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四川民族学院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四川民族学院

李能武

双月刊

1674-8824

scncxb@vip.163.com

0836-2856213

626001

四川省康定县姑咱镇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angding Nationality Teachers CollegeCHSSCD
查看更多>> 办刊宗旨: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办刊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突出学术性、民族性、师范性和地方性,围绕经济建设,努力探索在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规律,开展学术讨论,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教育教学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 读者对象:教师、科研人员、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维探析

    谢东莉沈慧玲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逻辑渊源,其基础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炼就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动紧密结合革命实践,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采取团结与斗争相结合的方式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艰苦奋斗。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行动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华侨工作等密切相关。延安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经验启示,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延安时期

    民国时期边政人才培养的缩影:蒙藏政治训练班及其季刊研究

    马睿群拉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30年代初,为应民族危机加深及边疆不靖的局面,国民政府开设了多所边疆语文教育机构,蒙藏委员会蒙藏政治训练班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利用同一时期相关文献还原蒙藏政治训练班及其所办刊物《蒙藏委员会蒙藏政治训练班季刊》的历史样貌,并在此基础上,试对这一边疆语文教育机构在我国边政人才培养以及促进汉、蒙、藏、维等民族间频繁交往、密切交流、深入交融等方面的历史贡献加以论述。

    蒙藏政治训练班季刊边政人才边疆调查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教育政策变迁回顾与展望

    陆继锋吴明海陈炳霞
    1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教育政策变迁经历了孕育萌芽与艰难探索、框架搭建与遭受冲击、恢复调整与改革发展、逐渐成型与巩固发展、不断完善与内涵提升等不同阶段和历程,并体现了不同时代的需要和特征。党的民族干部教育政策变迁史既是党领导下民族工作一百多年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创造的宝贵财富和确保民族团结进步的秘诀。系统回顾党的民族干部教育政策变迁历程,有利于深刻把握民族干部教育客观规律,持续推动和不断提高民族干部工作水平。新时代民族干部教育工作需要不断研究完善民族干部教育政策,为提高我国民族干部质量,推进新时代民族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撑。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教育干部教育政策干部培养

    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社会支持系统的诠释与建构

    王莉娟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取决于国家与社会之间是否形成一种相互帮扶、互动协调与互惠共生的"政社关系"。"国家支持"与"社会支持"存在着自身的行动逻辑与具体要素,同时,两者之间存在权力和利益关系的阻滞与平衡问题,其合作畛域取决于意识、能力与效果三对基本关系。据此,特从构建原则、结构要素、运作机理与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民族地区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期实现"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共赢。

    社会支持系统"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普惠性学前教育民族地区

    以"和"达"合":中国古代家训对当下家庭教育的借鉴意义

    李茜尹可丽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古代家训以"和"的路径思维与"合"的目标思维,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成"人"之道提供了明确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路径。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需要重拾传统家训中的优秀理念,从建设家庭文化资本、重塑家庭育人目标、形成适当亲子边界等方面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古代家训"和""合"家庭教育

    数字技术赋能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开发路径研究

    丁翠翠张建伟
    38-4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不断释放"数字红利",给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带来无限可能,为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提供有效引擎和持续动力。在阐释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深入挖掘数字技术赋能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的理论机理。然而,在数字技术赋能西藏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实际中,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低、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孤岛现象凸显等问题,阻碍了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水平。为此,需构建嵌入数据思维,健全政策法规;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技术设施信息化水平;加强交流,促进数据互联互通和协同应用等路径来提升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水平。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技术开发路径西藏

    甘南州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分析与传承研究

    薛晨浩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村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基因库",应切实保护村庄的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村落传统建筑。借助文化基因理论解析甘南藏族自治州传统村落的形态布局、特征内涵和基因类型,甘南州传统村落主体基因是农业文化基因,附着基因是建筑文化基因,混合基因是民俗文化基因。构建"商业开发—设施建设—品牌推广"的一体化传承模式,将文化基因理论融入甘南州传统村落建设,划定文化功能区保护发展文化走廊,利用现代数字技术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加强传统村落人才队伍建设。传统村落文化基因分析与创新传承对文化传承、文脉延续、留住"乡愁"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村落文化基因传承甘南州

    藏、彝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语音水平状况量化分析

    武小军曾林雪
    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持续提高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是适应新发展阶段民族学校的工作主线和重大任务。通过对四川、云南二省15所县、乡中小学校藏、彝族学生在国家通用语言语音学习中的声韵调、音变、朗读韵律等偏误状况的抽样调查和量化分析,认为目前民族区域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但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族际特征,因学生的年级、就读学校的城乡区别,其语音、语调和韵律的学习掌握情况也互有差异。要提升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语音水平,一方面,应注重语音教学的持续性、全面性,将之贯穿于不同学段,既要重视基础语音教学,也应重视音变、韵律等的高阶要素学习和训练;另一方面,在循序提高彝族学生语音水平的同时,要加强藏族学生,特别是偏远涉藏地区和乡村藏族学校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培养,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通过制定合理的语言测评计划,有效激发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的内驱动力。

    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语音偏误语文教学语言调查

    "零度世界"与"正向偏离":史诗《格萨尔》科恩曼英译本探析

    臧学运李春晓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史诗《格萨尔》的首部藏英对照本是科恩曼英译本,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基于零度偏离理论,通过对《格萨尔》科恩曼英译本中物理世界、语言世界、心理世界、文化世界的零度与偏离的系统梳理。研究发现"四世界"的基准和变异,译者准确、流畅地向目标语读者传达翻译的目的与信息,零度偏离理论能够有效指导译者的翻译工作,为史诗翻译带来正面效果。期冀为我国民族史诗外译提供范式,也为中国民族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零度世界正向偏离《格萨尔》科恩曼英译本

    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研究——概念分析、问题审视和路径选择

    许博季乃礼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理解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概念内涵,可以从主体、方式、内容、目标四个方面进行要素拆解,具体分析所涉及的民族事务治理主体选择问题、法制和法治关系认识问题、治理结构优化问题以及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基于概念解析来审视现实可知目前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面临:民族法律规范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关系有待进一步调适、民族事务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不足。为此需要妥善处理民族自治区域立法方面自治与统一的关系,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充分协调民族法律和民族政策间关系,发挥二者的积极作用;全力构建多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新格局。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法律规范体系政策法治化协同共治