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交通与运输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交通与运输
交通与运输

杨东援

双月刊

1671-3400

shjtgcxh@126.com

021-63233961

200002

上海市汉口路193号324室

交通与运输/Journal Traffic & Transportation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主办的融指导性、专业性、知识性为一体的科技期刊。致力于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探索与交流;加大现代物流构建与发展前景的研究与介绍;积极推荐城市与运输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陆侧交通规划研究

    华婷婷王小桃冯雨顺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枢纽机场是城市对外交通门户,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随着民航业务量的快速增长,现有的枢纽机场设施容量已不能满足客流需求,在此背景下全国新一轮机场新建与改扩建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构建适宜的陆侧交通系统,对于机场总体高效运行、提升旅客交通便捷度和节约社会成本等方面至关重要.以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为例,首先,梳理机场面临的交通问题与挑战,并结合国内外枢纽机场案例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其次,基于客流规模开展交通需求分析;最后,从集疏运体系规划、交通设施布局、交通环境营造、交通供给策略等方面提出方案.希望为国内类似枢纽机场的陆侧交通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枢纽机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陆侧交通规划集疏运体系交通需求分析交通设施布局

    工业地块主干路出入口规划技术指引与实例分析

    姚琳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工业地块的数量和体量不断增加,部分项目在落地过程中,存在主干路开设出入口的需求.为减少地块开口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以厦门市为例,提出工业地块主干路出入口设置导则,为主干路地块开口提供规划技术指引.首先,结合现行的相关规范和地方标准分析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城市特点,提出导则的具体要求,包括工业地块主干路出入口的设置条件、审批流程和设置要求.设置要求又分为出入口渠化改造、道闸后退距离、货车蓄车区的强制性配套措施等;最后,以实际案例为其他工业项目在主干路设置出入口提供借鉴.

    工业地块主干路出入口设置导则强制性措施

    信号交叉口借道左转设计方法研究

    赵展轮汤雅杰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道左转作为一种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交通管理措施,应用广泛.为了使借道左转的使用效果最优,总结借道左转的适用条件和实际运行的4个阶段,提出通过确定左转预信号相位和借道左转车道长度的方法,进行借道左转方案设计.首先,以单位时间借道左转的车辆数为评价标准,分析车道长度变化对借道左转实施效果的影响;其次,归纳出不同参数间的数学关系,得出最优借道左转车道长度与其他变量的转换方法,并推导出合适的左转预信号相位方案;最后,通过VISSIM软件仿真模型进行验证,证明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借道左转左转预信号相位车道长度交叉口

    金海路快速化改建工程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研究

    熊子龙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地铁共线的城市交通复合廊道通常存在交通流量大、交通参与者多、交通组织复杂等特征,为降低在此类道路项目改建施工期间,因施工翻交对既有交通组织及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首先,总结归纳相关学者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成果,梳理施工交通组织基本原则及设计要点;其次,以金海路快速化改建工程为例,提出该项目交通组织方案重难点在于如何结合工程永久设计方案及区域交通出行特征合理组织交通,并以此为约束条件提出施工交通组织方案;最后,采用BIM建模技术及倾斜摄影技术,建立金海路快速化改建工程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模型,通过航拍摄片直观展示并验证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的可行性.

    快速化改建交通组织施工期间大流量

    城市核心区地下环路总体设计方法研究

    林添坂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下环路可有效缓解城市核心区地面交通拥堵,改善区域环境品质,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核心区中得到了应用.国内已有多个城市对地下环路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但国内尚未有针对地下环路设计的规范和细则,仍存在设计思路不明确、设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基于大量城市核心区地下环路设计实践的提炼总结,以福州滨海新城地下环路为例,对地下环路总体布局、外部出入口设置、内部出入口设置及间距控制等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可为同类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

    地下环路总体设计交通组织出入口布置出入口间距

    大跨径钢桁架双层拱桥模态阻尼比分析方法

    贾延安钱申春郭瑞王兵见...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有效揭示结构整体刚度的变化,解决当前模态阻尼识别准确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运营中的复杂桥梁结构,难以准确分离多种干扰因素,创新研究了复杂桥梁的模态阻尼比识别方法,只需有限数量的加速度传感器,即可精确且高效地分析复杂桥梁的模态阻尼比.首先,采用变分模态解耦方法,将实测的非线性振动信号准确分解为单一频率模式;其次,对这些分解后的信号应用希尔伯特变换和脉冲响应函数进行处理,从而建立模态阻尼比的求解策略;然后,选取服役中的公轨同层大跨径钢桁架双层拱桥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收集其主梁的加速度响应信号;再次,通过变分模态解耦与脉冲响应函数方法,成功分析信号特性,获取该结构的频率及阻尼比;最后,将这些频率数据与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比对,证实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阻尼比钢桁架拱桥信号分析变分模态解耦脉冲响应函数

    基于数值仿真的多跨连续梁桥可行性评估研究

    刘小伟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公路桥梁的建设水平,以G346 国道路网三跨连续梁桥工程为研究对象,在总结项目概况的基础上,采用四阶段法评估该桥的交通量.基于预测交通量,利用有限元软件,解析主梁梁高对结构设计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最佳梁高.开展纵横向有限元仿真数值分析,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估桥梁结构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项目建成初期,交通量增长相对较快(增长率为18.98%),运营后期交通量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桥梁承载力和设计弯矩均随主梁高度增加而增加,本桥推荐梁高为2.0 m;桥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均满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可为此类结构提供参考.

    连续梁最佳梁高交通量预测结构评估有限元仿真

    多网融合背景下的上海市域铁路网络层面互联互通规划研究

    潘茂林潘珂黄骁吕正昱...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域铁路作为服务市域、面向都市圈的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与国铁、都市圈城际制式统一,具备互联互通的先天优势,在多网融合背景下,需要加强网络层面互联互通的规划研究.首先,重点研究互联互通的内涵、功能定位和分类形式,并梳理典型案例,总结互联互通的主要特征;其次,从城市空间结构、节点网络功能等角度出发,根据客流需求、实施条件等提出互联互通的分类原则及方法;最后,结合上海市域铁路网络,提出基于规划导向的网络层面互联互通节点分类,并结合具体案例,在充分考虑各节点的客流需求、运输组织、实施条件等因素后,得出面向实施的网络层面互联互通节点分类.

    互联互通多网融合市域铁路网络规划分类原则

    市域(郊)列车折返点选择与运行优化

    徐敢锋宋唯维高飞戴卫杰...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运营和提高城市化进程中市域(郊)铁路的服务质量,深入探讨列车折返点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首先,分析客流需求、行车条件和运力资源等主要影响因素;其次,基于这些因素,构建一个综合目标为最小化乘客总等待时间和车辆运行公里数的折返点选择模型;再次,选取上海市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模型验证和案例分析;最后,结果显示,通过将张江站设定为小交路折返点,并在虹桥站—上海东站区段的早高峰时段每小时开行 7 对列车,不仅显著减少了乘客的候车时间,还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交通运输市域(郊)铁路运行交路折返点选择优化模型

    城市轨道交通超短时客流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费佳莹严俊钦陈佳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短时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中的关键基础性问题,现有的方法及模型各有优缺点,尚不能很好地满足现场实际工作需要.首先,基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海量客流数据,对客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提取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K最近邻算法"研究建立超短时客流预测模型.以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实际背景的初步应用及结果分析表明,研究成果能对运营当天早晚高峰时段(7:00-10:00 和17:00-20:00)客流做出超短时预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调度指挥提供有力的客流数据支撑,助力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智慧客运组织调度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超短时客流预测K最近邻算法历史特征日相似参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