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学课程思政:内涵、目标与实施

    曹广福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赋予教师新的使命,即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表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书育人,为学生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抵御各种错误思潮、言论的危害;本质是教育学生守住真、善、美.数学课程思政,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强国富民的重要性,以及数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对生活与工作的指导意义;其次应该透过数学知识的表层,挖掘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真、善、美,从而内化成对人性真、善、美的认知与追求.

    数学课程思政思想防线

    聚焦与关联:语文选择性必修课程的研习定位

    蔡建明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程的定位是研习.具体到研习任务,主要体现为聚焦与关联.任务应聚焦某一方向,突出研习的深度;关联相关要素,突出研习的广度.聚焦与关联实际是研习的一体两面,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体现课程意图.

    选择性必修研习聚焦关联

    在古诗词的细微处聚焦——《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课研习例析

    宋永强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二阶段的文本研习,应体现选择性必修的课程定位,体现聚焦的特征.《桂枝香·金陵怀古》虽然是必修教材中的诵读文本,进入高二学生的学习视野后,需在古诗词的细微处着力.基于此,从诗法、诗心和诗韵三个维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开启深度探究.

    选择性必修《桂枝香·金陵怀古》研习聚焦

    寻找多层次的关联——"先秦诸子散文"专题研习例析

    林岩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课程内容的特性是"专题性",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有一个特定的方向或领域.研习时需要找到与专题方向相关的探究点,而不是全要素面面俱到."先秦诸子散文"专题的研习,落实了多层次的关联:单篇选点关联,让领悟抵达深处;单元整合关联,比较各篇的异同;打通课程关联,实现相互印证.

    选择性必修先秦诸子散文研习关联

    学术著作阅读的目标定位与教学理路——以《乡土中国》为例

    冯渊
    2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土中国》作为学术著作的代表进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五单元.学术著作阅读教学,需要准确定位目标:初步认识著作的学术价值,获得读懂这类书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处理好几组关系,即教材任务与自创任务的关系,阅读部分章节与整体把握全书的关系,拓展阅读视野与提升语文能力的关系.

    整本书阅读学术著作《乡土中国》

    高中数学文化校本选修课的基本样态——以《函数与数学文化》一课为例

    华志远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文化校本选修课,可以选择承载较多数学文化的知识内容(课题),与新授课同步,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数学史,体验数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从而理解相关内容在数学以及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一些经典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相关人物事迹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数学发展的迂回曲折,感受数学家的探索精神以及理性思维的重要价值.以《函数与数学文化》一课为例,呈现其基本样态.

    数学文化校本课程教学样态函数

    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育——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王磊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的"时空"至少包括关系递进的三个维度:自然时空、社会时空和价值时空.将历史事件纳入不同维度的时空范围加以考察,能让历史永远保持着认知过去、关注现实、探索未知的张力.锁定自然时空,可以纵览历史图景的整体风貌;进入社会时空,能够体悟历史人物的现实影响;关照价值时空,利于叩问历史研究的人文情怀.

    时空观念自然时空社会时空价值时空《抗日战争》

    体验式教学架构下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

    周伟波
    39-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研究分析,厘清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内涵,包括三种要素及九项要点.依托体验式教学的感知体验、论证体验、构建体验、验证体验四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升华观念、置于实践四种方式,构建体验式教学架构下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策略.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验式教学高中物理

    "超级备课":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准备——扩展历史教学的世界和视界

    杨春华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超级备课",就是超出常态或超越普通的教学准备.不止新教师,任何一个教师都需要对"新的事物"重新认识、充分准备.为了在历史课堂上谱写教与学的协奏与变奏,教师需要穿越各种不同的教育情境,基于学情进行设计,同时锤炼自身的修养和技艺.

    "超级备课"历史教师修养技艺

    再向经典学议论——从《六国论》的逻辑与角色定位谈起

    刘丹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洵的《六国论》有着自洽的逻辑.比较"三苏"的《六国论》,苏洵的此篇胜出,是因为他对作者、读者、论述假想敌做了准确的定位.不少学生作文时,没有思想或者主题大而空,通篇在讲正确的废话,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三种角色的定位意识,自然就找不到写作的契合点和切入点.教师应带领学生向经典学议论.

    《六国论》逻辑角色定位写作契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