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视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
教育视界/Journal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智时代下的教师数字素养及其培育路径

    付梓强谢延龙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数字素养是数智时代教师关于教育的身份特征与数字的身份特征相结合的内在需要与重构.需要明确的是:塑造传统教育相关素养是教师数字素养形成的先决条件;教师素养数字化意味着教师要进行数字智能的培养与更新;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与数字走向结合的新型关系的产物.当下,可以从教师数字素养相关政策精神入手,形成教师在智能教育环境下的新发展,还可以从改善教师对自身素养与数字教育技术关系的理解、逐级养成教师数字素养思维、做好数字教育相关的内在道德培养与外部回应入手,培育教师的数字素养.

    教师数字素养教育数字化智能教育教师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的一个观察维度——2023年《素质教育》论文转载情况统计与分析

    王振强徐文彬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2023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素质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文章来源较为广泛,《中小学德育》《教学与管理》《福建教育》《教学月刊(小学版)》等刊物的转载量较大;从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看,中小学处于绝对主体地位;课程实施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评价研究、科学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

    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论文转载学生研究

    "臻美教育":让教育成为美的历程

    严卫强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它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和谐统一.校长的办学过程其实就是在认识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对教育目的追寻与实现的过程.在新时代背景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小学重新梳理学校打造美术特色、全面推进美育、培养美学人格的过程,以"臻美教育"为理念,在理念建构、教学与实践、管理创新三个方面不断求索,以美育心,以美化行,向美而生,为培养"臻美少年"开辟新径,让学校成为审美的地方,让教育成为美的历程.

    "臻美教育"办学理念美的历程管理美学

    "融教育":理念建构与实践创新

    肖晶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门小学提出"融教育"理念,在理念指导下展开办学实践,让百年老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在理念建构上,学校梳理发展脉络,在传承与发展中丰富办学内涵、描摹办学愿景、明确办学目标,达成价值认同.在教学与实践层面,借助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尝试"学科相融"和"文化相融".同时,转变家庭观念,整合社会资源,发挥校家社协同育人作用,共同致力于培养新时代的"诚朴少年".

    "融教育"办学理念学科相融"家文化"

    "小学不小":小学教育宏大意义的本质回归

    杨志华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办学理念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站在办学理念与育人哲学的高度提出"小学不小"办学理念,回归小学教育的奠基性,追求小学教育的完整性,深刻理解"小学不小"的价值意蕴.学校建构"学科+"课程,让家国天下系于每一处的小;探索育人微项目,让每一处的小链接广大未来.同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小学不小"办学理念的落地提供专业保障.

    "小学不小"办学理念奠基性育人微项目

    "同仁共泽":培养有尊严的自立者

    黄雪峰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高,但在实际办学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仁泽学校坚持以"同仁共泽"为核心理念,培育一个个有尊严的自立者."同仁共泽"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对原有办学理念的传承和发展,蕴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智慧.学校着力课程育人、教师专业成长和管理提升,还联动家长、社会力量,为特需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撑,促进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同仁共泽"办学理念特殊教育有尊严自立者

    办学理念提炼与践行要处理好若干关系——兼评苏州市吴江区部分学校的办学理念

    张菊荣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办学理念提炼与践行涉及多重复杂关系,处理好"从何而来"与"向何而去"、"坚守"与"变革"、普适与个性、价值与方法、校长(书记)本人与学校等关系十分重要.以苏州市吴江区部分学校发表在《教育视界》的办学理念为例,可以对这些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以启迪更多学校如何提炼好、践行好办学理念,实现"用理念办学校".

    办学理念学校文化校长领导力

    "诗意德育"的提出与理解

    邢晔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中小学德育的知识化、外在化、边缘化和成人化倾向,"诗意德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法."诗意德育"是"诗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说,"诗意教育"本身就意味着"诗意德育"."诗教"的诠释可能更便于理解"诗意德育".作为一种"开放型的交往","诗意德育"用诗来教育,在诗中教育,通过诗的方式教育,让人的学习与生活成为诗,让人在诗性的认知与实践中成为人.

    "诗意德育"诗教道德教化人的存在

    "诗意德育"的构建与实施

    冯建军
    3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意德育"是用诗一样的言说方式和意蕴进行道德教化的活动,有利于扭转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五重五轻"倾向,彰显德育的实践性、情感性、过程性、体验性和生活性."诗意德育"的校本构建主要在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德育主体的协同建构,学校、教师、学生、家庭、社会同心共育;二是德育空间的双向互构,通过建筑的立意致用与成事成人,让人的应然性与物(环境)的实然性实现契合与和谐;三是德育课程的"四本"再构,在校本、班本、师本、生本四个层面,通过共同的诗教意蕴进行课程的相互融通与再构.

    "诗意德育"儿童生活生活德育德育空间德育课程

    优势为本:新时期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许昌良庄晓红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证明,不少校长在治校办学过程中总是秉持"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扮演着"高明医生"角色,不断地试图对学校进行"诊断和治疗",但学校发展并不如意.其实,学校高质量发展还应当秉持"优势为本""在对话中生成"的理念与路径,即从"发现问题"到"发现优势".一个区域内的学校之间可以互相借鉴优势,通过建设优质学校群,在相互借鉴、合作与对话中更好发现优势,进而促进区域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学校管理优势为本解决问题发现优势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