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生物灾害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生物灾害科学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昆虫学会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江西省植物病理学会
生物灾害科学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昆虫学会江西省植物保护学会江西省植物病理学会

王海

季刊

2095-3704

swzhkx@163.com

0791-83828147

330045

江西南昌经开区志敏大道1101号江西农业大学期刊社

生物灾害科学/Journal Jiangxi Plant Protec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评估茶枝柑黄龙病病情的3种定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马冲何桢锐孔广辉周江文...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比较3种不同黄龙病病情定量评估方法的优劣之处。[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定量分析了柑橘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CLas)在茶枝柑的叶脉、叶肉、果皮、囊壁、果实中柱、树皮、根系等多个部位的分布情况,并进一步使用"橘园黄龙病病情指数分析、病树中CLas 含量分析及黄龙病发病率检测"3 种方法定量评估了新会区两个茶枝柑果园中黄龙病的发病情况。[结果]CLas在茶枝柑各部位含量的大小:叶脉>橘络>果实中柱>根>叶肉>绿树皮>果皮白瓤>囊壁>外果皮。茶枝柑叶脉中CLas 16S rDNA基因平均含量为107。89 CN/g FW,茶枝柑外果皮中CLas 16S rDNA基因平均含量为104。54 CN/g FW。三江镇联合村果园 20棵茶枝柑的平均病情指数为 52。75;随机采集叶片样品,可在其中18 棵茶枝柑的叶脉样品中检出CLas,其 16S rDNA平均含量为 105。57 CN/g FW;选择性采集显症叶片样品,可检测出 20 棵茶枝柑树的黄龙病发病率为 100%。双水镇大树村果园 20 棵茶枝柑的平均病情指数为 30。75;随机采集叶片样品,可在其中 3 棵茶枝柑的叶脉样品中检出CLas,其 16S rDNA基因的平均含量为 104。99 CN/g FW;选择性采集显症叶片样品,可检测出 20 棵茶枝树的黄龙病发病率为 100%。[结论]明确CLas在茶枝柑不同部位的定量分布情况,为茶枝柑的黄龙病定量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3 种定量评估茶枝柑黄龙病病情的方法各有优劣,综合运用才能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出黄龙病在果园的发病情况。

    柑橘黄龙病茶枝柑病情指数发病率柑橘黄龙病菌含量

    不同诱捕方法对茶园害虫的诱捕效果分析

    李黄开媚刘迪廖燕王玉浩...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广西是中国主要茶叶产区之一。茶生长过程中易受到茶小绿叶蝉、茶毛虫等害虫为害,品质和产量受到严重影响。人们对茶叶品质和质量安全越来越重视,如何有效使用绿色防控技术逐步代替化学农药防治害虫显得尤为重要。[方法]采用船型、光源、黄板三种不同诱捕方法对南宁茶园常见害虫进行诱捕,并对诱捕结果比较分析。[结果]对茶园蛾类害虫的诱捕效果:光源诱捕法>船型诱捕法>黄板诱捕法;对茶园茶小绿叶蝉诱捕效果:船型诱捕法>黄板诱捕法>光源诱捕法;对茶园蜂类的诱捕效果:黄板诱捕法>船型诱捕法>光源诱捕法;对茶园瓢虫类诱捕效果:黄板诱捕法>船型诱捕法>光源诱捕法。[结论]9 月至 10 月初,茶园蛾类害虫和茶小绿叶蝉发生量较大,天敌昆虫发生量较小,建议选用光源诱捕器减少蛾类害虫的发生,选用船型诱捕器和黄板诱捕茶小绿叶蝉;10 月—11 月中下旬,茶园害虫和天敌昆虫的发生数量在此时段内都达到最大,在诱杀害虫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天敌昆虫,选用船型诱捕器结合茶园害虫性信息素诱芯能提高对茶园害虫诱集的效果,同时降低对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的伤害;11月底—12月,茶园昆虫种类数量发生变化,茶小绿叶蝉在茶园中所占比例开始下降,而天敌昆虫较多,选用船型诱捕法对茶园害虫诱集效果优于黄板,同时对一些益虫比较友好。通过在不同时间段选用不同的诱捕方法以期为茶园虫害的绿色防控进行优化、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为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不同诱捕方法茶园害虫诱捕效果

    玉门地区紫花苜蓿田除草剂防控效果分析

    马晔孙鹏中郭长辉刘军...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紫花苜蓿是目前家畜最主要的饲草,杂草是影响玉门地区苜蓿建植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开展田间药效试验,旨在探究除草剂在苜蓿幼苗期对杂草的防控效果及对苜蓿的安全性。[方法]研究对比2种常规使用药剂和5种新引进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苜蓿田各类杂草防除效果和对苜蓿的安全性,筛选适宜的除草剂。[结果](1)新播苜蓿幼苗期防除地肤可以喷施1200 mL/hm225%辛酰溴苯腈乳油或1500 mL/hm230%2,4-滴丁酸钠盐可溶液剂;(2)防除燕麦和冰草可以喷施3000 mL/hm2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或225 mL/hm224%烯草酮乳油;(3)防除苣荬菜可以喷施1500 mL/hm230%2,4-滴丁酸钠盐可溶液剂;(4)防除宽叶独行菜可以喷施300 mL/hm224%烯草酮乳油。[结论]玉门地区新播苜蓿田杂草主要以地肤为主,结合田间观察情况,防除地肤建议在地肤幼苗期喷施1200 mL/hm225%辛酰溴苯腈乳油。

    紫花苜蓿杂草防除除草剂玉门地区地肤

    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效果研究

    王中林任贻刚王爱丽陈本静...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是防治天牛类害虫较为有效的寄生性天敌,研究明确山东省潍坊地区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的最佳释放时间和释放量对天牛类害虫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室内和林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效果进行测定。[结果]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释放管氏肿腿蜂可有效寄生双条杉天牛幼虫,管氏肿腿蜂的寄生率随释放量的增加而提高;林间试验结果表明,山东潍坊地区利用管氏肿腿蜂防治双条杉天牛的最佳时间为 6 月,其校正寄生率达 50%左右,林间以10000 头/hm2释放量防治双条杉天牛,校正寄生率为50。93%~54。53%。[结论]释放管氏肿腿蜂能有效抑制双条杉天牛危害,可作为生物防治双条杉天牛的重要措施进行推广应用。

    管氏肿腿蜂生物防治双条杉天牛寄生率

    红河烟区烟草黑胫病和野火病发生的气象因子分析与模型构建

    韩雨静刘春明侯秋强何建忠...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2010-2021 年间气候变化时空特征,构建烟草黑胫病和野火病预测模型。[方法]利用Mann-Kendall(MK)趋势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逐步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和模型构建。[结果]红河州在整个烟草大田期的日照时数有显著的下降趋势,泸西烟区在烟草旺长期、成熟后期的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建水烟区在烟草旺长期、成熟前期和成熟后期的日照时数都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利用与黑胫病和野火病具有显著相关的气象因子构建病害预警模型的R2 分别为 0。9984 和 0。9752。[结论]建立关于黑胫病和野火病的预警模型,R2值较高,拟合良好。

    烟叶病害气象要素时空特征预警模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抗药性检测

    李敏靳彦峰郑振兴安泉成...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长期连续施用化学农药防治烟草根茎病害导致病原菌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为明确病原菌的抗药性水平,根据烟草 K326 品种黑胫病和青枯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要素筛选对其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建立精准施药技术。[方法]采集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烟区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病株,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得到黑胫病和青枯病的病原菌,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得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的EC50,进而计算得到抗性指数。[结果]在广西烟区一共分离得到 185 株烟草黑胫病菌和79 株烟草青枯病菌。其中,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烟草黑胫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仅为1。96 μg/mL。而 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为8863。03 μg/mL。烟草黑胫病菌已对甲霜·锰锌、噁霉·稻瘟灵、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和霜霉威产生了高度抗性。52%氯尿硫酸铜可溶性粉剂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50 达到了 97。55 μg/mL。而 20%噻菌铜悬浮剂的抑制效果最差,EC50 达到了 198。25 μg/mL。90%以上烟草青枯病原菌对6种药剂均敏感,没有产生明显的抗药性。[结论]广西烟区烯酰吗啉和氟吗·乙铝在生产防治上仍可选用。对其余5种药剂来说,所有分离出的烟草黑胫病菌均为高抗菌株,抗性频率达到了100%,这5 种药剂在广西烟区烟草黑胫病的防控中已经失效,没有实用价值。对于烟草青枯病菌来说,噻森铜、氯尿硫酸铜、中生菌素、噻唑锌、溴菌壬菌铜和噻菌铜都以敏感菌株为优势群体,占比 94。94%。靖西2 株表现出高抗性,富川 2 株表现出中抗性,仅占总菌株数的 5。06%,上述 6 种药剂仍可用于百色和贺州主要烟区防治烟草青枯病。

    广西烟区烟草黑胫病烟草青枯病抗药性

    无人机施药与传统常量施药在小麦冠层的雾滴沉积规律

    王笛李玲玲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目前中国无人机施药缺乏飞防专用剂型,在进行飞防时大都使用常规剂型,限制了飞防的推广与应用,筛选有利于飞防的常规剂型对于增加药剂的分散效果和提高防效具有重要作用。[方法]选择三种常见农药剂型,通过比较常量喷雾与飞防喷雾效果,评价雾滴在小麦冠层的沉积规律。[结果]试验发现,相同喷雾条件下,水乳剂的药剂分散性最好,其次是水分散粒剂,最后是水悬浮剂。[结论]与常量施药相比,航空施药不仅具有更好的药剂分散性和穿透性,还有利于节约用水。

    无人机常量施药农药剂型雾滴沉积

    Cu-Fe双金属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抗菌活性

    刘松林张志鹏韩雪李金丽...
    125-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金属纳米材料的一经问世,便展现出优异的高效性,新型金属纳米抑菌材料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仍需探索。[方法]以CuSO4 与FeCl3 为原料,研究Cu-Fe双金属纳米粒子(Cu-Fe NPs)的制备工艺,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Cu-Fe NPs对几种常见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将 10 mLCuSO4 与FeCl3 的混合液以 4 mL/min的速度滴加到30 mL pH为 11 浓度为0。001 mol/L的儿茶酚溶液中,超声反应30 min,可以获得形貌不规则,粒径分布均一,平均粒径 30 nm的Cu-Fe NPs。Cu-Fe NPs能显著抑制几种常见的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对黄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和萝卜黑斑病菌(Alternaria aphanin)的EC50分别为325。05、334。00、429。64 和325。62 mg/L。[结论]Cu-Fe NPs具有良好的抑菌潜力,研究结果可为金属纳米粒子防治植物病原病害提供数据支撑,并为纳米农药的应用提供参考。

    双金属纳米粒子机械搅拌超声喷雾优化抑菌活性

    一种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晓阳程淑媛蒋军喜陈艳...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olletotrichum camelliae)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以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山茶刺盘孢(C。camelliae)为检测目标,根据刺盘孢属ApMat基因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qPCR检测技术体系,验证引物特异性,测试反应的灵敏度,绘制标准曲线,并采集田间病叶测试检测效果。[结果]设计的四组引物对中,引物对 CcF/CcR 特异性最好,扩增效率最高;用于定量检测C。camelliae的灵敏度为 10 pg/μL,DNA浓度的对数(X)与Ct值(Y)之间的线性关系为Y=-3。5296X+36。938(R2=0。9957,E=92。01);该体系检测C。camelliae溶解曲线对应的特异峰值Tm为(85。5±0。5)℃;用该体系在人工接种C。camelliae的病斑组织和田间病叶中检测到了C。camelliae的存在。[结论]建立的qPCR反应体系可特异性定量检测C。camelliae,并可应用于田间病害的早期诊断。

    茶炭疽病山茶刺盘孢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

    脱落酸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研究

    毛玉华肖江聂波张金儿...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脱落酸的摇瓶发酵工艺优化,提高脱落酸的摇瓶发酵水平,从而减少摇瓶效价误差,有利于诱变效应的分析。[方法]通过工艺试验确定对脱落酸摇瓶发酵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一步进行正交优化试验,得到脱落酸摇瓶培养基的最优配比组合浓度。[结果]脱落酸摇瓶配方中的麦麸可以完全被黄豆粉替代,替代后其摇瓶效价从0。171 g/L提高到 0。550 g/L,提高幅度达 221。6%。经过进一步正交试验,以黄豆粉、麦芽糖、乙二醇为影响因素,摇瓶产量为评价指标,摇瓶产量结果显示黄豆粉为最显著影响因子,其次为麦芽糖。得到最佳摇瓶配方为黄豆粉5 g/L、麦芽糖10 g/L、乙二醇 4 g/L,花生粉4 g/L,葡萄糖 4 g/L,硫酸镁1 g/L。摇瓶发酵效价从0。205 g/L提高到1。441 g/L,比对照提高602。9%,其提高幅度较大。[结论]发酵摇瓶中黄豆粉替代麦麸更有利于发酵过程中脱落酸菌产素水平的提高。

    脱落酸摇瓶发酵工艺摇瓶发酵水平工艺试验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