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秦书俭

双月刊

1674-0424

lnyxyxb@sina.com

0416-4673173

121002

辽宁省锦州市松坡路3段40号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反映本院及有关兄弟院校教学、科研、医疗的理论性学术刊物,刊登医药卫生方面的学术研究论著、临床经验、病例报告、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

    王伯仁王健智晓东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于拟行手术单侧入路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基于 3D-CT 进行术前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穿刺路径,并通过临床实践探究此种术前设计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分析了 31例患者样本,完成42例椎体手术,手术采用单侧入路PKP.通过3D-CT进行术前CAD,确定皮肤穿刺点、穿刺角度及骨性锚定点,术中在G型臂透视下严格按照术前设计进行操作,记录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对侧补充穿刺次数、骨水泥渗漏率、并发症出现率,比较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aul an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ablity index,ODI)、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26.0,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 (1)手术时间为(26.21±4.19)min,中位数25 min;透视次数为(22.69±6.25)次,中位数21次;对侧补充穿刺数0次;(2)术后3d、3个月较术前疼痛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VAS评分降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月较术后3d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d、3个月较术前功能障碍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ODI评分降低,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月较术后3d的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3 d、3个月较术前椎体高度比值增加,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月较术后3 d椎体高度比值降低,差值为0.60,差值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5)骨水泥外渗8例,渗漏率为19.0%,无椎体后方渗漏,无症状性渗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此种基于3D-CT进行术前CAD的单侧入路PKP方法,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单易学、可形成标准化流程.骨性锚定点的引入,可纠正因皮肤延展性导致的移位误差.经临床实践证实,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且不需要使用昂贵的辅助设备,为在基层医院推广提供了可能性,具备实用的临床参考价值.

    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入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外周血D-二聚体、B型钠尿肽的检测应用

    杨光毛婷婷陈红蕾张海燕...
    6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外周血D-二聚体(D-dimer,D-D)、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ILD急性加重期患者纳入A组,同时将45例体检健康人纳入B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D-D、BNP水平差异;同时所有ILD急性加重期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及D-D、BNP水平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D-D、BNP对于IL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A组D-D、BNP水平均明显高于B组(P<0.05);随访3个月后,死亡患者共54例,占比56.25%,存活患者共42例,占比43.75%;死亡组D-D、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性别、BMI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年龄、合并糖尿病占比、呼吸困难占比、咯血占比、晕厥占比、胸痛占比均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D-D、BNP及两项联合预测IL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53.70%、70.37%、83.33%;特异性分别为 90.48%、78.57%、80.95%;AUC 分别为 0.727、0.805、0.866(P<0.05).结论 ILD 急性加重期患者D-D、BNP水平出现明显改变,D-D、BNP对于IL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具有较高预测效能.

    ILD急性加重期D-DBNP预测效能

    CT下过敏性鼻炎患者翼管外口横截面积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曹宇琪侯金程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AR伴鼻窦炎、AR伴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高分辨CT下翼管外口横截面积的变化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辽宁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8年10月至2022年5月的80名患者,对照组(无过敏性鼻炎)20例与过敏性鼻炎组(60例).80名患者共分为4组:对照组(Ⅰ组)20例、单纯过敏性鼻炎组(Ⅱ组)20例、过敏性鼻炎伴鼻窦炎组(Ⅲ组)20例、过敏性鼻炎伴鼻窦炎及鼻息肉组(Ⅳ组)20例.通过高分辨鼻窦冠状位CT对翼管外口进行定位,通过PASS软件系统对翼管外口进行类型分类,以及对翼管横截面积及双侧外口距离进行影像学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翼管外口在鼻窦冠状面呈圆形或扁圆形,口径大小不等,按照翼管分型方法,进行分型计数,统计学分析x2=2.470,P>0.05,各组翼管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利用影像诊断工作站中多边形工具,进行翼管外口面积测量.4组平均翼管外口面积的q检验显示Ⅲ组、Ⅳ组与Ⅰ组翼管外口面积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Ⅰ组比较,q=2.7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Ⅳ组与Ⅲ组比较q=3.3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Ⅳ组出现翼管外口面积的增大的趋势最为明显;Ⅱ组、Ⅲ组、Ⅳ组与Ⅰ组翼管外口距离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Ⅰ组比较,q=3.03,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q=4.83,P<0.01;Ⅳ组与Ⅰ组比较,q=7.09,P<0.01;而Ⅳ组与Ⅱ组比较q=2.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敏性鼻炎(AR)、AR伴鼻窦炎、AR伴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在高分辨CT下,翼管外口之间距离、翼管外口横截面积有差异,而AR伴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在高分辨CT下翼管横截面积影响最大,有扩大的趋势,为翼管周围的手术提供解剖参考.

    过敏性鼻炎高分辨CT翼管分型翼管外口面积

    脓毒症心肌病B细胞相关基因筛选及ceRNA网络构建

    陈美雪曹庆飞李静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并验证脓毒症心肌病(septic cardiomyopathy,SCM)中B细胞相关基因(B cell-related genes,BRGs),并对其进行ceRNA网络构建,探讨BRGs在SCM中的作用机制,旨在寻找SCM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方法 利用GEO数据库中GSE79962和GSE63920数据集筛选共同差异基因(differential genes,DEGs),然后通过GO及KEGG分析其生物学功能,STRING在线工具分析蛋白之间相互作用,通过CytoScape的CytoHubba插件分析获得核心差异基因(Hub DEGs).另一方面,通过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及WGCNA分析获得B细胞相关基因模块,与Hub DEGs取交集获得B细胞相关的核心基因(B cell-related hub genes,BRHGs),并在相关数据集中验证其表达情况.最后,通过在线工具及公共数据集构建并验证了 B细胞相关的ceRNA网络.结果 GSE79962及GSE63920共筛选出29个共同DEGs;GO及KEGG富集分析提示其主要是通过细胞迁移、细胞转运及细胞成分运动的负向调控等方面发挥调控作用,其主要参与JAK-STAT信号途径;免疫细胞浸润结果显示,GSE79962数据集中SCM组B细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GC-NA共筛选出1781个BRGs,与CytoScape中筛选的10个Hub DEGs取交集得到BRHG(TIMP1),在线工具预测的miRNA及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分别为let-7b-5p和KCNQ1OT1,相应公共数据集验证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成功构建B细胞相关ceRNA网络(KCNQ1OT1/let-7b-5p/TIMP1).结论 本研究发现并验证了参与SCM发病机制的BRHG(TIMP1),进一步探索了在SCM中B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能的分子机制,为SC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

    脓毒症心肌病B细胞相关基因ceRNA网络模型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生信分析探究委陵菜治疗胃癌的潜在机理

    李鹏镁李晓飞郭莲怡
    8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生信分析来探究委陵菜治疗胃癌的有效机理.方法 采用的数据库信息网络平台属于中药系统药理学的范围(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 analysis platform,TCMSP),并在其中建立了特殊的筛查标准,以确保委陵菜中所含有的有效成分被准确检测出来.经过研究发现委陵菜的主要活性成分的靶点可以在多个数据集中得到,包括Swiss、SEA、TCMSP、PharmMapper等.从GEO(取3个GSE文件)数据库获取胃癌的主要作用靶点,将以上4个数据库预测的药物靶点与3个GSE数据集预测的胃癌靶点取交集得到委陵菜与胃癌的共同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对两者的共同靶点进行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网络分析搭建了 PPI模型,探索委陵菜和胃癌之间的关联性.通过Metascape平台对委陵菜与胃癌的共同靶点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同时采用微生信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可视化云平台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利用TCMSP平台筛选得委陵菜6种有效活性成分及748个作用靶点,3个GSE数据集得到胃癌靶点833个,取交集得到委陵菜与胃癌的49个共同靶点;委陵菜治疗胃癌的有效活性成分分别为丁子香萜、鞣花酸、异鼠李素、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等;对应的靶点分别为CXCL8、SERPINE1、SPP1、CYP2C19、GSTA1等;主要通过PI3K-Akt、MAPK、P53等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结论 委陵菜治疗胃癌的特点主要有成分复杂、靶点丰富、通路繁多,结合网络药理学理论,再通过生信分析预测到委陵菜可能通过PI3K-Akt、MAPK、P53等相关通路能够产生治疗胃癌的效果,从理论层面为胃癌的相关探索提供参考.

    委陵菜网络药理学胃癌中西医结合

    精确调治疗运动型食物嵌塞临床分析

    陈丽竹屈直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运动型食物嵌塞的调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9月至2023年5月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邻面接触关系正常的食物嵌塞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咬合关系,诊断食物嵌塞原因,精确调治疗后观察临床治愈后第2、4、8周复查食物嵌塞情况.结果 术后2 w,124例患者中有93例食物嵌塞症状治愈,15例显效、10例改善、6例无效;术后4 w及8 w未完全治愈者经再次调磨后,成功率达94.4%,3组治愈率对比表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确调后有效提升运动型食物嵌塞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精确调运动型食物嵌塞主功能区咬合关系

    水动力吸脂后辅助射频治疗在腰腹部塑形中的临床应用

    李颖刘宇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水动力吸脂后辅助射频治疗在腰腹部塑形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整形外科行腰腹部脂肪堆积行水动力吸脂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水动力吸脂手术,实验组采用水动力吸脂术后辅助射频治疗仪进行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腰腹部塑形术后效果的满意率为95.0%(57/60),患者的临床效果平均分数为(3.60±0.64)分;对照组患者术后腰腹部塑形术后效果的满意率为71.7%(47/60),临床效果满意率分数为(3.08±0.93)分;两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瘢痕增生及凸凹不平,无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水动力吸脂后辅助射频治疗在腰腹部塑形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腰腹部塑形水动力吸脂术射频溶脂

    自我感受负担在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信念间的中介效应

    陈希邸兴伟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我感受负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信念间的中介效应,为提高PCI术后患者健康信念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锦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复诊的330例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冠心病健康信念问卷、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SF-36健康调查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PCI术后患者健康信念得分为(103.33±17.38)分,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为(28.32±9.41)分,生活质量得分为(67.07±10.10)分;健康信念与自我感受负担呈负相关(r=-0.300,P<0.01),健康信念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r=0.388,P<0.01),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435,P<0.01);自我感受负担在生活质量与健康信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20%.结论 自我感受负担在PCI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健康信念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临床工作者应鼓励患者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与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健康信念水平.

    PCI健康信念自我感受负担生活质量中介效应

    损伤控制理论模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裴悦竹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损伤控制理论模型在急性缺血性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选取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所收治的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75例未接受损伤控制理论模型的急诊护理患者设定为对照组,75例接受损伤控制理论模型的急诊护理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利用统计学分析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Cronbach'α系数为0.920;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Cronbach'α系数为0.76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表(barthel index,BI),Cronbach'α系数为0.885;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Cronbach'α系数为0.854,救治效果、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满意度评分.结果 护理后,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方面,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在诊治时间,观察组明显更短;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更低;生存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更高;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损伤控制理论模型的急诊护理改善NIHSS、GCS的效果较明显,并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积极采纳.

    损伤控制理论模型急诊护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NIHSS

    肠道菌群平衡与相关疾病研究的进展

    檀智伟李倩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体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人体的"被遗忘器官".近年来,"肠道与其他器官轴"概念的建立和完善备受关注,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证实,肠道菌群平衡的改变与肝细胞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等临床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联,并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重塑菌群稳态来治疗或延缓疾病进程.此外,肠道菌群在疾病诊断方面具有无创、高效和准确等优势.因此,我们将对肠道菌群平衡与其他临床疾病的发展进行系统回顾.

    肠道菌群菌群平衡临床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