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理论与实践

马玉玺

月刊

1004-633X

0351-5249978

030009

山西省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9号

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反映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决策与管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理论、课程论、教育心得、比较教育、教师论坛、青年论苑、学术动态等。读者对象为教育理论、教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及师范院校学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教育家精神融入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价值、原则、路径

    班振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费师范生作为我国教师群体中特殊而又极为重要的部分,担负振兴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乡村教育使命。教育家精神于公费师范生而言,有深刻价值意蕴,能够激发他们身份使命,为培养单位带来培养目标新指向,增添师德教育新内容。把教育家精神融入公费师范生培养过程,要求培养者贯彻协同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基于专业身份及价值需求原则和兼顾理论与实践培育路径原则。公费师范生的教育家精神教育应基于这些原则探索多维路径:确保培养者深谙教育家精神后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以课程为基本载体融入教育家精神;在见习实习实训环节检验教育家精神;用乡土情怀培育教育家精神;探索教育家精神的一体化培育机制。

    教育家精神公费师范生引领示范课程融入乡土情怀

    教育家精神引领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形象的塑造与实现

    唐克军夏春秋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家精神为塑造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良好形象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有助于锚定思政课教师个体发展的精神目标,凝练思政课教师典型榜样的精神标识,增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动力。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师形象塑造的方式,可以从信念锻造、德性涵养、为学恪守、人格熏陶四个方面把握,淬炼高校思政课教师深邃远识的政治底蕴,陶冶以身垂范的道德情操,秉持求真至诚的治学风范,形塑浸润人心的独特魅力。教育家精神引领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形象的塑造,应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想信念,塑造政治形象;注重榜样示范,关照道德品质;坚持问题导向,匡正治学作风;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人格魅力。

    教育家精神高校思政课教师形象塑造理想信念榜样示范问题导向内生动力

    联合体与共同体: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链式嵌入的两种重要方式

    唐献玲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联合体与共同体是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范式,也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载体。具体到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基于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等多链条嵌入式发展视角,一方面,应从空间视角谋划推进区域协同多链互嵌,持续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注重区域内嵌耦合,注重结构化协同配合,强化自适性产教服务;另一方面,应从分工视角提升组织逻辑运行的效能,以多链融合为架构、以统筹集约为路径、以创新创业为重心,持续打造行业产教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聚焦产业集群成长曲线,实施伴生式嵌入;聚焦行业特色优势布局,实施专业化嵌入;聚焦资源良性循环运转,实施有组织嵌入,将联合体与共同体建设统一于新质生产力的链式发展要求,有效促进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发展。

    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联合体共同体内嵌耦合多链融合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同育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PLS-SEM模型

    张丽华宁梦妍王一然
    1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全面深化协同育人机制是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有质量地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从高校、企业、政府三个利益相关主体出发,通过PLS-SEM模型分析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同育人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学校发表科技成果、政府对境内企业R&D支出以及企业科研人员占比对协同育人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同育人的发展,应建立高校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协同育人机制、多主体共建数字化协同育人平台并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提升协同育人成效。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同育人PLS-SEM模型高校企业政府

    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吴志远王艳红何兆红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教融合培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当前,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建设对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不完善,专业实践对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不到位,双导师制对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不充分,产教协同育人质量保障及考评制度不健全。工程硕士产教融合培养质量保障的优化对策是,优化课程建设,改进培养方案;优化基地建设,提升育人实力;优化导师队伍,实行指导组制;优化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

    工程硕士产教融合质量保障课程建设基地建设双导师制制度建设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与应对策略

    林建孙健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新质生产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当前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有:《职业教育法》立法体系偏向宏观层面,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呈现条块化分割,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带来递次影响。推进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有效的战略统筹作为保障,应该做到丰富《职业教育法》实操性内容;减小区际职业教育投入差别,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拨款力度;建立基于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循环沟通协调机制。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财政拨款协调机制

    依托专业社团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困境与策略

    田叶青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社团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能够促进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和个性发展。专业社团培育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现实困境有:专业社团管理制度有待完善,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重活动数量而轻活动成效,易形成两极分化;缺乏保障和目标规划。专业社团在中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策略有: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体系;增强社团质量观念,丰富社团活动内涵;优化社团发展环境,为社团发展提供全面支持;提升社团层次,科学制定长远规划。

    中职学生专业社团核心素养管理机制社团活动社团环境社团层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优化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

    李亮亮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以话语作为载体和媒介,通过话语影响思政课教学成效,关系着思政课的学理性、生命力、解释力和亲和力。进入新时代,数字技术革新与迭代升级打破了传统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固有形态,由此建构出的虚拟空间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形塑着教学的空间、模式、场景与话语格局,成为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变量。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优化的路径是明晰教学话语优化的依据,选好教学话语优化的内容,创新教学话语优化的手段,把握教学话语优化的时机,找准教学话语优化的分寸,将教材文本转化为教学文本,化文本为生活、化抽象为形象,使思政课堂中的大学生既"抬头"又"点头",既"解渴"又"过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优化教学文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育人中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研究

    马鑫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瑰宝,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拓宽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精神。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的质量和实效,高校应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运用数字化技术传播手段、营造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氛围、建立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制度、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育人大学生文化传承数字化校园氛围育人制度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李佳祺徐成芳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党的宝贵精神资源,具有鲜明的先进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红色文化对于强化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性、生动性与实效性,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精选教育内容,推进红色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丰富教育形式,助力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活动;打造优质思政教育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开展教育评价,保障融入的实效性等多个维度开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