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探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探索
教育探索

汪润珊

月刊

1002-0845

info@exploreedu.com

0451-86305279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

教育探索/Journal Education Explor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的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成式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风险及其防范

    惠成刚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为高校意识形态治理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也展现了显著的育人属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逻辑主要涉及数据源和生成方式,其以更加隐蔽、虚拟和多元的形式,增加了西方错误价值观渗透风险、意识形态教育者地位弱化风险、受教育者个体特征放大化风险.这些风险源于管理的滞后性、数据的意识形态性以及算法的"黑箱"效应.应对这些风险需要从政策制定、育人手段、伦理规范和思政教育四个层面着手,制定有效政策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强化育人手段提升教育有效性,完善伦理规范维护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弥合生成式人工智能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的冲击.

    生成式人工智能高校意识形态

    中国式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独特价值、鲜明特征与世界意义

    兰强唐苗苗邹胜菊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社会自工业革命以来,教育现代化成为一种必然发生、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立足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中国式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肩负着促进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激发民族地区内生动力的双重使命.中国式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须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扶持教育脱贫,坚持多元一体、完善教育公平的发展特征.中国式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道路的世界意义在于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成功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使发展中国家跳出"现代化迷思",为人类追求更好教育制度展现了大国担当,为世界探索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不断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教育现代化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

    情感治理视阈下的高校心理育人:因何为之与何以为之

    王亚茹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理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高校心理育人工作面临家校社主体的虚拟在场导致情感互动不足、焦点混沌导致情感耦合力度有限、信任淡薄导致情感认同尚待加强等多重困境.高校在推动心理育人过程中要基于情感互动、情感认同、情感回归三个维度,通过"触发主体身心参与,优化互动内容""彰显人文关怀,涵养内在归属""汇聚情感能量,构筑心理育人共同体"等路径,全面推进心理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

    情感治理高校心理育人困境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学"双转化"模式创新与实践

    王琪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正积极探索"双转化"模式创新与实践,这一模式旨在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的转化.当前高校思政教学"双转化"模式存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缺乏灵活性、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转化深度不足、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脱节、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为此,高校应灵活调整教材体系,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深入挖掘知识内涵,实现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的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双转化"成果;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双转化"能力.

    新时代思政教学双转化模式创新实践

    聚焦时代所需,引领教育发展——新时代我国高校教育智库建设路径研究

    陈彪陈燕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我国高校教育智库在服务政府教育决策、促进教育治理和高校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需要.新时代高校教育智库建设存在信息渠道单一闭塞、成果质量有待提高、评价设计亟待优化、人才短板问题突出、技术支持能力薄弱等问题,应聚焦时代所需,把握发展机遇,承担历史使命,从构建关系网络、明确建设重点、变革评价链条、建立开放化研究团队、发展调查研究等方面加快新时代高校教育智库建设.

    高校教育智库发展机遇历史使命现实挑战实践路径

    新形势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博士后队伍建设的发展策略

    寇光涛隋熠杨家福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学校发展定位、学科建设情况以及博士后在站人数,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博士后队伍建设模式可分为以"大"为主要特征的第一梯队模式、以"专"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梯队模式和以"特"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梯队模式.借助系统分析的"三横三纵"模型对当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博士后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新形势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博士后队伍建设应"强化制度协同,激发政策活力""给予更多机会,鼓励勇挑重担""加大多元投入,提高福利待遇""鼓励开放交流,营造行业生态"的发展策略.

    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博士后队伍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第三梯队

    高校辅导员遇上ChatGPT:契机、危机及应对

    唐志凤杨海云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辅导员遇上ChatGPT,是契机也是危机,它有助于推动辅导员角色定位由"事务型"向"专家型"转变,工作方式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工作评价由"单一固化"向"动态灵活"转变.同时,ChatGPT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也诱发"人机交互"挑战辅导员话语权威、"技术依附"滋生意识形态风险、"工具理性"触碰伦理道德底线、"机器替代"挤压社会就业空间等工作危机.为此,高校辅导员要凸显主导地位,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要强化思想引领,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要缓解就业恐慌,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做到有效防范和化解ChatGPT为高校辅导员所带来的工作危机,真正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ChatGPT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契机危机意识形态

    思政融合拔尖双创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基于DEMATEL-ISM-MICMAC模型的实证研究

    单子丹王雅诗曹颖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融合是顺应拔尖双创人才发展的战略思维,是拔尖人才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创新思维.本研究从多面政策、多元环境、多维创新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思政融合拔尖双创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采用DIM模型,形成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市场环境、教学创新程度等15个影响因素指标,针对拔尖双创人才给出培养质量影响的测度分析结果,并形成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研究表明,参与创新积极性、科研创新能力、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中心度和被影响度都位列前三,需视为关键制约因素进行控制管理.

    思政融合创新创业拔尖人才DIM模型影响因素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路径探析

    刘文珂张艳君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明显标识,它通过数字理念助力培养目标明确化,数字平台推动教育内容科学化、系统化、精准化,数字场景推动学习报国信念具象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义在于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赋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变革、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适应大学生发展的数字诉求、助力大学生科技报国.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一体化"平台、运用"高精尖"技术,切实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能.

    数字技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

    新工科"课程思政"的出场语境、逻辑转向与实践进路

    张弛王文倩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工科"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与政治引领的创新模式,对于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做好学生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新工科"课程思政"存在教学目标模糊化、教学内容不聚焦等问题,应明确其出场语境,实现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价值、能力三位一体建构,专业教师从知识传授转向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从知识点局部优化转向全局统合,教学方法从传统教学转向创新性教学手段多重运用.为确保实践转向顺利进行,须立足行业与学科发展,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的部署设计;提升专业教师思政教育能力,强化"课程思政"的有效引领;聚焦工科学生特殊性,形成精准供给的"课程思政"体系;强化多维立体育人,充分发挥工科"课程思政"的合力效应.

    新工科课程思政出场语境逻辑转向实践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