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观察(上半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观察(上半月)
教育观察(上半月)

月刊

2095-3712

教育观察(上半月)/Journal Survey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工科设计类专业研究生多层次育人理路论析——以北京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双创竞赛—科技竞赛"协同育人实践为例

    张帅叶名威刘思彤宋高峰...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科技竞赛是青年学生练就过硬本领的重要途径.工科设计类专业研究生教育由于专业特点偏重于表现设计,普遍存在社会实践成果无法匹配"双创"和科技竞赛标准、社会实践工作难以形成理论创新、社会实践与竞赛协同育人机制未能贯通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高校可以从拓展科技思想、厘清实践逻辑、优化顶层设计三个方面入手,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创新创业为进阶、科技竞赛为落脚构建多层次协同育人新路径.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研究生团队基于该路径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体现出"社会实践—双创竞赛—科技竞赛"协同育人的实效性.

    工科设计类专业研究生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科技竞赛协同育人

    趋同化背景下留学研究生"一体化"培养模式探索

    张袁月孙璐璐
    5-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的扩大,高校趋同化培养由本科生拓展到研究生层次,但在招生与培养、教学与管理、语言学习和专业学习、国际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将单向趋同转变为多方协同与双向融合培养,建立一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通过"招生—培养一体化"储备优质生源,"教学—管理一体化"协同多元主体,"语言学习—专业学习一体化"帮助留学生克服专业学习与论文写作困难,"国际学生—中国学生一体化"推动中外学生互助互促,从而突破当下留学研究生培养困境,使"趋同化"成为提升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与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有效举措.

    趋同化留学研究生研究生教育"一体化"培养模式

    人工智能背景下土木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王斌邹雪王家滨
    9-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土木工程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培养土木工程行业"人工智能+土木工程"的复合型人才,以及如何确保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人工智能与土木工程行业发展融合得不够深入,应加快对"人工智能+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大部分高校对"人工智能+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为主."人工智能+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学科交叉融合不足、人才培养方案不科学、师资队伍建设紧迫的问题,"人工智能+土木工程"深度融合培养应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新的培养模式体系、组建多元化导师团队、搭建共享学习平台.

    人工智能土木工程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研究生

    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与演进可视化分析

    叶蓓尹润钟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03-2023 年间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目前处于一个稳定发展的阶段.全国各地普遍采纳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此提升教学质量并适应新兴的教学需求.研究的主要热点集中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以及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等方面.为了促进高校数字教学资源的持续发展,需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对相关政策、标准和制度进行系统性的优化与完善.这样的措施不仅能够提升数字教学资源的整体质量,还能够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教学资源研究热点可视化

    高职教育数字化背景下"1+X"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研究

    陆丽丽周俊冬孟玉喜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和新工科建设的全面推进,对机电一体化专业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南通开放大学开展机电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设,以职业核心素养为指向路径,对接课程标准与岗位技能,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课程的教学目标趋于复合化、教学方法趋于混合式、教材资源趋于立体化、教学评价趋于智能化,以期为工科专业课程改革提供路径引导.

    高职教育数字化开放课程数控机床

    数字智能技术赋能新时代思政教育动因与路径研究

    罗燕芬江文水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智能技术在社会发展和人才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思政教育工作者利用数字智能技术开展教学存在推进思政教育中国式现代化、顺应科学技术服务学生学习和成长需求的变化、应对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三大动因.但是,数字智能技术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还存在技术的快速迭代导致师生出现技术接受度和适应性较差、数字智能机器设备对新时代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人的价值选择等问题.为破解以上问题,可通过利用以下方式,最大限度发挥数字智能技术在塑造意识形态和文化方面的影响:利用智能推荐和数据分析实现思政教育资源的个性化适配;利用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效果;加强数字智能技术培训,提高思政教师的数字智能技术素养.

    数字智能技术思政教育路径优化

    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

    朱婷黄灏然方凯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企业是引领乡村振兴的精锐部队,乡村振兴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催生了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案例库是高校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教学内容拓展的现代教育资源系统,其在建设过程中面临"前支撑"不足和"后应用"不够两大痛点,需要高校从工作规划、团队组建、激励制度等方面健全保障体系,以跨越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壁垒和经验限制.

    农业企业管理案例库教育信息化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评价研究

    易兰华邬移生
    28-3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评价指标体系是高职院校引进、培养和评价"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依据.为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确保其真正实现所承担的教育功能,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三个维度构建"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评价指标体系.在推进"双师型"教师认定与评价工作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注重推进教师准入机制改革、完善教师培训体系、突出"双师"素质考核、提高教师激励水平、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和反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评价指标体系

    新时代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挑战与对策——基于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

    章筱茜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和建设要求下,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建设水平关系民办高校的高质量发展.然而,民办高校长期存在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的流动性问题成为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依据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从如何保障民办高校及教师的社会性回归、完善民办高校人才引进和培养政策、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职业竞争力三个方面采取积极策略,通过政府、高校、企业联盟、专家等多个利益主体共同作用,可以有效破解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困境,推动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民办高校高层次人才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

    产科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樊新波王桂红邹旻龚艳丽...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加强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产科教融合视角,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主要存在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培养培训系统性不足、团队建设评价机制不健全和团队建设联系产业不够紧密的问题.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搭建"政校行企"平台,优化教学创新团队结构;健全培养培训体系,助力教学创新团队专业发展;完善有效保障机制,激发教学创新团队内在动力;优化教师发展体系,加快推进产科教创深度融合.

    职业院校教学创新团队产科教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