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学术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学术月刊
教育学术月刊

吴重涵

月刊

1674-2311

jyxsyk@126.com

0791-86765836

330038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韶赣江南大道2888号

教育学术月刊/Journal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江西省教育厅主管,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和江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理论期刊,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省一级社科期刊。主要研究对象为基础教育,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干部以及教研、科研、教育行政等部门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化赋能研究生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蔡三发高霞姚昊
    3-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系统带来了全新变革,已成为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仍存在数字资源供给的结构性与针对性不足、跨学科拓展需求满足有限、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脱节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应以研究生发展、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关注研究生的全周期发展,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注重研究生关键能力提升.在教育实践中聚焦数字化技术赋能,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提升研究生培养效能,数字画像助力学情预警与动态发展,自适应学习者模型、知识图谱和生成式AI智能导师促进研究生个性化学习,扩展虚拟现实技术促进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未来应以关注研究生个性需求为基本原则,以扩大研究生教育资源为重要抓手,以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可达性为关键目标,以推进教育技术整合应用为发展方向,以完善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评估为重点任务.

    数字技术赋能研究生教育学生中心高质量发展路径

    现代家庭教育的多维表征和三维场域构型研究

    陈媛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教育作为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整个社会系统的变迁紧密相连.伴随社会系统的演变,家庭教育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价值.不同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化语境会催生不同的家庭教育形态,并塑造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与之形成家庭教育理念和行为的多维同构性.家庭教育场域作为社会系统的关系性和整体性存在,隐喻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多维表征.基于此,研究提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框架——"时间—结构—功能"的三维场域构型,旨在深入理解家庭教育背后标注的社会情境和文化语境,并为家庭教育本土化实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研究表明,家庭教育交叠场域是由客观关系和主体能动构成的开放结构.其构型向上关联着整个社会系统的教育协同,向下关照全体家庭成员的终身育人本位.为推动家庭教育的发展,有必要加强家庭教育场域内的对话与协作,促进家庭教育由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系统,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叠加与放大作用,引导家庭教育场域内多元育人主体的多方位协同、多角度互联、多层次合作,推动三维场域构型下现代家庭教育共同体的建设.

    家庭教育多维表征场域构型社会教育

    "诗性正义"观照下德育共同体的生成逻辑与实现路径

    李忠伟王艳
    18-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育共同体是一种具有道德新形态的伦理实体,旨在多元主体平等交往、互动协作的过程中达成一致的德育目标,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对道德教育现实层面的观照,德育共同体的建构正面临着陌生化的情感认同、边缘化的身份认同、虚拟化的价值认同等危机."诗性正义"作为一种建构在文学想象和情感理性之上的正义标准,强调了对教条主义理性的批判,为化解德育共同体的危机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一理论通过对道德实践的补充和深化,与德育共同体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关联."诗性正义"观照下,德育共同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规范化的正义框架,而是在多元灵活开放的过程中实现了动态生成.以新的视野审视德育共同体的构建,应以文育德,寻求情感共鸣;以人育德,达成身份认同;以观育德,明确价值导向.

    "诗性正义"德育共同体道德想象力生成逻辑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遵循与路径选择

    谢元海刘涵滨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内在之举.从社会系统理论观之,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有着内在关联.前者作为后者的子系统,承担着提供现代化技术技能人才支撑的重要功能,并在价值遵循上与中国式现代化保持同频.身处新发展阶段,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应遵循由新发展理念所架构的现代化理念指导系统,探索极具适应性的现代化出路.在具体实践路径上,一是应从科研与人才的双模块推进,服务科学技术创新;二是应加快体系改革与话语构建,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三是应全方位培育绿色技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四是加强经验借鉴及标准输出,面向全球开放潮流;五是全维赋能人的持续发展,助力构建共享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社会系统新发展理念

    我国幼儿园发展持续度的测评与提升建议

    蔡迎旗唐锋林朝湃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幼儿园可持续发展是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本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系统论,经文本分析、理论建构、专家咨询、试测完善阶段,构建了包含创新性、合作性和国际性的幼儿园发展持续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测评了我国幼儿园发展持续度水平,发现我国幼儿园发展持续度总体水平一般,其中,合作性和国际性水平较高,创新性水平一般.我国幼儿园发展持续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和园所差异.从区域看,东部地区幼儿园发展持续度总体水平和"三性"水平均显著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幼儿园发展持续度总体水平和合作性水平均显著高于东北地区,城区幼儿园发展持续度总体水平和创新性水平均显著高于镇区和乡村.从园所看,公办园创新性和合作性水平均显著高于民办园,而国际性整体上低于民办园.为提升我国幼儿园发展持续度,应深化改革,增强幼儿园发展内生动力;构建关系,优化幼儿园发展外部环境;拓展视野,引领幼儿园面向未来、走向世界.

    幼儿园发展发展持续度创新性合作性国际性

    多源流理论视域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演进研究——基于新时代以来政策文本分析

    黄剑平周钧牛炅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实现乡村教育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有关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乡村教师政策大体上经历了深化发展阶段和完善发展阶段.通过采用文本分析法对38份乡村教师政策进行梳理及分析其演进脉络,借助多源流理论对乡村教师政策的变迁历程进行解读,发现在教育现状指标作为问题源流、国家教育战略方针构成政治源流、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实践形成政策源流的前提下,三流耦合打开政策之窗,开启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新进程.对新时代乡村教师政策进行梳理与总结,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理解政策走向与意涵.

    乡村教师政策文本政策演进多源流理论

    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模型——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胡重庆缪淑芳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性知识是师范生专业发展的基石.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发现,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实习中的实践与反思、个人生活史、实习中的实践共同体等4个主类属是影响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生成的要素,分别起内部驱动作用、源动力作用、奠基作用、有效助力作用.4个主类属及其所属14个对应类属相互作用,构成作用机制模型:专业自主发展意识有效促进教学实践与反思,激活个人生活史和充分挖掘实践共同体作用;实习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强化专业自我发展意识,激活个人生活史和充分挖掘实践共同体作用;个人生活史孕育催化专业自主发展意识,为教学实践与反思、实践共同体作用的发挥提供背景参照;实习中的实践共同体强化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催化教学实践与反思,激活唤醒个人生活史.

    师范生培养实践性知识生成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模型扎根理论

    我国教育博士培养的特征分析:代际嬗变的视角

    郑围尹程东亚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际上,专业博士教育的发展历经了"为实践研究""实践中研究"和"实践即研究"三代培养模式.专业博士教育发展的代际嬗变为判断与衡量我国教育博士教育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水平提供了"参照"与"标准".基于此,从入学要求、培养目标、学习与指导方式、课程设计与实施、专业实践、毕业成果要求等维度,对国内高校教育博士培养模式的代际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教育博士教育整体处于第一代,部分居于第二代初期.推进我国教育博士教育改革,方向在于摒弃第一代"为实践研究"的培养模式,转向第二代"实践中研究"的培养模式,探索第三代"实践即研究"的培养模式.

    教育博士专业博士教育代际嬗变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体育课堂教学:特征与样态

    梁国力刘世磊刘继峰
    68-74,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探讨基于《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体育课堂教学新特征和教学新样态,以期促进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反映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课堂教学特征为"六化":教学目标"素养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方式"情景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学方法"问题化",教学评价"精准化".体现教学特征的课堂教学样态为"七有"与"二融合",其中"七有"体现为:队列练习,专门性准备活动,单个动作学练和以此为核心的组合动作学练,游戏、比赛或展示,分组教学,体能练习,教学评价;"二融合"体现为:融合健康教育、融合思政教育.

    学校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课堂教学运动技能

    理工院校法学教育转型:知识产权职业人才培养的视角

    温美芬张翔
    7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传统法学教育以高校开设的法学专业为代表,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关注不足.在传统法学教育同质化严重、复合型人才需求及知识产权政策支持等背景下,理工院校法学教育亟须转型.理工院校可结合自身理工科资源,明确培养目标和优势,通过构建复合课程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强化校企合作及实行等辅助措施,探索差异化知识产权职业人才培养,走特色法学教育之路.

    理工院校法学教育知识产权职业人才复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