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口岸卫生控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口岸卫生控制
口岸卫生控制

殷观亮

双月刊

1008-5777

tciq@vip.sina.com

022-23314871

300042

天津市河西区浦口道6号

口岸卫生控制/Journal Port Health Control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遵循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国境口岸地区及相关延伸后续管理方面卫生工作的性质和特点,紧密围绕公共卫生、食品安全、医学检验等重点领域的中心工作,同时面向食品生产企业及监管部门、医院检验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和有关大专院校,积极组织相关医学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使预防医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发展和提高,以便更好地指导、促进口岸卫生工作的发展。三大作用:成为卫生专业技术交流的平台;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发表论文的园地;对外宣传扩大检验检疫系统影响的窗口。面向三大领域: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学检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全球霍乱疫情通报(摘译)

    刘洋蔡丽萍周冠邑吴海磊...
    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世界卫生组织收到通报的霍乱病例数(472697例)比2021年(22370例)增长了1倍.全球有44个国家通报了霍乱病例,比2021年的35个有所增加.冲突、气候变化、有限的发展投资,以及新出现和再次出现的脆弱性而引起人民流离失所,都导致霍乱病例数的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会员国在地方一级强化早期发现、监测、预警、诊断、收集、汇编和分析数据的能力;鼓励与霍乱流行区相邻的国家加强国家一级的疾病监测和准备;向旅行者和社区提供有关霍乱潜在风险、症状、预防措施、何时何地报告病例,以及必要时在何处接受治疗的信息.

    霍乱世界卫生组织暴发疫苗预防和控制流行病学

    卫生检疫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刘晓辉富宏坤陈卫红蔡晶晶...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海关卫生检疫实验室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卫生检疫实验室的人员组成、标准化建设情况等信息,并运用比较分析法将这些信息与标准制修订参与情况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卫生检疫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标准化建设策划不统一、标准制定不够严谨、标准执行不够严格等方面的不足.建议为了满足新时代新海关对卫生检疫实验室履职能力的要求,需要制定卫生检疫实验室管理标准化发展规划;建立标准合作联盟实现在标准框架内协同合作机制;加强和推动标准化国际间交流合作,实现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的要求.

    卫生检疫实验室标准化体系建设对策

    浮动检疫平台在福州水运口岸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宋诚本梁军余建铭曾庆钦...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流行期间,国家采取严格的口岸防控政策,对于入境船舶最严厉的检疫措施是对船上载有发热船员的船舶实施锚地检疫,检疫时效、安全问题等倍受关注.浮动检疫平台的投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福州海关水运口岸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今后防控严重传染病大流行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检疫方式.

    卫生检疫疾病防控浮动平台对策建议

    霍乱致病机制和口岸防控对策探讨

    蔡丽萍
    12-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霍乱是我国口岸重点防控的传染病.迄今为止,全球已发生7次霍乱大流行,目前仍处于第7次大流行中,疫情正朝着更频繁、更广泛和更严重的趋势发展.2022年,全球霍乱疫情影响范围广,发病数量显著超过2021年.本文对霍乱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治疗方式和本轮霍乱流行态势进行了综述,提出旅行者个人防控措施建议和口岸应对本轮霍乱疫情的防控策略及建议.

    霍乱传染病致病机制输入口岸防控

    传染病对国际旅行的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韩艺萱伍波陈志兴韩辉...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旅行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脆弱性,是受传染病疫情影响最为显著的领域之一.本文系统分析了传染病疫情对国际旅行者、旅行经济、从业人员和旅行相关行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组织体系、制定行业应急预案、开展旅行者健康宣教和加大科技赋能国际旅行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后疫情时代降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国际旅行的影响提供有益参考.

    传染病国际旅行疫情防控对策

    2012-2022年河北口岸出入境人员新发现HIV感染者多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朱君娜闫冀焕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河北口岸2012-2022年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实验室多指标结果,为开展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新发现HIV抗体阳性感染者和健康对照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清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乳酸脱氢酶、钙、磷、血沉、CD4、CD8、CD4/CD8、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8例HIV感染者中男性数量明显超过了女性,30~50岁年龄段人群的感染率相对较高,职业特征显示为劳务人员HIV感染率最高,性接触仍旧是出入境人员最常见的感染方式.血液细胞检测显示,血沉异常率为100%,CD4/CD8异常率高达91.18%,明显出现T细胞亚群倒置现象.生化检测显示,总蛋白(76.47%)、ALT(72.06%)、AST(77.94%)异常率均大于 70%.CD4细胞绝对值每微升201~1 700个,均值每微升473.15个.HIV感染后,不同年份组间CD4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和性别组间CD4细胞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以上免疫缺陷率88.24%,不同年份组间免疫缺陷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和性别组间免疫缺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感染者中男性明显超过了女性,尤其是男性同性伴侣者.感染HIV血液细胞和生化检测指标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CD4+T淋巴细胞水平、免疫缺陷程度与性别、年龄有关,与感染年份无关.应密切关注高危人群及高危传播途径,广泛开展线上或线下的健康宣教,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提高患者自身防护意识,减少艾滋病传播.

    出入境人员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

    艾滋病(AIDS)预防宣讲对AIDS预防控制中基础知识、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知晓情况的影响

    蔡雪云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分析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预防宣教对AIDS预防控制中基础知识、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措施知晓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咨询AIDS健康知识的80例高危群体视为观察对象,采取随机数表分组方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常规AIDS宣讲,n=40例)、观察组(AIDS预防宣讲,n=40例),比较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AIDS基础知识知晓评分、传播渠道知晓评分、预防措施知晓评分、对AIDS正向态度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AIDS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IDS预防宣讲能提高AIDS高危群体对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知识的知晓率,降低AIDS患病率,改变其对AIDS的态度.

    艾滋病预防宣讲预防控制基础知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呼吸道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文海燕胡晓周鑫周冠邑...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快速、准确的诊断是疫情防控以及疾病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常规检测方法有分离培养鉴定、免疫学方法如ELISA、分子生物学方法如荧光定量PCR等.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快速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领域,本文将对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呼吸道病原检测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呼吸道感染高通量测序病原检测

    2022-2023年珠海地区出境人员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监测

    梁艺陈新彬黄玉湘胡刘康...
    33-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珠海地区出境人员的乙肝免疫情况,为乙型肝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2年至2023年6月期间出境人员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者的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监测人群血清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54.60%(1007/1843).女性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59.4%,男性乙肝表面抗体总阳性率为50.5%,不同性别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x2=14.714,P<0.05).<20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岁出境人员中血清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5%、50.1%、58.2%、67.1%、57.7%(x2=31.408,P<0.05).不同地区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业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珠海地区出境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仅为54.36%,建议加强出境人员乙肝预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乙肝表面抗体检测,补种乙肝疫苗和进行乙型肝炎方面的健康宣教,巩固乙肝防治成果,防止疫病传播,保护人民健康.

    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体出境人员

    重庆口岸2例输入性猴痘病例处置

    骆星丹文海燕王董彭彦卿...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重庆口岸两例输入性猴痘确诊病例的发病过程、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处置过程,为今后口岸猴痘等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论 对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的口咽拭子、鼻咽拭子和疱疹液等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方法对标本进行猴痘病毒核酸检测.结论 病例1于2022年9月3日在欧洲某国发生一次高风险男男性行为,9月9日出现上呼吸道症状,11日发现皮疹,9月14日回国后,主动向隔离点医生报告相关症状,其口咽拭子等样本均为猴痘病毒阳性,16日确诊为猴痘病例,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例感染的猴痘病毒属西非系B.1分支;病例2于2023年9月9日从泰国入境,在重庆江北机场海关抽检样本检测中被发现,自述8月初有过发热史,8月12日大腿内侧出现斑丘疹,很快结痂痊愈,无其他临床症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猴痘病例.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结果,口岸仍存在猴痘病毒输入的风险,需加强口岸卫生检疫工作,防止猴痘病例输入.

    猴痘重庆口岸首例输入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