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8/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越经验

    魏光明
    1页

    关于数学无纸化测评的慎思与笃行

    张齐华
    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一、二年级倡导无纸化测评,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也体现核心素养与幼小衔接指导意见对评价内容的要求.面对当下无纸化测评普遍存在的结构性缺失、资源性匮乏和整体性不足,我们倡导通过建构无纸化测评的系统框架、完善无纸化测评的资源供给、依托无纸化测评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全面提升幼小衔接背景下小学一、二年级数学无纸化测评的品质,落实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无纸化测评幼小衔接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无纸化测评,让学生"动"起来

    彭国庆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纸化测评作为教学管理的其中一环,其实施应该和课堂教学一样,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反馈.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要综合考虑测评学科、测评形式、测评时长、测评地点以及相关人员安排.依据数学课标的基本要求,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考核具体内容;通过动手做、动手画、动口说等方式完成测评,让学生"动"起来;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分项目星级评价,不对学生进行总星数评价.

    无纸化测评小学数学动手做动手画动口说

    走向情境的语文无纸化测评

    李森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走向情境的语文无纸化测评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错综复杂、无限逼近真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也为教师最大限度地测评学生的语文素养搭建了有效载体.测评要在形成能力整合型目标的基础上,厘定素养包裹型目标;要以"素养测评"为内容取向,以"任务进阶"为设计逻辑,以"多元呈现"为呈现形式.测评的实施要围绕目标,制作量表;分享量表,助力表现;召开会议,总结反馈.

    无纸化测评小学语文情境素养导向任务进阶

    语文无纸化测评:助力定义教学方向

    吴雪琴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新规的发布,具有情境性、活动式、综合化等特征的无纸化测评纷纷亮相.无纸化测评除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充分展现学习成果外,还应努力传递先进的学习理念,推进教学改革,重新定义教学的方向,实现以评促教.

    无纸化测评小学语文教学转向以评促教

    透视无纸化测评背后的三个"转向"

    洪菲菲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低年级无纸化测评,各地各校都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呈现出百花齐放、精彩纷呈的景象.在这些轰轰烈烈的尝试和实践背后,显现出关于低年级学习质量评价的三个"转向":评价目标方面,从学习评量向激发内驱转向;评价形式方面,从纸笔测试向游戏活动转向;评价功用方面,从精准评价向内隐分析转向.

    无纸化测评评价目标评价形式评价功用

    不该被遗忘的学科知识

    贲友林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中的很多教师研修活动,更加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不足与差距、条件性知识的现实解读与应用.而教师对于作为基础和前提的本体性知识,即学科知识,因为曾经学过而拥有一份"自信",根本未加注意,直至慢慢遗忘却不自觉.教师学科知识的缺失、学科教学的肤浅、教学行为的封闭,带来的是学生发展的受限.作为教师,需要时时追问自己,需要对自己的学科知识保持自我监控与反省.

    教师知识结构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武文化"校本课程的系统构建与实践转化

    徐志强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包罗万象的各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中,中华武术可谓独树一帜.吕墅小学在提出"武文化"课程构想后,整体构建"武文化"课程体系,以三大类课程统领,分年段设置内容.学校用心打造物型环境,铺设"五个一"平台,创生四种课型范式,优化多元评价方式,扎实推进"武文化"课程建设.从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层面的发展,全面彰显"武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效.

    "武文化"校本课程中华武术传统文化特色发展

    "泰山娃慧书法"课程:写好人生路上"第一笔"

    王敏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书法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启蒙阶段的学生锻炼身心、塑造品格."泰山娃慧书法"课程面向低、中年级学生,从丰富书法学习活动、创新书法教学样态、延展书法课程文化等维度,很好地实现了书法育人.

    "泰山娃慧书法"课程书法教学书法育人

    引入"境脉"的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

    王秀梅周新霞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革命文化题材课文育人价值的发挥,要拉近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的时代距离和情感距离,实现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感知与认同.为此,需引入"境脉"理论.革命文化题材课文教学中运用的"境脉",主要有知识"境脉"、情境"境脉"、联动"境脉",进而提炼基本的教学流程,使革命文化题材课文的教学更好地实现育人价值.

    "境脉"革命文化深度教学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