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

朱凌燕

月刊

1674-4632

rre100@vip.sina.com

025-83658689

210009

南京市湖南路1号凤凰广场A楼21层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Journal Research and Review on Education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育研究与评论》作为江苏教育出版社主办的教育专业刊物,一方面引领教育理论研究者更多关注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现实,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眼于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引领广大一线教师,超越经验与案例的层面,提炼实践与探究的成果,提升认识与理解的水平,使之在理解中行动,在行动中理解,促进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双向互动、有效生成、不断深化,将理论知识、间接经验进行有机整合,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教学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学程":基本特点和教学要义

    杨九俊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学程"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为依托,以全面落实学习任务群为宗旨,以学而备考为功能定位.这一课程的教学,应结合核心素养的根基性、整合性、行为倾向性予以落实,体现专题研讨任务群的特点,并超越专题建构"一个经验".

    高中语文拓展创新学程课程结构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

    《跨文化专题研讨》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张克中杨澄宇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文化专题研讨》选修课程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结构要求,按照课标学习任务群17"跨文化专题研讨"的目标及内容要求而编写,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汲取人类思想的精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发展批判性思维,增强文化理解力.整个课程共六个单元,体例结构与国家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既相似又不同,课程教学组织既要突出"跨文化"及"专题研讨"的学习特征,又要能够依据学生实际而采取课程教学校本化的处理方式,从而实现课程效益的最大化.

    跨文化专题研讨编写意图教学建议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汪政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整个文学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道器并存,体用兼顾.因此,课标在选择性必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之后,又于选修中设置"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有着更高的学习要求.《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的教学,应关注文本,将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始终放在中心位置;要以任务为统领,以研讨为方法,开展专题学习;关注当代文学的发展,使学生获取文学现场体验,参与创新创造.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讨编写意图教学建议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徐兴无徐志伟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学习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有助于形成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心.《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的课程内容,严格落实课标的基本要求,努力实现高二、高三的发展和提升,精心凝练文化研讨的内涵,科学安排专题研讨的线索.其教学要抓住要点,讲究策略.

    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编写意图教学建议

    新课标"统计与概率"内容分析:从结构到要求

    吕世虎颜飞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了结构化设计,使主题更加明确,核心内容更加突出,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内容呈现按照"领域+学段"的思路设计,在"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业要求"与"教学提示"等表述形式,使课程标准更具操作性与指导性;内容要求依据"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抽样与数据分析""随机事件的概率"这五个主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注重整体性与阶段性,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融入了百分数、平均数分布式计算的方法等,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统计与概率课程内容结构化

    "点-线"结合的内涵嬗变及价值探寻——历史新课标解读的一个视角

    杨春华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点-线"结合的内涵经历了一场嬗变,这是一种合理的"扬弃",既有基本思路的继承,亦有理念的推陈出新."以'点'连'线'、以'线'穿'点""的"点-线"结合理念更具兼容性、辩证性和科学性."点-线"结合能够更好地实现初高中课程内容的贯通,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点-线"结合以"点"连"线"以"线"穿"点"学科育人

    基于抽象结构,实现整体建构——《幂的运算》章新授课教学与思考

    何兴月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幂的运算》一章,可以基于抽象结构思想,引导学生以幂为对象研究加、减、乘、除以及乘方运算,寻找需要满足的运算条件、普遍适用的运算法则(性质)以及不变的运算本质,感受为满足运算的封闭性或运算法则的普适性而需要引入一些新的规定.这样便可在1个课时内完成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积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法则以及非正整数指数幂的规定等知识的新授教学.这样的教学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有助于学生发展系统化思维,体会数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深刻理解知识本质.

    《幂的运算》章新授课抽象结构整体建构

    在知识联系中把握本质,在迁移运用中感悟通法——《尺规作图的再认识》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邓昌滨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只注意按教材编排展开各种尺规作图的新授教学是不够的,会导致学生对尺规作图内容的学习是碎片化的,而且可能无法深入.可以在学生学习了 5个基本作图后,安排一节跨教材章节的专题复习课,帮助学生建立基本作图之间的联系,认识作图本质,并迁移解决更多作图问题,学会自主探索作图方法.

    尺规作图专题复习知识体系探索能力

    "一题一课",助力"三通"——《二元一次方程组》章起始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周荣伟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题一课"理念可以合理地运用到单元起始课中,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联系性以及深度.运用"一题一课"理念,设计并实施了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起始课:从一道数学试题出发,通过"一元""二元"两个角度的解题探索,让学生主动类比建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模型,并应用这个模型解决变式与逆向问题,从而揭示全章的主题,点明研究的基本方法.这样的教学实现了从"由外而内"到"由内而外"的融通、从"单一课时"到"单元整体"的联通、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贯通.

    《二元一次方程组》章起始课"一题一课"

    影视作品学习任务群构建探索——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诸定国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文教学对影视作品关注不够.影视作品学习在立德树人、课程建设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影视作品学习任务群的构建可以按以下思路展开:选择共情作品,营造真实情境;提供多种支架,给予学习支持;构建专题任务,设计劣构问题;物化成果,开展形成性评价.

    影视作品学习任务群《哪吒之魔童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