR均下降,K组T1~T3时MAP下降,T3时HR下降(P<0.01).K组T1~T3时MAP和HR均高于P组(P<0.01).K组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P组(P<0.05),两组低血压和体动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心动过缓.结论 内镜下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麻醉诱导应用氯胺酮0.3 mg/kg联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循环抑制小,且能降低呼吸抑制发生率.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硬化剂治疗氯胺酮

    短期口服替勃龙对提示宫颈鳞状细胞异常的绝经后女性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影响

    丁烨玮胡红梅
    369-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短期口服替勃龙对提示宫颈鳞状细胞异常的绝经后女性患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影响.方法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提示宫颈鳞状细胞异常的绝经后女性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A组和C组.A组替勃龙片2.5mg/d 口服14 d后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C组未口服药直接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比较两组表层细胞百分比和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值、VAS疼痛评分、阴道镜检查充分性、宫颈表面鳞柱交界可见性、转化区类型及阴道出血量.结果 与C组比较,A组表层细胞百分比和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值升高,VAS疼痛评分降低,阴道镜检查充分性比例升高且阴道出血量减少(P<0.05或P<0.01).两组宫颈表面鳞柱交界可见性和转化区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短期口服替勃龙可作为提示宫颈鳞状细胞异常的绝经后女性患者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预处理方式.

    替勃龙阴道镜宫颈活检绝经后

    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预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价值

    朱琨季伟田凌峰陈国玉...
    372-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预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的价值.方法 按照有无肾损害将68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分为HSP无肾炎组(A组,38例)和HSPN组(B组,30例).分析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预测HSPN的价值.结果 与A组比较,B组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升高是影响HSPN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预测HSPN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3和0.846(P<0.05),其预测HSPN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80%.结论 HSPN患儿具有更高的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两者升高是影响HSPN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上对D-二聚体或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的HSP患儿应及时治疗,密切观察,以尽量减少HSPN的发生.

    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外用制剂规范应用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蔡靖韩姗姗
    376-378,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规范应用外用制剂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36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行外用制剂规范应用指导,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和心理护理,每周1次,每次15~30 min,连续干预8周.比较患者干预前后外用制剂应用水平、皮肤干燥程度、瘙痒严重程度、角质层含水量及经皮水分丢失量(TEWL)的变化.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患者外用制剂应用水平提高(P<0.05),上肢、下肢和后背皮肤干燥程度及瘙痒严重程度均改善(P<0.05),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加(P<0.05),而TEWL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进行外用制剂规范应用指导可提高其外用制剂应用水平,改善患者皮肤干燥及瘙痒症状.

    老年皮肤瘙痒症外用制剂

    早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张明明张蒙陈雪琦张心...
    379-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死亡早产儿(死亡组)和34例存活早产儿(存活组)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死亡组男性早产儿、出生时窒息、多胎妊娠及母亲有妇科疾病的比例高于存活组,而早产儿RBC、Plt、住院时间及母亲定期产检的比例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出生时窒息和多胎妊娠是早产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Plt增加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对有男性、出生时窒息、多胎妊娠和Plt减少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更早给予足够的关注,以期降低其死亡率.

    早产儿死亡

    建立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对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

    东强杜梅邢滔余玉盛...
    383-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的预测模型,评估其对进展期胃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胃癌根治性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腺癌患者126例,行肿瘤退缩分级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按7∶3比例分为训练组88例和测试组38例,通过勾画门静脉期CT增强图像中肿瘤三维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分析训练组和测试组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特征,建立临床特征模型.评估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特征模型和联合模型3个模型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 训练组新辅助化疗有效44例和无效44例.测试组新辅助化疗有效18例和无效20例.有效组和无效组在病理组织分化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筛选出16个影像组学特征纳入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特征模型仅为病理组织分化.测试组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优于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特征模型(P<0.05).结论 建立了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预测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模型;其中,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更好.

    胃腺癌新辅助化疗影像组学

    气管切开套管对重症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张中凯卓飞男仇鹏周成业...
    388-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气管切开套管对重症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患者分别于气管切开套管拔管前48 h和拔管5 d后进行床旁吞咽功能评估[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以及吞咽肌电检测(颏下肌群和舌骨上肌群表面肌电图检测).结果 与拔管前比较,拔管后患者GUSS评分增加,FOIS分级提高(P<0.01),吞咽时颏下肌群和舌骨上肌群肌电振幅增加,肌电活动时间减少(P<0.05).结论 气管切开套管会影响重症患者吞咽功能的安全性,并且会阻碍吞咽时喉上抬相关肌肉的活动.

    气管切开套管吞咽功能肌电检测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

    王荣荣刘媛媛郑美华
    392-396,40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方法 行PCI治疗的AMI患者178例根据术后1年内随访结果分为左心室重塑组(A组,45例)和非左心室重塑组(B组,133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PCI术后即刻、术后72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时间点LVGLS对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糖尿病史、梗死部位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例和血清尿酸(UA)、胱抑素C(CysC)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B组比较,A组术后1个月和1年LVEF降低而LVEDV增加,术后72 h、1周、1个月及1年LVGLS均升高(P<0.01).术后72 h、l周、1个月及1年LVGLS对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塑均有一定的预测效能(P<0.01).梗死部位为前壁、血清UA和CysC水平升高、术后1个月LVEDV和LVGLS增加是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塑的危险因素,而术后1个月LVEF增加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3D-STI对AMI患者PCI术后左心室重塑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

    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宋诗飞高霞张红军王靖...
    397-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疑似冠心病(CHD)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HD的危险因素.方法 疑似CHD患者488例中,404例CAG诊断为CHD(A组),84例CAG未诊断为CHD(B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血液指标和心脏彩超指标.分析经CAG诊断为CHD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B组比较,A组年龄更大,吸烟史、2型糖尿病及心力衰竭比例升高,颈动脉硬化比例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而TC、TG及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升高(P<0.05).年龄增大、吸烟史、2型糖尿病、TG和MHR是经CAG诊断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增大、吸烟史、2型糖尿病、TG和MHR升高是疑似CHD患者经CAG诊断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