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王尚义

月刊

1004-5872

jxyglcn@163.com

0351-2275134 2275244

030031

太原市黄陵路西巷5号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Jour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分三个版。中学版为中学教育服务,小学版为小学教育服务,理论版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的应为、难为与有为

    王浩宇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学生自我认知提供真实视角,有助于培育学生决策意识与实践能力。新高考改革将高中生生涯决策时间前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与要求。普通高中实施生涯教育有着深远的"应为"之意,现实中却受"难为"之因约束难以发挥育人实效,为使生涯教育为高中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提出促进生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有为"之策。

    生涯教育普通高中价值诉求

    乡村教师社会支持身份从"接受者"到"给予者"的转变

    马香莲邵怡雯
    5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和乡村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我国整个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推进。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通过加强政府、高校和中小学合作,为乡村教师提供政策、组织和文化等方面的支持,而且要引导乡村教师将社会支持转化为内在动力,为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学业、情感、人际交往、习惯与思想提供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身份的转变能切实提高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乡村教育发展。

    乡村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社会支持留守儿童

    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探析

    赵富霞
    55-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文化能力培养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对该目标的达成至关重要。基于对外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要素分析,跨文化教学能力包含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自身的跨文化能力与教师开展跨文化外语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分析探讨了跨文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包括跨文化培训、跨文化体验和交流以及跨文化教学反思等。

    外语教师跨文化能力跨文化教学能力跨文化外语教学

    微观权力视域下学生逆反行为的剖析与应对

    陈思梦
    59-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逆反行为作为学校教育情境中教育者经常遭遇的难题,是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微观权力理论为剖析学生逆反行为提供了全新视角。学校无处不在的权力控制、支配和压迫均不同程度反映出学校管理情境中存在的专断、压制和落后。据此,教育者应密切关注学生逆反行为背后的需求,通过创设宽松的民主管理环境、推动学校管理民主化、敢于对学校制度做减法、尝试学生日常管理去制度化等方式予以应对。

    微观权力逆反行为微观社会学

    "泛娱乐化"境遇下儿童闲暇的教育省思

    赵亚婷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闲暇时间是个体自由发展的应然时间,也是全面发展的可能时间。在减轻学业负担的背景下,闲暇的价值得到凸显。在现实境遇下,儿童被抛入了"泛娱乐化"的"赛博空间"和学校空间,故儿童的闲暇方式出现了"泛娱乐化"的危机,体现为身体的放逐、言语的失德和沉思的有限。教育承担着教化的使命,须对学生闲暇时间进行必要的教育研究。

    儿童闲暇教育泛娱乐化

    区域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的建构

    张敏马远军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研学旅行发展火热,但作为重中之重的研学旅行课程却面临很多问题,其中,区域性课程缺失,课程同质化现象严重。基于此,尝试结合旅游学、教育学的相关知识,提出区域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建构的必要性和原则,明晰了区域研学旅行发展中三大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区域总体系、学校体系、基地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路径,重点阐述了结合研学旅行目标建构的七大类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自然教育与生存挑战、农业认知与劳动实践、生活探索与职业体验、文化考察与社会参与、名人故里与情系先烈、科技探秘与创新感知、国际理解与文化交流)。以期通过区域研学旅行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推广,进一步理清研学旅行系统中各主体的发展目标,助力研学旅行的良性发展。

    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区域特色

    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王丽君
    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认知不足,传统生活方式被"偷",农业耕作传统减弱都较大程度影响乡村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症结之所在是乡村场域中"劳动观念"与"劳动实践"相背离。树立新的劳动课程观念,设计新的劳动课程制度,开发与乡村文化共生共赢的劳动课程实践,是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新目标。

    乡村乡村学校劳动教育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科学素养的内涵及实现

    周剑清周游
    7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材中融入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国际科技竞争视野的需要。基于国内外文献与研究、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对科学素养的关照,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科学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科学知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社会责任,通过对语文教材选文中科学素养的本质核心进行探讨,提出了培养语文科学素养教学的三条路径:转变传统教学意识,探究复合教学模式,注重层级教学设计。

    科学素养高中语文教材选文培养路径

    "味"论视域下古诗词教学探寻

    韩再彬
    7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味"是我国古代文论中比较丰富的理论范畴,其中的诗"味"论、词"味"论构成了我国古代"味"论最核心的要素,将传统文论中的"味"论引入到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解构诗"味"论、词"味"论中的真情实感、艺术手法、声律及遣词造句、含蓄隽永等范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目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古诗词教学教学范式诗"味"论词"味"论

    指向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研究

    陈凤清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其中,健康生活素养涉及人的知识,是其他素养形成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最为缺乏的一项内容。通过跨学科课程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需要建构基于学生发展健康生活素养的跨学科课程。语文、体育、德育课程在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具有诸多内在关联性,对培育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基于此三门课程构建"语文、体育、德育"三科融合的"项目式专题学习"跨学科课程模式,可以实现对人的知识和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可以促进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更好发展。

    健康生活素养跨学科课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