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建筑与文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建筑与文化

世纪图书出版公司

张跃明

月刊

1672-4909

chinaacsc@qq.com

025-84468007

100010

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50号1栋3D

建筑与文化/Journal Architecture & Culture
查看更多>>《建筑与文化》杂志于2004年3月1日正式创刊,是由中国出版集团主管、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集权威性、批判性、专业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专业性期刊,是中国第一份建筑与文化类专业刊物,国家一级刊物,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会刊,中国出版集团重点刊物。国内统一刊号:CN11-5058/Z,国际标准:ISSN 1672-4909,邮发代号:28-377。 杂志在各级政府、开发商、院校和设计所的支持下,经过多次改版,已经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建筑、文化界的主流媒体。杂志以探索建筑的文化脉络 、挖掘文化的建筑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建筑文化 、增进中外建筑文化交流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历史建筑积淀和城市意象理论的城市规划思考——以锦州为例

    郭与浮田波赵兵兵
    9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意象是指人们对城市环境的主观认识和感知,是对城市的直接或间接体验和印象.它是通过人们的想象力和记忆力形成的城市形象,包括居民对城市的认知、感受和评价等.城市意象的形成受到周围环境、文化、历史和个人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本研究中,我们将城市意象理论和历史建筑应用于塑造锦州城市规划的形象.通过对城市意象及其五要素理论的研究,结合锦州市的历史建筑和城市环境,我们将采用一系列设计方法来塑造锦州的城市意象.这将为制定城市规划和历史建筑保护提供决策依据,以确保城市发展和历史建筑保护科学、合理地进行.

    城市意象历史建筑城市规划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天津第一机床厂建筑陪伴式再生模式研究

    李放飞刘思聪徐蕴淼鲍磊...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存量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点.遗留在城市中的废弃工厂是城市的历史,是人文的记忆,是智慧的结晶.怎样让工厂建筑重新融入城市生活中,是我们面临的难题.文章立足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融合建筑改造中策划、设计、运行、更新于一体,为工厂在未来不同时期阶段的功能和结构进行前瞻设计,使之成为城市空间的新活力,并为日后的遗产改造提供借鉴.

    城市更新陪伴式设计建筑遗产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

    城市居民对高架桥下空间功能使用满意度特征与优化路径分析——以苏州东环路(葑门路至官渎里段)高架桥为例

    翟知凡李若宁李月蓉汪德根...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桥下空间规模与体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存量开发、城市双修等政策的提出,对城市桥下空间这一剩余灰色空间的关注在学术界被触发[1].在城市建设中,习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理念倡导坚持以人为本,进行城市空间改造.据此,文章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收集问卷的调查方式,考察了苏州东环高架桥下空间的居民使用情况,并从居民满意度、空间功能与居民需求匹配度和希望桥下空间产生的功能等方面,发现居民的实际需求与意愿,同时为目标进行更新规划设计,以期提升高架桥下空间的使用率,激发城市空间活力.

    功能使用桥下空间满意度苏州东环路(葑门路至官渎里段)高架桥

    基于AnyLogic的城市公交BRT车站客流仿真分析

    郑崇伟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各个城市的公共交通快速发展,但是在轨道交通发展成网以后,BRT公交的发展却受到限制.如何保证其开通后能安全运营并在发展与持续阶段能够不断优化车站客流空间,以达到升级车站的目的,是现在BRT车站诸项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现在的评价方法都是一般的常规静态分析.以成都二环路BRT车站为例,现在通过引入AnyLogic行人仿真模拟技术,测试BRT车站在正常情况、极限状态下的运行情况,通过软件模拟就可以非常直观地评价其交通状态,并反馈其模拟结论,用于利用车站空间,以达到满足客流的前提下优化空间的目的.模拟显示,成都BRT车站现有状态可以满足最高峰时的人流通勤状况并且拥有可利用的多余空间.

    BRTAnyLogic客流仿真空间利用

    基于空间连续性测度的街道可识别性提升机制研究

    王嘉琪陈诗如庄可欣范浙文...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街道设计中,哪些街道要素宜连续有序,哪些街道要素宜独具特色,弄清这些问题的答案对厘清街道可识别性的提升机制尤为重要.文章以杭州七条现代商业街道为例,通过对街道要素的连续性测度,探究街道连续性与可识别性的关联关系,揭示提升街道可识别性的街道要素组织特征.研究得出:断面类别复杂度、断面类别差异度、行道树及相关绿化连续度对街道可识别性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影响;路灯、广告牌、垃圾箱、人行流线通畅度对可识别性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影响.

    商业街道可识别性连续性城市设计杭州

    基于GIS的单元规划编制研究初探——以宁波市鄞州区为例

    郑一诺胡振泽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一轮宁波市鄞州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背景下,提出规划体系优化构想,由原来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转变为"总体规划-单元规划-详细规划".单元规划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加强了控规与总规之间的衔接.文章基于ArcGIS平台,通过叠加分析、缓冲分析、拓扑分析,利用数学模型和相关分析方法从四方面开展研究:包括单元线划定、土地潜力分析、人口规模测算、公服设施可达性分析,旨在提供一种科学的单元规划编制方案.

    单元规划详细规划ArcGIS空间分析

    南京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用地强度分布模式研究

    王映尹叶如海赵子东
    113-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京作为国内首批公交都市之一,倡导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城市高效建设,研究其轨道交通站域用地强度空间分布,对我国大中城市轨道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发展较为成熟的5条市区线路98个站点,采用圈层分析与扇区分形结合对站域强度分布形态进行标准化处理,归纳出圈层、扇形、点轴、混合和无规律分布等5种强度分布模式,并分析各模式站点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不同强度分布模式站点的空间分布与站点区位条件、商业中心体系规划、城市用地强度和站域用地性质密切相关.

    TOD站域强度分布模式分布规律南京中心城区

    基于改进引力模型的医疗设施供需关系研究——以南京市江北新区为例

    孙顾月刘懿慧宋舒欣崔子玥...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对于医疗卫生的重视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使现阶段的医疗问题日益显现.科学评估医疗机构和居民之间供需关系可助医疗设施得到高效利用.文章以南京市江北新区内的基层医疗机构和综合医院为例,采用改进后的引力模型,从客观层面分析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从主观层面分析居民对于医疗机构的满意程度及需求,并结合时间、距离成本,评价医疗机构服务供给与居民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方面,江北新区的高服务水平医疗机构在区域中心呈现聚集性特性;就医出行阻抗方面,医疗机构均呈现边界化的差异.由以上综合得出,江北新区在城市发展边缘区的医疗供需极度不平衡.

    供需关系引力模型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空间自相关出行阻抗

    韧性城市的塑造: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视角下的研究

    林屹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塑造韧性城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挑战.文章基于2006-2018年27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测算了城市韧性水平,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协同集聚能显著提升城市韧性.该结论在指标替换重测、增加控制变量后,仍是稳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产业协同集聚仅会对东中部地区的城市韧性有显著影响,对于西部地区城市韧性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论为如何塑造韧性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抓手.

    韧性城市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

    智慧社区管理系统建设概述

    崔娜宋珂欣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数字时代,城市社区的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载体都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革和创新,智慧社区平台由此应运而生.文章以山东省某小区为例,结合其建设要求及建设内容,设计了一系列智慧化建设方案,该系统主要有运营管理、物业管理和社区治理等功能模块.该智慧社区管理系统的建设,对于提升管理效率、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对社区管理系统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指明了智慧社区系统建设未来的研究方向.

    智慧社区管理系统方案建设社区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