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域文化视野下小三线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研究——以安徽省宣城市月克冲940厂为例

    王惠马言雪张浩王冉明...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三线工业遗产是20世纪60年代工业活动的实物见证,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征.月克冲村因940厂工业遗产的完整性和文化性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了发挥小三线工业遗产的价值,940厂的部分厂房已经被更新利用.然而,其利用方式表现为老厂房内置入新功能的单一化处理,且缺乏对传统村落整体地域文化的传承,难以充分发挥小三线军工厂在月克冲村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对月克冲村的地域文化从周围环境、村落格局、历史建筑三方面进行梳理,继而结合小三线工业遗产更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再现场景、复兴文脉、可持续发展等三个保护与传承地域文化的策略,以助力月克冲村在新发展阶段强化自身的地域文化优势,与皖南地区其他传统村落形成差异化发展.

    地域文化皖南小三线月克冲村传统村落

    陆谦受在青岛中国银行设计中的地域性空间设计解读

    张赟沈源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0年前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与发展并存的时代,许多建筑师都在尝试用作品探索中国新建筑的设计.陆谦受先生以中国银行建筑科科长的身份,在中国各地设计了大量的银行类公共建筑.其设计以中国青岛银行为代表,显示出了与同时代建筑师的不同:拒绝仅从装饰与构图出发进行设计,而是试图以地域主义的方式探索中国新建筑的设计理念,从而创造新的建筑语言,以此来诠释中国建筑的传承性.这种特殊的思考逻辑,使得陆谦受在中国近代建筑设计师中独树一帜,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

    银行设计城市肌理空间体验:地域性

    西北地区工业遗产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舒瞿燕花
    19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遗产可以反映社会发展的脉络与变迁,研究其分布特征对于遗产保护至关重要.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特征和复杂的历史背景,形成了与东部地区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文章选取西北地区的29处工业遗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数据可视化处理,分析其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探讨影响分布特征的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上,近现代工业遗产在西北地区占据了主导地位,呈现出时间跨度大的特征,见证了该区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转变的历程.从产业类型上,主要以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不同类型的遗产区域分布不均衡.从地域分布上,西北地区的工业遗产展现出非均衡性特征,主要围绕关中平原城市群和兰西城市群两个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

    工业遗产西北地区分布特征影响因素

    基于模糊数学的居住类历史建筑价值评价模型及方法

    朱晓璇黄轶
    197-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建筑价值评价是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起点,针对居住类历史建筑价值尚无量化分析方法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数学的居住类历史建筑价值评价方法.通过专家问卷,获得评价指标框架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得分,以此作为确定Saaty标度的基础,避免对多指标进行两两对比的情况,减小专家评价的工作量,利于保证评价质量.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到指标框架中各指标对于上层指标的影响权重,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各项指标评价得分计算公式,推导出居住类历史建筑价值评价模型.

    居住类历史建筑量化评价模糊数学层次分析评价模型

    "温州矾矿"主厂区结晶厂房形制解析与价值阐释

    赵淑红傅铭烨陈崇琰程智...
    20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温州矾矿"工业遗产是我国明矾工业史的重要载体,其中主厂区的结晶厂房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明矾工业建筑的稀缺样本,在特殊生产工艺作用下其形制极为独特.以"温州矾矿"主厂区现存的11座主要结晶厂房为聚焦对象,基于田野调查记录与企业档案等史料耙梳,从平面组织、剖面形状、管沟构成三个层面对其形制进行剖析,揭示了厂房形式表象的独特性及其背后隐含的工艺、环境等关联因素的制约作用.在形制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该类厂房具有的稀缺性、科学性及真实性等价值.通过研究,希望能丰富我国遗产层面的工业厂房案例研究,并为"温州矾矿"工业遗产后续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温州矾矿结晶厂房工艺技术建筑形式遗产价值

    闽粤赣客家地区"围居"建筑空间形态比对研究

    刘康陈志宏林丹娇何红霞...
    204-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粤赣是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客家人聚族而居,建造了大量的用于居住及防御的"围居"建筑.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调研等方式,对闽粤赣客家地区的"围居"建筑类型进行整理,找出不同类型围居的发展演变规律,并且比对其形态特征,将不同的围居类型进行对比联系,发现其发展的差异之处.通过对闽粤赣客家围居的建筑形态比对,虽然不同类型围居存在一定相似特征或者相同的做法,彼此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传承、演变关系,但由于彼此所处的时空环境不同,所形成的建筑形态也发生了差异.

    防御性围居空间形态对比研究客家地区

    中西建筑文化融合下的近代教育建筑——以华南女子大学与福建协和大学为例

    林慧林志森
    208-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社会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的共同影响,近代教育建筑在西方建筑形制下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呈现出中西文化融合的建筑特点.华南女子大学(Hua Nan College)和福建协和大学(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分别作为近代中国南方第一所女子大学和近代中国建立的十三所代表性大学之一,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广泛的影响力,是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代表之一.文章借由档案检索、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分析两所学校的规划布局与建筑特征.通过辨析华南女子大学和福建协和大学的建筑差异,反映西方建筑"本土化"的过程和"中国固有式"建筑在近代福州的发展.

    建筑文化教育建筑本土化中国固有式

    川西传统店宅民居檐廊格局的类型与变迁——以罗城镇船形街为例

    李萌戴玥彤王璐
    21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店宅民居作为过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其空间格局、结构形态均汇聚了地方人文地理、气候用材等特色文脉.文章旨在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实地调研等研究策略,就川西罗城镇船形街中店宅民居檐廊格局的建筑环境、构造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探究檐廊格局传统构造中的发展韧性,以期对川西地域店宅民居檐廊格局的改造更新产生理论指导作用,传承乡土文化,焕发地域新生.

    川西地区檐廊格局店宅民居穿斗结构

    历史演变视角下的杭江铁路金华火车站研考

    刘抚英王源宋智强段志鹏...
    215-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华火车站是我国自建的杭江铁路沿线重要的中心枢纽站.文章首先概括总结了杭江铁路修筑的历史背景,以及杭江铁路建设初期的线路及其设施概况,分析了金华火车站站区选址的影响因素;其次,研究选取火车站最具标志性的主站房历史建筑作为典型铁路遗产案例,详尽剖析主站房建筑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各历史片段的建筑特征,包括功能空间、建筑形构与立面形式、结构体系等;最后,诠释金华火车站的价值属性及其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重要意义.

    金华火车站建设历史站区整体布局主站房建筑

    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献计量分析与展望

    孙哲苏映琼
    218-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82年我国确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来,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但关于其发展脉络与热点的文献计量学研究尚少.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梳理国内外文化遗产研究演进脉络、研究热点及趋势.因中西方在遗产资源特点、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阶段、遗产保护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热点演进不同.进一步提出延伸保护时间轴、扩大参与主体、拓展保护内涵的思考与展望.

    文化遗产保护CiteSpace研究综述文献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