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视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Journal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作者身份"切入,思辨语言之妙——《手指》(第二课时)教学与思考

    杨树亚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手指》不仅语言幽默风趣,更折射出作者丰子恺先生"有趣的灵魂".教学第二课时,可从作者的多重身份切入,引导学生思辨语言之妙:读"画家"丰子恺,感受文本语言的画面感;读"漫画家"丰子恺,理解文本语言的幽默感;读"文学家"丰子恺,体会文学作品的意义感.最后,搭建读与写的桥梁,学习丰子恺的言语智慧,用文字来"绘画".在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生长.

    《手指》思辨性阅读言语智慧作者身份语言特点

    "去蔽"与"敞亮":转向思辨性阅读的澄明之境——有感于杨树亚老师的思考与实践

    蒋保华
    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师如何定位"语文"与"我"的关系,决定着语文教学的价值立意与课堂气象.杨树亚老师所主张的"思辨性阅读",是对话性、批判性、建构性的阅读,是自由心智的觉醒与理性思维的培育.其具有质的规定性和主体的创造性,是思维秩序的规整与言语图式的解构.从实践层面来看,思辨性阅读要注重思维方法的习得与言语智慧的生长.

    思辨性阅读思维能力言语智慧

    词、陌生感与对话:思辨性阅读的理论意蕴

    吕林海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学习和活动形式,阅读中的思维生发机制需要得到理论的重思与辨析.可以从词的"音形关联"、陌生感的建立和对话的生成这三个视角,对思辨性阅读及其蕴含的"思"之机制加以理论解析,以期促进未来的研究更深入地开展.

    思辨性阅读陌生感对话

    顺向梳理,多维思考——《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赵丽丽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跳水》所在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语文要素.教学第二课时,可引导学生顺向梳理,多维思考:先回顾情节,整体感知"跳水"事件;再追问"起因",多角度寻找致使孩子遇险的"幕后推手";之后把握"经过",尝试多维思考,揣摩船长的思维过程,理解船长办法的好处;最后追踪"结果",领会思考的价值.

    《跳水》顺向梳理多维思考思维过程

    从结果入手,逆向分析——《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祁越
    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跳水》,重在品析船长在危急时刻的思维过程.教学第二课时,可先从男孩获救的结果入手,引出船长这个关键人物.再借助课后第三题,依托联想想象,还原危急时刻.接着,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揣摩船长的心理.最后分析比较,品味船长方法的巧妙.

    《跳水》逆向分析思维过程

    让思维在阅读中"展开"——兼评两则《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刘吉才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跳水》是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良好素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船长的思维过程.赵丽丽和祁越两位老师注意基于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分别采用顺向和逆向的思路,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更清晰,并为学生的思维提供恰当的载体,注重思维方式的可见,还注重展现学生的思维提升.可以说,整个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充分"展开".

    《跳水》思维能力阅读教学顺向梳理逆向分析

    明晰内容详略,感知藏戏文化——《藏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思考

    屠欣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戏》围绕藏戏的传奇故事和重要特征——"面具"的特点及作用进行详写,其他的特点,如舞台、开场、正戏、演出时长、结尾固定的呈现方式等则简略介绍.教学时,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要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分清文本中的详写与略写,感受到藏戏文化的魅力和少数民族的风俗特色.

    《藏戏》语文要素明晰详略藏戏文化

    阅读策略单元的作业设计——以三年级上册"预测"单元为例

    王芳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在三到六年级安排了四个阅读策略单元,阅读策略的习得是整个单元的核心目标.这类单元的作业要指向阅读策略来设计:先明确有关阅读策略的核心目标及其层级,再围绕目标设计情境和系列任务,形成作业任务链.

    策略单元作业设计核心目标任务链

    问出"200分的问题"——"吉语课堂"之五

    李吉银
    72-73页

    语文老师的"柴米油盐"

    张怡管建刚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无大事",要把每天的小事做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在日常教学中,至少要做好这三件小事:写好汉字,把"写字要求"变成学生实实在在的行动,把"写字姿势"变成学生的写字习惯,把"写字训练"变成学生的日常行为;读书有"8不",即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磕绊、不卡顿、不回读、不读破、不拖调,让学生在读课文和其他阅读材料时都做到"8不";通过限时自主订正、不讲答案讲方法、做好面批等途径,实现作业的独立订正、有效订正.

    小学语文家常课"教育无大事"写字朗读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