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刘红宁

双月刊

2095-7785

jxzybjb@vip.sina.com

0791-7119831,7119829

330006

南昌市阳明路56号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现已跻身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学报发行量的前列。近年来,凭着新世纪奋进的气势,大胆革新办刊理念,全国改版,调整栏目,获得业界及广大读者、作者的肯定。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同等药效下2种不同基原凤尾草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熊紫微温泉吴佳辉冯育林...
    75-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实验证明2种不同基原凤尾草的药效和质量控制的研究.方法:通过LPS刺激RAW 264.7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凤尾蕨与井栏边草提取物进行孵育.采用腹腔注射LPS(50 μg/kg)和D-gal(400 mg/kg)诱导ICR小鼠急性肝损伤,并以灌胃2种药材总提取物进行干预.检测细胞中NO的生成量和动物血清中肝脏酶ALT、AST水平,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以及肝匀浆中氧化应激因子MDA、SOD活力,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评价其对LPS/D-gal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对凤尾草的性状、显微、薄层色谱进行鉴别,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检测方法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与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确定凤尾蕨与井栏边草的性状特征,根茎叶的横截面与粉末的显微特征,薄层色谱蕨素C的特征.规定凤尾草的水分不得超过10.9%,总灰分不得超过15.0%,酸不溶灰分不超过10.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6.5%.规定凤尾草的质量标志物含量限度,制定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与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分离较好,在0.078 2~8.867 8 mg/g与0.112 2~2.997 1 mg/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4.02%和92.49%.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用于凤尾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凤尾草质量标准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含量测定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白背牛尾菜中薯蓣皂苷元的提取工艺研究

    郭强赵灼滨陈荷莹刘毅...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白背牛尾菜中薯蓣皂苷元提取工艺进行优选.方法: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酸浓度、水解时间、水解温度为主要因素,应用响应曲面法以及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及其对白背牛尾菜中薯蓣皂苷元得率的影响,建立响应曲面模型并得到最佳工艺参数.结果:模拟后的最佳工艺为在提取溶剂为 81%乙醇,提取时间为80 min,料液比为 1∶23,酸浓度为 1.27 mol/L,水解温度为 95℃,水解时间为 4.5 h,在此条件下薯蓣皂苷元实测得率为 1.70 mg/g,与响应曲面拟合所得方程的预测值 1.71 mg/g符合良好.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后所得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白背牛尾菜中薯蓣皂苷元的制备.

    白背牛尾菜薯蓣皂苷元响应面法工艺优化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等6种中药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刘玲任琦罗新新陶松...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展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等 6 种中药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方法:采取室温(25℃)条件下考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配伍后放置 0、1、2、4、6 h的外观性状、pH值、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数、吸收度变化等情况.结果: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参麦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配伍后,各配伍溶液在 6 h内性状均无显著变化,无沉淀、无结晶、无明显可见异物、pH值无明显变化.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参麦注射配伍后 6 h内的不溶性微粒均超出《中国药典》规定限度.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苦碟子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灯盏细辛注射液配伍稳定,与银杏达莫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配伍不稳定.

    冠心病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中药注射液

    两色金鸡菊降血脂活性部位筛选研究

    颜仁梁李田卓友铭
    95-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两色金鸡菊降血脂活性部位.方法:采用溶剂法通过降血脂活性筛选确定较佳的提取溶剂,并对提取物精制纯化进行降血脂活性考察.结果:两色金鸡菊水提物在高剂量下能显著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中TC和LDL-C含量;水提物精制部位在低剂量下可显著降低血清TC 和 LDL-C含量;水提物和水提物经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洗脱部位高剂量下均可显著降低血清TC和LDL-C蛋白含量.结论:两色金鸡菊的最佳提取溶剂为水,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洗脱部位为活性部位.

    两色金鸡菊活性部位降血脂

    艾叶复方精油乳对脂溢性脱发相关致病菌抑制作用研究

    洪石希杨思杨辉张浩朗...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艾叶复方精油乳对脂溢性脱发相关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肉汤稀释法研究艾叶复方精油乳对脂溢性脱发相关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痤疮丙酸杆菌、糠秕马拉色菌)的抑菌圈大小及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艾叶复方中药精油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糠秕马拉色菌、痤疮丙酸杆菌MIC值分别为 0.101、0.101、0.203 mg/mL,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6.33±1.53)mm、(13.00±1.73)mm、(11.00±0.45)mm.结论:艾叶复方精油乳对脂溢性脱发相关致病菌有抑制作用,进而缓解脂溢性脱发.

    艾叶复方精油乳脂溢性脱发糠秕马拉色菌抑菌

    毛蕊异黄酮治疗脊髓损伤大鼠的作用机制

    陈静熊润萍帅品花黄丽君...
    102-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毛蕊异黄酮治疗脊髓损伤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毛蕊异黄酮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毛蕊异黄酮组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毛蕊异黄酮组大鼠给予20 mg/kg毛蕊异黄酮灌胃.造模5周后,测定改良Tarlov评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时长和斜板试验,测定SCI大鼠脊髓神经功能.观察HE染色后脊髓损伤的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中p-Akt、gp130、IL-6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改良Tarlov评分及倾斜平面临界角度显著降低(P<0.05),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时长和p-Akt、gp130、IL-6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异黄酮治疗后改良Tarlov评分及斜板试验角度显著上升(P<0.05),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波潜伏期时长和p-Akt、gp130、IL-6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毛蕊异黄酮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抑制gp130、IL-6 的蛋白表达和PI3K/Akt信号通路磷酸化起作用.

    毛蕊异黄酮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密钥是坚持党的领导

    杨静怡胡伟菊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瑰宝的中医药,在"西学东渐"面前曾面临着巨大生存危机.从二十世纪初期濒临废除到新时代中西医并重原则确立,中医药发展遇到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医药再次打开强力发展的窗口期,关键密钥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医药最近百年的发展,经历了艰难抗争、初步发展、制度雏形和制度日益完善 4 个阶段.中医药在上述 4 个阶段的接续发展,贯穿其中的主线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时代中医药要守正创新,必然要求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只有如此,中医药才能充分发挥用东方智慧解决人类健康难题的作用,才能为实现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作出独特贡献.

    党的领导中医药守正创新新时代

    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康林之聂建华王萍曹征...
    110-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高校课程思政由初始 1.0 版提升为 2.0 版的新挑战,现以中医学专业中药学课程为例,在辅以网络教学平台的整体传统教学过程中,通过系统规划和设计以中医药传统文化统领不同主题的多元思政体系,积极开展了专业课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功能的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后访谈,结果显示整体满意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但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

    中医学专业中药学传统文化课程思政

    中医耳科鼻科病名术语英译标准的对比分析

    胡珊程蝶韩露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疾病名篇》(GB/T 15657-2021)中 38 个耳鼻病类中文术语为研究对象,基于全球较为权威的三大机构(即世界卫生组织、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世界中医药学联合会)所发行的最新版中医汉英术语标准,将中医耳科、鼻科病名分为三类,一类:英译文一致,共 11 个;二类:英译文部分一致,共 20 个;三类:英译文不一致,共 7 个.现对比三大标准中耳科、鼻科病名术语的英译策略、原则、方法,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重点考察二类、三类译文的差异,以期为今后中医病名术语标准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中医术语耳鼻类病名英译标准对比分析

    纳米药物包封率测定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温沁楠张锐魏朵朵王毓婕...
    120-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包封率是控制纳米制剂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指导建立纳米制剂成型工艺的关键因素.因此,根据纳米制剂自身特性选择合适的包封率测定方法,快速并准确地测定包封率是目前纳米制剂制订质量标准的重点之一,也是必须克服的问题.现通过对近年有关纳米制剂制备与包封率测定方法文献资料进行归纳与总结,探讨了纳米制剂包封率测定方法、特点以及测定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以期为准确测定包封率、制备合格的纳米制剂及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纳米制剂包封率方法学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