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发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发展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张国良

半月刊

1008-3855

jyfz@263.net

021-64034596;64038342;64186212

200032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教育发展研究/Journal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注重决策参考和分析,适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阅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改革亟待回归常识

    吴永军
    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教育改革中由于人们过度求新,导致枉顾常识的现象时有发生.教育改革亟待回归常识,因为常识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它一般葆有人类几千年积淀下的生活智慧及其相关知识,有利于人们在正常的教育秩序中快速而有效地应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并且构成了教育改革的底限.当下的教育改革尤其需要坚守五项常识.

    教育改革常识

    道德觉悟的生发逻辑及其教育路径

    宋晔杨紫旭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德觉悟作为沟通自我与道德的桥梁,为道德发展提供根源力量.其具有独特的生成架构,即依托于天赋道德感,以道德感知的内容为加工物料,对其进行理性觉解.通过感知、觉解以及觉悟的联动,达至道德的理想境界 道德觉悟的缺位招致道德教育理念上"知识人"僭越"道德人"、进路上滞于他律以及结果上退守伦理底线的三重困境.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教育本身予以匡正.籍由道德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敏感性、助推理性认同,并且把握道德机缘从而消解困境,达至道德觉悟的理想境界.

    觉悟道德觉悟道德教育

    学校增值评价:模型择优与实践进路

    袁建林唐瑞希罗仲尤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值评价模型的选用是学校增值评价的关键,已有理论与实践未能就此形成定论.模型比较是确定最优模型的基本思路.本研究遵从异质性模型比较逻辑,提出以增值测度结果的一致性、模型预测精度和增值测度结果的跨时间稳定性作为模型比较指标,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水平线性回归模型和多水平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综合模型特点与比较结果,依据模型选择策略,发现多水平分位数回归模型是学校增值评价较为理想的模型.反思学校增值评价实践,要警惕测度方法的科学性隐患、评价内容的片面性以及新的"唯分数"问题.推进学校增值评价实践健康发展,要进一步优化增值测度的精确性与稳定性,把握好学校增值评价的实践策略,拓展学校增值评价内容,开展实质性学校增值评价,以此达成学校增值评价的原本意图.

    学校增值评价增值评价模型选择增值评价实践

    教育家精神及其中国特质

    刘庆昌
    25-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出发,继续思考教育家精神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精神性是教育家的自性;教育家精神即人格化的教育精神.因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教育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至诚报国之情、弘道成人之志、必仁且智之心、为师为范之态,它们共同构成以"情志"和"心态"为核心成分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教育家教育家精神中国特质

    教育家精神传扬与教育现代化变革的内生动力

    黄书光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即指教育家在特定社会办学或"办教育"之艰辛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创造精神"、"开辟精神"和创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崇高人格精神.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国人不仅践行了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的变革之路,而且探索出"回归人本、务实兴学"的发展之路,更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创新之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历史底蕴、本质内涵和价值深意,遵循并努力做到六个向度的基本要求,以便更好地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的纵深推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教育家教育家精神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内生动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学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王鉴王子君
    4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二十余年来,课堂教学方式经历了传统讲授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践育人方式三大类教学方式的变革.本研究对13个省353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式是传统讲授教学方式和新型实验、体验探究方式,大多数教师认为新型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是补充关系;教师对单一使用传统讲授教学方式普遍持否定态度,对实验探究和情境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对实践育人方式尚处在探索阶段;城市教师和小学教师使用传统讲授教学方式的比重更低,东部地区教师使用传统讲授方式比重更高、使用探究方式和实践育人方式的比重偏低;参加培训是教师学习和掌握新型教学方式的有效路径,教学方式专题培训对教师教学方式变革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我国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变革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建构中国特色的教学方式体系,学校层面鼓励与保障教师开展实践育人方式的尝试与探索,教师个人层面要积极探索并掌握素养导向的新型教学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方式变革课堂教学方法

    中小学教师教学范式现状调研及变革路径探索

    张倩王红南晓倩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范式是科学发展的底层逻辑,只有从范式层面推动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改变课堂形态,只有推动教学范式从"输入为本"转变为"输出为本"才有望破解我国基础教育始终无法突破"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桎梏这一改革难题.为了解全国教师教学范式现状,并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准实验法对全国范围内共33683名教师教学范式和近20所中小学推进教学改革的情况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师仍主要遵循"输入为本"的教学范式且各地区并未呈现出显著差异;遵循不同教学范式的教师在教学活动实施方面差异最为显著;人工范式是撬动教师教学范式转变的关键因素;评价导向是教学改革参与积极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由此,研究提出以推动教学范式变革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教学实践行为作为教师教学范式的判断依据、以教学改革项目作为推动教师教学范式转变的重要路径、以评价导向转变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等建议.

    教学范式输出为本范式转变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课堂教学中的真实任务:内涵、设计与实施

    李博吕立杰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以真实任务为学习主线的学习过程,已然成为促进学生建构并理解学科知识、协调并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与必要趋势.真实任务的本质是学习任务,具有情境真实性、目标纵深性、层级进阶性、内容结构性和呈现学习性等核心特征,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动机、积累学习经验、促进学习迁移、重塑学习意义.综合来看,以学科知识理解、单元整体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为目标指向,真实任务具有四种设计程式.在实施真实任务时,应建立问题情境与现实世界的同源同型、关注学习内容与真实任务的同质同构、注重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的同伴同化、倡导反思评价与学习过程的同力同向.

    课堂教学真实任务知识理解单元学习跨学科学习

    以学生学习历程的视频分析促进教师的课堂变革——基于扎根理论的模型建构

    陈静静谈杨
    6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二十年来,课堂视频分析的方法在教育研究、教学实践和教师教育中得到频繁运用.学生学习历程的视频分析以学生学习历程追踪为中心,通过连续录制和微观镜头方式实现精准、真实的学习发生过程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困境和需求进行课堂变革.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12位长期采用学生学习历程视频分析的成熟型教师进行访谈,并对其常态化教研过程进行观察,发现学生学习历程视频分析可以深刻嵌入教师的日常工作和教研情境之中,基于实证,真正触动教师转换视角.教师借此深刻理解学生的困境和需求,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批判性反思,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实践型研究者,而将学生学习历程视频分析作为校本研修和区域研修的通用方法,也能有效促进教师的大规模课堂变革.

    学生学习历程视频分析课堂变革扎根理论

    立足数智融汇时代 把脉中国教材建设——第二十一届上海课程论坛述评

    张海蓉蔡琦董光楠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21届上海课程论坛于2023年 1 1月18日至1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数智时代的教材建设与国家知识管理机制"为主题,探讨了数智时代教材研究与实践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更好地落实国家事权、建设高质量教材等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数智时代教材变革的前沿趋势;随后回溯了信息技术发展以来教材形态转换、宏观体系规划、微观编写与应用的经验教训;接着就教材建设的核心议题,即知识的价值和管理制度展开讨论;最后从不同视角展望了未来教材发展之路,以期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质量教材发展.

    数智时代教材建设知识管理教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