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8/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小学数学"实景学习"要素解读

    范林伟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数学实景学习主要包括场景、任务、评价和资源四个要素.通常,教师需要根据某一节课、某个学习主题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与实景学习任务在校园内精选场所﹐并且预设好转场的方式.实景学习任务具备真实性、挑战性、实践性、便于移情、重视综合性思维等特点,可按照课堂推进的过程分为感知任务、操作任务、分析任务与延伸任务.实景学习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成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除了借助课堂上知识技能性的即时练习检测之外,还采用评价量表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成果性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具体有数学画、数学故事、微型报告等.此外,教师还需要提供必要的助学资料、工具和恰当的学习支架等学习资源,以保障实景学习任务得以有序地开展.

    实景学习小学数学场景任务评价资源

    让空间观念"从无到有"——以《图形的平移》一课教学为例

    王彪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观念是在对图形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的,小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关键时期.而空间观念的建立和发展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是包含观察、想象、比较、抽象、综合、分析,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持之以恒地开展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试错中领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优化,让学生的空间观念之"根"长得更深、抓得更牢.

    空间观念小学数学《图形的平移》

    从"准确理解"到"灵活选择"——也谈运算能力的培养

    曹琴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应引领学生认识运算的意义、明确运算的对象、明晰运算的算理,准确理解运算;充分利用工具、自觉判断结果合理性,精准实施运算;进而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灵活选择运算,自觉应用"数学的"方式灵活地解决问题.

    运算能力算理算法应用

    基于情境的小学英语词汇项目学习实践

    吴红梅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融入项目学习,通过Project情境、话题情境、语法情境以及文化情境的项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形式、内容和用法,有效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发展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情境项目学习英语词汇语言能力

    图形组织者与英语读写结合——以Mye-friend教学为例

    杨鹂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读写结合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了使读与写更加有效地结合,可以在读前、读中、读后三个环节运用图形组织者:读前,利用图形组织者激活已知,发散思维;读中,利用图形组织者把握内容,提炼句型;读后,利用图形组织者关联生活实际,挖掘写作素材.

    图形组织者读写结合思维可视化

    红色教育如何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吴叶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红色教育的核心课程,有许多内容可以成为开展红色教育的载体.通过阅读资料,提升红色教育的纵深感;观看影视,提升红色教育的画面感;讲演故事,提升红色教育的亲近感;探讨问题,提升红色教育的认同感,在学生心里播下红色的种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道德与法治红色教育红色基因

    把握度量本质,认识度量价值——《长方体的体积》教学思考与实践

    董文彬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由前测结果得到,《长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重在帮助学生把握度量本质,认识度量价值,从而发展度量意识.为此,需要引导学生利用体积单位(小正方体)度量长方体的体积,从而沟通体积与其他要素的联系,得到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还要引导学生比较长度、面积、体积的度量及计算(间接度量),建立小学数学图形度量的知识结构.

    《长方体的体积》度量本质度量价值度量意识知识结构

    单位,让分数"数"出来——《分数的意义》教学思考与实践

    钱建兵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源于数,是对数量的抽象.无论是整数、小数,还是分数,都有着相同的结构——从数的组成来讲,都是计数单位累加的结果.计数单位是计数的基本部件,计数法是将基本部件进行组合的规则.从结构化教学的角度思考,分数的教学中还需要建立起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从数的角度去认识分数.《分数的意义》一课,从定标准——单位"1",到定单位——分数单位,再到计个数——数单位,有效建立整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凸显分数作为一种数的本质属性.

    分数数的意义单位《分数的意义》

    素养立意下的小学数学学业水平测评与分析

    于蓉张秀花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SOLO分类理论,设计了操作题、笔试题,对不同学校共280名学生分组测评.由测评数据发现,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较为准确的判断,相对而言,对学生的探索实践能力判断不够准确.操作材料对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价值,课堂教学中需得到重视.由测评过程获得启示:数学素养立意下的教,教师需提升评价素养,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学,需要学习材料的支撑,更需要充裕时间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评,需设计好的问题,突出对思维过程的分析.

    数学素养思维过程学业水平测评

    "差异式"评价的校本探索

    华燕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差异式"评价,主要体现在评价过程注重学段的差异、学科的差异和学生的差异.低年段施行"无级差学业评价",通过学业成长树App和梯度化测试,寻找学生成长的可能;中年段进行"进阶式学业评价",通过制订进阶式学业评价体系,利用进阶乐园App,激发学生成长的力量;高年段引入"表现性评价",发现学生分数之外的精彩,借助I秀舞台App,用《我的项目学习书》,树立学生成长的参照.

    差异式评价无级差学业评价进阶式学业评价表现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