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张艳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有适度挑战性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数学学习动机自主学习信息技术

    初中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一二三"——以Living in Two Worlds为例

    张怡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语绘本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用好"一二三",高效开展初中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即紧抓一条主线,关注绘本之"绘"和绘本之"本"两个特色,把握读前、读中和读后三个阶段,帮助学生感受绘本魅力,开阔知识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初中英语绘本阅读教学主线教学特色教学阶段

    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

    柯珂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应以单元主题意义为引领,确定单元整体作业目标,再细化成各课时作业目标,并以此为导向,科学编排单元内各课时作业的内容.具体路径为:提炼单元主题意义,明确作业设计方向;设置整体作业目标,确定单元作业要求;设计作业主情境,串联各课时作业;最后经历设置课时作业目标、编排课时作业内容、设计课时作业评价量表三阶段,具体设计课时作业,真正发挥作业的效益.

    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

    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培育——以《经济全球化》微专题复习课为例

    樊红丹王树庆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历史教材编写、高考考查对家国情怀的关注也日益明显.家国情怀的培育,包含对相关基础知识的传递,以及建基于基本史实的情感价值渗透.可循的教学思路有:导入乡土资源,培育对家乡变化的自豪感;对比中外历史变迁,培育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甄选贴近生活的时政资料,培育对国家强大的使命感.

    高中历史家国情怀自豪感认同感使命感

    论证式教学在生物学课堂中的应用——以《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课为例

    钱玲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教学实践,在图尔敏论证模型的基础上,总结了论证式教学在初中生物学课堂中应用的基本思路,包括分析情境、提出假设(主张)、寻找依据、支持假设(主张)、修改与完善等环节.苏科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课,以这样的思路展开.据此得到教学反思:论证式教学需要详细而周密的准备,需要全过程实施,还需要引导发现不同、鼓励质疑.

    初中生物学论证式教学《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从概念理解到体系建构——《乡土中国》阅读方法探析

    张忠森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阅读《乡土中国》,需要掌握理解概念的方法和建构知识体系的途径.具体地,可以采用"提炼概念,整体认知;梳理现象,分析特征;比喻对比,形象阐释;深入文化,全面理解;加以检验,迁移应用"等方法达成概念理解,再依据主要概念推出多个次要概念,从而实现体系建构.

    高中语文《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

    细品杜少卿的豪杰"范儿"——《儒林外史》人物赏析角度举隅

    李光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杜少卿是《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名贤之一,也是全书少有的正面形象之一.从人物赏析的角度细品杜少卿的豪杰"范儿",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一人物形象和《儒林外史》讽刺小说的艺术特色.吴敬梓先是利用不同人物视角的评价,为刻画杜少卿的豪杰"范儿"做足铺垫;然后从多个角度,充分展现了杜少卿的豪杰"范儿",如"两眉剑竖"的侠士气质,善待"故人"的宽厚态度,拒绝攀附的刚正血性,平居豪举的慈悲佛心.

    初中语文《儒林外史》杜少卿人物形象

    以数学思想串联知识体系——《直线与方程》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朱明明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直线与方程》章复习课应该引导学生串联知识体系,进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导入:明确复习目的,提示复习方法""聚焦研究对象:用方程表示直线""聚焦对象性质:用方程(参数)刻画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关距离""聚焦结论应用:用方程(参数)解决直线问题""小结:揭示数学思想,确立知识体系"等环节.

    高中数学章复习课《直线与方程》抽象结构数形结合

    贯通学科分支,形成整体认识——一道根式函数最值问题的多解教学

    丁里顺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教育不应求全,而应求联,从而帮助学生贯通学科的各分支,形成对知识结构的整体认识.这也是数学深度学习的应有之义.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分支的角度看(表征、分析)同一个问题,实现一题多解,是"求联"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高三复习阶段,设计并实施一道高中数学常见的根式函数最值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一元函数最值求解的通法(单调性和导数)角度,以及二元关系结构处理的常用不等式、综合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复数、概率与统计等角度看这一问题,实现一题多解.

    高中数学根式函数解题教学一题多解数学分支

    巧用自制器材,提高复习效率——《力》一章复习课教学尝试

    范勤勇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力》一章复习课,从实验入手,通过自制实验器材,让旧知识在新探究中呈现,从而提升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后续分解实验,把复习课分成三个研究环节,将本章各个小节中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网格化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初中物理复习课自制器材实验探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