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秦书俭

双月刊

1674-0424

lnyxyxb@sina.com

0416-4673173

121002

辽宁省锦州市松坡路3段40号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本院及有关兄弟院校教学、科研、医疗的理论性学术刊物,刊登医药卫生方面的学术研究论著、临床经验、病例报告、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MST1R抑制剂BMS-777607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孔雯聪柳兴源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卵巢癌SKOV3细胞中应用MST1R抑制剂BMS-777607并观察对其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是否对卵巢癌SKOV3细胞进行加药处理将实验分为对照组(DMSO)、实验组(BMS-777607).将卵巢癌SKOV3细胞用不同浓度的BMS-777607进行处理,并使用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EdU细胞成像检测细胞增殖率,采用流式实验检测细胞凋亡率,使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Bax、p-ER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卵巢癌SKOV3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其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流式细胞术实验显示,实验组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P<0.05).由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卵巢癌SKOV3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随药物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升高(P<0.01).而p-ERK蛋白表达水平则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却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卵巢癌SKOV3细胞中,应用MST1R抑制剂BMS-777607能够抑制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BMS-777607卵巢癌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隐丹参酮对膀胱癌T24和UMUC-3细胞自噬的影响

    李兆巍朱佳宝王朝王成财...
    8-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隐丹参酮对人膀胱癌T24及UMUC-3细胞自噬的影响并讨论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T24及UMUC-3细胞,用40、80、120、160 μmol/L隐丹参酮处理,以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IC50.采用IC50药物浓度处理T24及UMUC-3细胞后,通过 Western Blot分析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和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CCK-8结果提示在一定时间和浓度范围,隐丹参酮浓度与膀胱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成正比,各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NC)比较,隐丹参酮组(cry)T24和UMUC-3细胞LC3-Ⅱ/LC3-I比值明显升高,提示LC3-I向LC3-1I转化增加,同时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PI3K、p-Akt和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隐丹参酮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从而诱导膀胱癌T24和UMUC-3细胞发生自噬.

    膀胱癌隐丹参酮自噬

    梓醇通过NLRP3/Caspase-1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于平展美屏祝欣欣徐伟...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梓醇通过NLRP3/Caspase-1通路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从8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取70只,给予高脂高糖饲料,同时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余下10只作为对照组正常饲料喂养.将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10只大鼠未达模型标准被淘汰)随机分成模型组、梓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15只,按照100、300、900 mg/kg的量每日灌胃1次,连续干预8 w,期间保持高脂高糖喂养;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最后一次灌胃结束后,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织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量,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室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均显著降低(P<0.05),HE染色结果可见心肌纤维肿胀、排列紊乱、纤维束间隔增宽,大鼠心肌组织NLRP3蛋白、Caspase-1蛋白表达量和血清中IL-1β、IL-18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梓醇低、中、高剂量组LVEF、FS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明显改善,同时心肌组织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及血清IL-1β、IL-18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仅梓醇低剂量组Caspase-1蛋白表达无差异.结论 梓醇保护DCM大鼠心肌组织可能是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抑制DCM大鼠心肌细胞焦亡.

    梓醇糖尿病心肌病细胞焦亡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

    作者论文授权须知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18页

    小檗碱调控TLR4/p38 MAPK通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冯慧聪高娜娜宋小峰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小檗碱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CAO/R)、小檗碱治疗组(Ber).通过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Ber组给药剂量为140 mg/kg.给药28 d后应用Zea-longa评分和旋转棒实验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给药24h后通过TTC染色观察并统计梗死面积.给药24 h后取材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的表达,应用免疫酶联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ELISA)检测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的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TLR4、P-p38MAPK、p38MAPK蛋白含量.结果 Zea-longa评分和旋转棒实验结果证明小檗碱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运动能力.TTC染色结果表明小檗碱减少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染色和ELISA实验结果证实小檗碱能够减少缺血损伤脑组织中促炎因子IL-1β、TNF-α、IL-6的含量,增加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小檗碱影响TLR4/p38MAPK通路蛋白的表达.结论 小檗碱通过TLR4/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MCAO/R大鼠脑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分泌,促进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恢复.

    小檗碱脑缺血再灌注TLR4/p38MAPK信号通路炎症因子

    姜黄素对高糖下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自噬的影响

    鲁馨迪刘菊刘泉杉林子傲...
    25-2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高糖状态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高糖+姜黄素处理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INK1、Parkin、LC3Ⅱ、Caspase-3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mtROS的表达.结果 高糖处理的HK-2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的表达均降低,mtROS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增加,与高糖组相比,予以姜黄素处理后,PINK1、Parkin、LC3Ⅱ的表达升高,mtROS及Caspase-3的表达降低.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调控PINK1/Parkin介导线粒体自噬发挥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姜黄素肾小管上皮细胞糖尿病肾病线粒体自噬

    葫芦素B对肾癌768-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种一然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葫芦素B对肾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和自噬的影响及其经由的细胞通路.方法 培养人肾癌768-O细胞,利用MTT细胞增殖实验,得到最佳作用浓度.即利用培养基饥饿过夜处理后加入不同浓度的(20、40、60、80 nmol/L)葫芦素B处理48 h,通过不同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葫芦素B组、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葫芦素B+LY294002组,分别通过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4种处理方法分为对照组、葫芦素 B 组、Akt 通路抑制剂 LY294002 组、葫芦素 B+LY294002 组;Western Blot 实验检测 t-Akt、p-Akt、N-cadherin、EG-FR、LC3-Ⅱ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自噬情况.结果 葫芦素B呈浓度梯度抑制细胞增殖;葫芦素B组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噬增加(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加入葫芦素B后,细胞的p-Akt、N-cadherin及EGFR蛋白表达减少,LC3-Ⅱ表达增加(P<0.01).结论 葫芦素B在768-O肾癌细胞中通过下调EGFR、p-Akt、N-cadherin的表达,抑制肾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促进自噬.

    葫芦素B肾癌增殖侵袭自噬

    OPN-305联合化疗药物对炎症性肠病相关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炎症及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孟爽李静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Toll样受体抑制剂OPN-305联合化疗药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钙对炎症性肠病相关结直肠癌小鼠模型炎症及肿瘤增殖的作用.方法 将24只C57BL/6J野生型小鼠各6只随机分4组,所有小鼠进行CAC模型造模后,于第0~44天给予各组动物模型NC组空白对照(无特殊处置)、OT组(腹腔注射OPN-305)、FT组(腹腔注射5-FU+Lv)及RT组(腹腔注射OPN-35联合5-FU+Lv).期间对小鼠临床表现进行观察,造模结束后对动物模型结直肠的大体标本测量评分、HE染色进行炎症及肿瘤学评分、免疫组化检测对肿瘤增殖的影响.结果 临床表现评分、小鼠结肠缩短程度、肿瘤数量和体积、组织学染色的炎症和肿瘤学评分以及免疫组化肿瘤增殖情况,RT组显著低于NC组、OT组及FT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PN-305联合化疗药物5-FU+Lv的用药方案对CAC小鼠模型的炎症及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且优于单独应用OPN-305及5-FU+Lv.

    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相关结直肠癌Toll样受体抑制剂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在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吴南王忠奇鲁明月李静...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度及病变范围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3年8月就诊于鞍山市中心医院的UC患者103例及同期的健康体检者80例.收集分析UC组、对照组的相关病例资料及血清学指标,比较这些指标在不同活动程度和病变范围之间的差异性.对血清学炎症指标与UC疾病活动度和病变范围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各炎症指标对UC活动性和病变范围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UC组患者的SII明显增高(P<0.05).进一步分析,在不同疾病活动度UC组中,SII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UC患者病变范围的扩大,SII水平也会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SII水平与UC患者的Mayo评分和病变范围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SII对于UC患者病情活动度及病变范围的评估作用优于其他免疫炎症指标(AUC分别为0.782和0.768,最佳截断值分别为512.143和677.99,灵敏度分别为72.40%和69.40%,特异度分别为81.30%和76.10%).结论 UC患者的SII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和病变范围相关.此外,SII与CRP、PLR等血清学炎症指标相比,对UC的活动度和病变范围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溃疡性结肠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疾病活动度病变范围

    血小板参数联合D-二聚体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栓塞的预测

    吕莹李成
    4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静脉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1日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外科收治的110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DVT分为:DVT组34例,无DVT组76例.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r cell ratio,P-LCR)及D-二聚体水平,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相关指标与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及联合因素对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风险的诊断价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DVT组患者PLT水平较无DVT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P-LCR、PDW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无DVT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术后是否发生DVT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糖尿病病史、D-二聚体、PLT、PDW及P-LCR为自变量,进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D-二聚体、PDW、P-LCR升高及PLT降低均为患者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PLT、P-LCR及PDW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3、0.704、0.739和0.704,而联合检测的AUC为0.862,明显高于单一检测.结论 血小板参数及D-二聚体均可作为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发生DVT风险的预测指标,且二者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血小板参数D-二聚体髋部骨折静脉血栓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