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于拟行手术单侧入路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基于 3D-CT 进行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穿刺路径,并通过临床实践探究此种术前设计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分析了 31例患者样本,完成42例椎体手术,手术采用单侧入路PKP.通过3D-CT进行术前CAD,确定皮肤穿刺点、穿刺角度及骨性锚定点,术中在G型臂透视下严格按照术前设计进行操作,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对侧补充穿刺次数、骨水泥渗漏率、并发症出现率,比较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aul an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ablity index,ODI)、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26.0,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 (1)手术时间为(26.21±4.19)min,中位数25 min;透视次数为(22.69±6.25)次,中位数21次;对侧补充穿刺数0次;(2)术后3d、3个月较术前疼痛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VAS评分降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月较术后3d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d、3个月较术前功能障碍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ODI评分降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月较术后3d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 d、3个月较术前椎体高度比值增加,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月较术后3 d椎体高度比值降低,差值为0.60,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5)骨水泥外渗8例,渗漏率为19.0%,无椎体后方渗漏,无症状性渗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此种基于3D-CT进行术前CAD的单侧入路PKP方法,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学、可形成标准化流程.骨性锚定点的引入,可纠正因皮肤延展性导致的移位误差.经临床实践证实,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且不需要使用昂贵的辅助设备,为在基层医院推广提供了可能性,具备实用的临床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